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两周,我在《人民政协报》上看到一篇文章(现在可从网上搜到)。该文说,孙中山1912年到北京,袁世凯特意指派时任总统府秘书长的梁士诒陪同孙中山活动。期间,孙中山与袁世凯举行了13次会谈。会谈中,孙中山提出多项旨在“谋国利民福之政策,并疏通南北感情”的意见和建议。对孙中山所谈的问题,袁世凯都恭敬谦逊地“洗耳恭听”,不论孙中山讲什么,都只回答“卓见极是”“我都赞成”“理应如此”“贵论宏大,可以参考”等几句话。
在谈到农业发展问题时,孙中山提出“耕者有其田”的主张,本以为由于其出身背景和所代表阶层的不同,袁世凯至少会提出一些不同意见,谁知袁世凯竟也不假思索地回答说“耕者有其田”是“当然之事理”,这让孙中山不免心存疑惑。梁士诒见状,马上帮袁世凯“打圆场”道:“公环游各国,目睹大地主剥削;又生长南方,亲见佃田者之痛苦,故主张耕者有其田。项城(袁世凯)生长北方,足迹未尝越大江以南,而北方多属自耕农,佃农少之又少。故项城以为耕者有其田,系当然之事理也。”
这篇文章使我想到,个人好恶不应当、也往往不是施政主张的根本。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7 13: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