|||
今早起床一看,我的博客访问量已突破600万了。此时,写点什么略表纪念呢?嗯,还是写点有营养的干货好,就以“写博文与做科研”为主题开张吧。
记得有朋友问我:“博文写多了,会不会影响科研呢?”我答曰:“每个博主的情况不同,不可一概而论。就我而言,写博文与做科研已融为一体,两者是正反馈的关系。”
我们知道,突破或解决任何科学难题,需靠研究者独立、另类的深度思考找到正确途径才能实现。研究者在不时的思考中,每天冒出N个想法是常事儿,有时会为某个别出心裁的想法兴奋不已。为不让这种想法“随风飘散”,我通常的习惯是:撰写简短文章理顺思路,以评估初步可行性。
养成笔耕不缀习惯大有裨益,因为写作过程也是对想法的进一步梳理和加工过程。有时在脑海中觉得缜密且可行的想法,写到中途时洞察到隐含的逻辑链中断,难以为继。为此,需再度深入思考,还得查找资料佐证,以探寻中断的根源,进而架起论点与论据的桥梁。简言之,通过撰写文章,可把零散的信息系统化,把粗浅的认识深刻化。写好的文章,若适合在博客上发表,没必要藏着掖着,发出来供网友们质疑讨论是共赢选项。
因为博文是公开分享的,这就对其逻辑的严密性、证据的无偏性与行文的清晰性有了一定要求,因为没有人想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久而久之,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的科研和表达能力就会有质的提高。
此外,发博文也是为了便于听取网友对自己观点的看法——批评和建议,以改进和完善自己的研究工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知识短板和认知缺陷,通过和网友们交流,一定程度上能取得“兼听则明”之效果。
去年,我在哈尔滨参加某项目论证期间,遇到了武汉岩土所某研究员,他说:“我看您的博客久矣,觉得您2016年以前写的博文总体一般般,但以后总体博文质量以及对地震的认识有一个大的跃升。”是啊,自2016年起,随着我对科学、岩石破裂机理、地震等认识的快速提高,觉得自己的创新和表达能力发生了脱胎换骨般的变化,其体现在视野更加开阔、思维更加深刻、逻辑更加严密、证据更加充分、表述更为顺畅易懂等方面。这与我坚持写博文密不可分。
要快速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除多学科知识积累、悟性、灵感和交流外,读科学史也很重要。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读科学史,可略窥科学创造活动之门径、领悟科学大师“非凡一念”塑造科学之路,并可启迪后来者优选科研进阶通关之策略、成攻坚克难之豪杰。鉴于此,建议博主们多写科学史方面的博文,以让网友们受益。
在此,我衷心感谢众多网友的关注和科学网编辑的帮助;也衷心希望更多的博主能把写博文与做科研有机结合,奉献更多更好的博文与网友们分享,以共同促进知识积累和更新速率,为国家科技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09: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