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国有个Nature杂志,在国际上它与美国的Science一样牛掰。前者中文名是《自然》,但中文“自然”的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这就要找一下汉语"自然"的由来,于是找到了老子的《道德经》。
《道德经》的第25章是:有物昆(混)成先天地生绣(寂)呵(兮)缪(寥)呵(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未(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筮(逝)筮(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国(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不同版本的《道德经》个别字有差异。上面去掉括弧后接近马王堆出土的帛甲和帛乙两个版本。[]内是帛甲和帛乙两个版本没有的字,()内是其它版本的字。
上面的经文很难读,这是因为没有标点符号。老子写此文时(是不是老子原文,也是可以探讨的),究竟怎么断句,后人只能猜测。对这段经文断句的流行版本如下:
有物昆(混)成,先天地生,绣(寂)呵(兮)缪(寥)呵(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未(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筮(逝),筮(逝)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人)亦大。国(域)中有四大,而王(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加上标点之后,就容易理解多了。但是这种解读是不是老子的意思呢,后人只能是揣度,所以有诸多争议。既然有争议,KFC也就插上一竿子玩玩。KFC想这样加标点:
有物昆(混)成,先天地生,绣(寂)呵(兮)缪(寥)呵(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未(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筮(逝),筮(逝)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人),亦大国(域)。中有四,大而王(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里改动是从第5个句话与第7个句话之间的部分。
改动的原因有两点:一是“表达的句式”,二是“表达的语义”。
流行版断句“ [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人)亦大。”把“道、天、地、王(人)”四者当成并列主语(尽管有先后),而老子应该是想强调“道”厉害,所以“道”应该是主语。
从语义角度,老子思想应是“道”是罩住“天、地、王(人)”的,并且前面明明白白说了“先天地生”和“为天地母”,所以“道”不可能与“天地王”平行。
断句“大天,大地,大王(人),亦大国(域)。”的意思是“大于天,大于地,大于王,也(更大于)大于国”。周代的“王”是整个国家,而“国(域)”则是诸侯的“邦国”或“封邑”。
断句“中有四”的意思是“这里有四个”。
断句“大而王(人)居[其]一焉”意思有点别扭。反正KFC也不是“专家”,出丑出臭也无所谓,所以此句作如下歪解。
“大”理解为“道”之名的“大”,也就是“道”。
“而”理解为“如同”,就像《诗·小雅·都人士》里“彼都人士,垂带而厉;彼君子女,卷发如虿。”的“而”。
“王”理解为“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
“居”理解我“安置”,如柳宗元的《梓人传》“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的“居”(时间差了两千年)。
“大而王(人)居[其]一焉”合起来的意思是“道如同王字那样把它们统一起来”。
第25章是汇总起来就是:
有个浑然一体的物件,在天地出现以前就有了,它无声又无形,独自存在永恒不变,周而复始不知疲劳,它可以算做天地的母亲。我不知道它的本名,字号叫道,非要给它取个名,就叫“大”。“道”呢,广大无边就周流不息,周流不息就延伸广远,延伸广远就会返回本原。(所以)道,比天大,比地大,比王大,当然也比国大。这里面有四个,道如同‘王’字那样把它们统一起来。人遵从地,地遵从天,天遵从道,道则遵从自己本来的样子。
补充一下:古代的“名”类似现在的“乳名”,也就是“原生之名”,这个乳名是被长辈或尊贵的人叫的。老子可能不敢(不知)大呼小叫“道”的“乳名”。古代的“字”相当于现在身份证上的“名字”,是供天下人叫的,晚辈和地位低都能叫。老子叫“浑然一体的物件”为“道”,这是心理地位低的老子对他所崇拜对象叫法。
扯完了,扔砖头吧!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1 23: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