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朝教育家家刘元卿在其《贤弈篇·应谐录》收录了一则寓言。说是有家土财主,几辈子不识字。到了这一辈,财主请了一位教书先生给给他儿子教字。先生画了一横,对儿子说:“这是‘一’字。”;画两横,说:“这是‘二’字。”;画三横,说这是“这是‘三’字。”儿子便扔下笔跑回家里,告诉老财主说:“我会了!不用再麻烦先生了,快把他辞了。”寓言最后,儿子受到了写“万”字的惩罚。这个寓言的经典寓意是讽刺那些做学问只满足于一知半解的人。
长期以来这个寓言是讽刺儿子的一知半解。首先他对先生所教个例有思考,有总结,是动了脑筋的,这在教学中应该受到鼓励。其次,讽刺他一知半解也是五十步笑百步。虽然按明代汉字书写习惯“四”的写法与“一二三”不同, 但甲骨文一种写法确实是四横(五以后就用抽象写法了),而且财主常用的算盘也是用四个珠子表示“四”的。要知道古朴的甲骨文也是经历了很漫长的历史积淀,而儿子只学习了三个字便归纳了“规律”,表明他的悟性还是很高的。
人类(或生物)都有这样的本性:企图从个例归纳出规律,并将规律应用到更广范围。这是因为物种是进化而来的。进化过程有选择压力,为了能在此压力下延续下来,就需要预测,人类预测更主动一些,其它生物的预测更本能一些。要预测就要有规律,这个规律从哪里来?就是从人类所经历的个例归纳抽象而来。有些“规律”是个体自己总结自己使用,比如这里的儿子。很多预测规律不是预测者自己总结所得,而是间接经验,它或来自口耳相传,或来自文字传载。同样间接经验也是他人(或很多他人,或很多代他人)根据个案的抽象归纳而来。
总之,以偏概全是人类降低认知成本的天性。你在这个时刻嘲笑别人,在另外时刻也会犯本质相同的错误。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9 09: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