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望远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sqhopeiggcas 天马行空,寻求真谛

博文

略谈学术争鸣原则与学术辩论境界问题

已有 5827 次阅读 2018-3-25 10:20 |个人分类:建言献策|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学术争鸣, 学术辩论

       有句网络流行语道:一般一般,世界第三;很丑很丑,港姐第九。这句话貌似自谦,实则吹牛矣。

再次接到杨老师“举报”,说俺在《博客总排行》榜上已位列第四名啦,当然是倒数滴,这可是实话实说啊,呵呵。对“朝阳群众”的举报,自然要回应下,扯扯淡,以学术争鸣原则与学术辩论境界为题聊聊吧。

前几天看到有则新闻《让科技争鸣成常态》说【1】,“当前,我国的科技事业已迎来科学发现与技术创新并重、向世界科技强国进军的新阶段,公开、平等、理性的讨论乃至批评,理应成为各方乐见的常态。

无疑,科学网博客提供了一个“学术争鸣”的平台,科学网博客不同于其他博客之处在于,其在科研与教育方面有一定经历和水平的博主较多,科学网博客也是比较开放和包容的,网友们应好好利用之,对某个感兴趣的话题自由、理性讨论。目前的争鸣氛围有些冷清,这可能是导致博客点击量大幅下降的原因之一。

有些博主思维很活跃,有时能看到有某标新立异的观点提出,有不同于以前认识的看法,这很好,值得提倡和鼓励,但其观点或看法成立与否,必须 “过五关斩六将”,起码得通过感兴趣博主们的“集体审稿”,才有可能“冲出科学网,走向世界”。

如何“审稿”呢?不外乎从假设条件、逻辑自洽性、简单性、实证等基本原则方面考量。

假设条件(公理):好多人在推理时,往往不注意假设条件是否成立,这很要命啊。其实,假设条件一般为“公理”,是指依据人类理性的不证自明的基本事实,经过人类长期反复实践的考验,不需要再加证明的基本命题。公理是理论的基石,也是理论的原点,理论的一切推演都从这些公理开始。例如,假定岩石是非均匀介质,在加载到某种应力条件时,会出现体积膨胀。这种推理是正确的,因为“岩石是非均匀介质”是公理。但反过来,假定岩石是均匀介质,其本构关系可用胡克定律描述,则不成立。

此外,假设条件应尽可能少,冗余的假设必须去掉,否则易得出错误推论。

逻辑自洽性:基于的公理之间不能互相矛盾,并且由公理体系推导出的命题之间不能互相矛盾。举个例子【2】大家就明白了:亚里士多德说重物下落比轻物速度快。应该讲,这个断言是比较符合观察事实的(当时没有真空环境),那么为什么是错的?伽利略给出了一个悖论:如果重物下落比轻物快,那么把一个重物一个轻物拴在一起下落,那么这个连接体下落速度与原来分开时的下落速度相比如何?按照亚里士多德的理论,连接体应该比原来单个重物下落更快,因为两个东西重量之和更大;但是又应该比原来重物下落更慢——因为连接体的轻物速度慢,应该会拖慢重物的速度。这个悖论,就宣告了亚里士多德的理论的破产。

简单性:一般反映自然对象演化本质规律的模型与公式都是简单的,如牛二定律、质能方程等。牛顿说“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可以发现新定律”;爱因斯坦提出了逻辑简单性原则,认为“这些不能在逻辑上进一步简化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假设,组成了理论的根本部分,它们不是理性所能触动的。一切理论的崇高目标,就在于使这些不能简化的元素尽可能简单,并且在数目上尽可能少,同时不至于放弃对任何经验内容的适当表示。

实证:若前三项都Pass了,但有一个实例证明你错了,那说明你的假说有缺陷或不成立,需要修改或撅弃。1930爱因斯坦听说《100位教授出面证明爱因斯坦错了》爱因斯坦闻讯后,耸耸肩道:“100位?干吗要这么些人?只要能证明我真的错了,哪怕是一个人出面也足够了。”真理只认可科学的推理和事实,与人数无关,所以说“实证为王”【3】。

对理性的学术讨论,被质疑方应积极回应,若假装没看见,意味着你理屈词穷没法回答,已经是loser啦。

下面,再谈谈学术辩论境界【4】问题。

甲乙双方学术辩论的目的,是为了把某件有争议的事搞明白或提升对其的认识程度,而不是仅为了面子上的输赢,这涉及到辩论的境界问题。

一、双赢

当年,物理学家们对光本质上是“粒子”特性还是“波动”特性,展开了激辩,当时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后来大家在辩论中统一了认识,认为光具有波粒二象性,推动了科学的发展。显然,这是经过辩论甲乙双方及观众都受益、双赢的例子。

二、双输

经过辩论,不仅没有找到认识某问题本质的“明灯”,反而把双方都“绕”进去了,把观众带到“沟”里了,双方及观众未受益反而受害,谁也没有说服谁。这可能说明,甲乙双方的知识层次较低,境界不高,是越辨越糊涂的双输结果。

三、某方认输的标志

辩论时,因某方辩不过对方,会采取“避重就轻”、“断章取义”、“声东击西”等“脱离主战场”的游击战术,观众看到这些,就已明白了甲方或乙方的“高低”。

辩论中,如果某方从学历、职称与论文等方面说对方辩论的资格问题,标志着自己已经认输了,因为如果你认为这是个问题,一开始就不要和对方辩论,这是自己“理屈词穷”的标志之一。

学术辩论中,某方如果有人身攻击、人肉对方、甚至告到法庭等言行,说明自己因“黔驴技穷”已经“完败”,这不是“亮剑”,而是告诉观众“自己已经不自觉的举起白旗——投降了”。

辩论时,观众们对非本专业的事儿,一般是看双方的知识结构、逻辑思维能力与能否抓住和击中“要害”的敏锐等,如果知道自己说出来的东东漏洞百出而不能自圆其说,常会犯无意识的逻辑错误,须“面壁十年”提升功力。

辩论中的输赢乃“兵家常事”,即使输了也要输得痛快,敢于承认自己的认识错误会赢得大家的尊重,科学不也是在纠错中才得以发展的嘛,多大点事儿啊。

参考

1】让科技争鸣成常态

http://www.xinhuanet.com/tech/2018-03/19/c_1122555397.htm

2https://baike.1688.com/doc/view-d45360154.html

3科学感悟:实证为王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75926&do=blog&id=1104067

4】学术辩论的境界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871171.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1105617.html

上一篇:警惕学术大跃进
下一篇:科研,应避免出现“张冠李戴”式的错误
收藏 IP: 101.64.179.*| 热度|

15 陈楷翰 刘立 苏德辰 吕喆 王媛媛 晏成和 马志超 姚伟 吴晓娲 张国宏 杨正瓴 李毅伟 吴斌 籍利平 liyou1983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3 11: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