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C2011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C2011

博文

友情是蓝色的 精选

已有 6920 次阅读 2014-3-15 16:44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友情是蓝色的

曾泳春


当年在交大闵行校区一起听过的歌,张学友《太阳星辰》。

全因身边的你将温暖 赠这普通人
曾经孤僻的我今温暖 学会爱他人

    老同学Max昨晚打来电话。看着手机上显示他的名字,我有些吃惊,因为他在大约半个月前的一个晚上也给我打过电话,说在山东出差,闲着,我们就说了一些闲话。而这样连续两次联系,是在我们好多年没联系了之后,所以我总觉得他是不是有事找我。可他就是没事。昨晚他说,想起了他回国后我们第一次见面,在虹桥上海城的霓虹灯下。

    掐指算来,Max竟然是我初中到高中六年的同学,如此想来,我在校园玉兰树下盼望的那个2班的男生,似乎可能是他了,虽然他一直和我同班,并不在2班。高考之后,我们班三个人考到了上海。复旦才女上了复旦,Max去了上海交大,而我去了纺大。Max很优秀,他的父亲和哥哥也都是上海交大的,所以当年他的志愿,似乎唯一的就是上海交大。复旦才女更优秀,她当年是推荐(相当于现在的预录取)上复旦的,因为近视比较深,只推荐到了数学系运筹专业,她很不喜欢这个专业。后来听说高考分数出来后,她爸爸守在厦门轮渡附近的旅馆里(招生在那里进行),求着复旦给他女儿改个专业,但没有成功。复旦才女最终以600多分的高分进了她不喜欢的专业,但据说在复旦的4年还是过得满滋润的。而我上了纺大,进进出出地一直到现在,不值一提。

    Max和复旦才女的名字只差了一个字,他俩在整个高中阶段,轮流霸占着班长和团支书的位置。在我们普遍男女生都不讲话的中学阶段,他俩因为工作的关系,是堂而皇之地讲过很多次话的,这些我们都看在眼里。而复旦才女喜欢Max,我们也看在眼里。我上了纺大后,复旦才女是颇有些担心的,因为复旦在上海的东北角,而交大和纺大在上海的西南角,相距只有步行20分钟的路程。这个路程让复旦才女担心不已,直到Max去了闵行校区(他们好像是第一届去闵行校区的学生),极大地拉远了我和Max之间的距离,她才有些放心。上了大学后,复旦才女和我各自穿过大半个上海去对方的学校串门,我也曾和另一个同学坐车摇晃了一整天去闵行校区看过一次Max,都不在话下。当年的闵行校区还是一片荒凉的校园,只有几幢楼围着那个人工湖,我隐约记得Max崭新的宿舍里似乎还残留着抹墙的那种灰水的味道。

    而在这期间,复旦才女和Max之间如何联系,我不得而知。总之直到毕业,都没见他们走到一起。后来就各奔东西了。复旦才女一毕业就去了美利坚;Max在一年后的1992年也去了美利坚;而我留在纺大,继续读书。Max去了美国后,跟我通了2年的信,一直到我去了珠海,渐渐地就不联系了。但我依然记得他在信里描写的刚到美国时的心情。他说买了一辆车,爱死那辆车了,恨不得吃睡都在车里,然后他在某个暑假开着那辆车周游美国。他说每次开信箱,其实都有一种企盼,希望在充满了账单的信堆里,看到一封跨越了太平洋的信。这样淡淡的诉说,也逐渐淡到没有了,我不知道他是在学习还是工作去了,而我自己,则焦头烂额地陷在珠海那个后青春时代里。

    几年后我回上海,读博、留校工作,日子流水一般,时间又过去了几年。我已经不太记得是如何知道了Max回国,而且就在上海,而且他的办公室竟然就在离我很近的虹桥上海城。于是在一个深秋的晚上,我们这对阔别了十几年的老朋友,在虹桥上海城的一个霓虹灯下相聚了。Max给了我一个美国式的拥抱,我们的眼里都有惊喜,因为人生轨迹的变幻莫测而惊喜。那时正是Max37岁生日,我记得他说正要过生日,于是我们又约到了两个在上海的高中老同学,一起聚会庆贺同学之间的久别重逢。那段时间,是我和Max联系最多的一段日子,他在某一个周末,带着一瓶红酒到了我家,把十几年的光阴,都聊进了酒杯里。

    Max在美国硕士都没读完就迫不及待地工作了,虽然我很可惜他的好脑子没在学术上发展,但也由衷为工业界多了个人才而欣慰。我问起复旦才女,他说在他结婚后的某一天,电话铃忽然响了,复旦才女竟然通过电话本找到了他。复旦才女硕士没读完就工作结婚了,她的效率总是很高。后来他们在美国是如何联系的,他没有细说,只说最后是复旦才女和他的太太成了好朋友,每次打电话都是两个女人在聊。我对复旦才女的能聊是非常了解的,跟她说话我只有听的份,根本插不进去话。想来Max的太太也是极能讲的女人,否则是没办法承受复旦才女的聊天的。Max笑笑说,这样我就解脱出来了,我和她还是好朋友——这真是个好办法。

    Max回国是为一个美国公司在亚洲拓展业务,他干得很出色,但忙到几乎昏天昏地。在重逢的兴奋过去之后,我们的联系很快淡了下来。一年多以后,我就去美国访学了。临走前,Max跟我说了一些他的经验,让我放松。而我出去了以后,却和在底特律的复旦才女如火如荼地电话联系起来了,而且见了一面。我从她那里,又听到了关于她和Max关系的另一个版本,好在最后的结论是一样的:他们还是好朋友。

    后来,日子又飞快地过去了,我和Max只在23年前一次高中同学到上海出差时相聚了一次。他的工作做得很好,业务开展顺利,搬了几次家,从北京搬到上海,从上海搬到杭州,然后又搬回了上海。从我们第一次在虹桥上海城见面到现在,时光又过去了8年,Max也海归了8年,并作为美国人在上海扎根下来了。昨晚他说:现在业务稳定了,他也不必像以前那么忙了,就又想起了老朋友。

    而在那些我们各自忙得想不起老朋友的日子里,友情一直蛰伏在那里,安稳地停靠在我们从少年起就建立起来的蓝色港湾里,从未稍离。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1950-776233.html

上一篇:你的样子
下一篇:海阔天空
收藏 IP: 114.94.1.*| 热度|

45 魏东平 武夷山 曹聪 王晨光 吕喆 徐晓 邢志忠 杨预展 罗德海 陆俊茜 陆雅莉 肖振亚 吕洪波 吉宗祥 周小朋 廖晓琳 强涛 刘艳红 王春艳 王永林 刘艳伟 林中祥 韦玉程 钟炳 苏德辰 虞左俊 何士刚 李学宽 水迎波 龚直文 周健 肖重发 罗帆 戴德昌 程起群 jimiyg anran123 yunmu zzjtcm clp286 benxiaohai119 htli nonliear redastro littlekim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7 19: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