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出现之后,时髦名词会以指数爆炸的方式传播,“云”和“大数据”概念还蹦哒了几年,而“人工智能”作为大众口头禅也就两三年(“人工智能”作为科学研究的词汇可比“云”悠久多了,据说是在1956年在达特茅斯学院会议上正是提出,但其实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也就是想模拟人脑,而那时是1946年)。
2018年伊始,“区块链”又要变成热词了。查百度,“区块链”已经有20 4000000条记录了,而英文yahoo也有26 4000 000条含“blockchain”了,而伟大的Google则有高达62 2000 0000条记录含“blockchain”(检索于2018年2月6日)。
区块链究竟是啥东东?其实就是英文blockchain的翻译。那blockchain又是啥?这要从人类的合作讲起。
本人不管在给什么样的学生,上什么样的课,都会强调人类之间的合作。我会问学生一个带“坑”的问题:究竟“老虎”厉害,还是“人”厉害?这个问题肯定没有唯一的答案。但若进一步再问:究竟“老虎”厉害,还是“人类”厉害?这个问题答案很简单,肯定是人类厉害。“人”和“人类”的区别是啥呢?就是人类有多个人,不同个体之间可以“主动”合作,制服老虎。
两个人最初的合作可能是“物理上”一起围捕老虎,围捕过程中需要沟通,语言便产生了,我要能听懂你发出的信息,并相信你的信息,这就是信任。
随着人类的进化,两个人会发现这样更有效率:一个人专门从事造猎枪(甲),另外一个人专门训练使用猎枪(乙)。此时合作就更要讲信任了。此时,乙要相信甲造出的猎枪功能,并相信根据甲对猎枪信息的描述,能够射杀老虎,而甲在把枪交给乙时,要能确信乙会支付报酬给自己,甚至要确信乙不会用枪来射杀自己。
上述甲乙合作的利益分享,最原始的形式可以是以以物易物方式进行,然而以物易物效率低下。随着人类发展,就采用便于操作的公认代用品来分享利益,这样货币就出现了,此时人类需要对对方支付的货币给予信任。
除了对货币的信任外,人类的真实发展比上述“老虎和人谁厉害”要复杂的多。首先,分享利益的人不再是甲乙两个人,会有更多的人。其次,利益也有长期和短期之别,比如甲和乙交易枪的时候,必须想好将来乙不会用枪毙了自己。第三,如果分享利益的各方不再互相信任,并想坑害对方怎么办?上述问题都需要一套信任机制。
想象一个民风淳朴的古山村,人员之间的流动性不大,天天就是那些老熟人。在这种条件下,甲基于信任把猎枪给了乙,而乙许诺逮住老虎之后与甲分享利益。甲为了让乙将来遵守许诺的一种办法就是将“甲把猎枪给了乙,而乙许诺未来分利益”这件事向其他村民传播,同样乙将“逮住老虎之后确实与甲分享了利益”也会向村民传播。同理,这个古山村的其它村民之间的交易也会用上述思路得到大家认可,从而增强信任。
当然古山村的利益分享的事件太多了,所以还是得拿个小本本记下来。一个人的小本本就是block。村民每发生一次与另一个村民的未来许诺事件后,除了在自己小本本上记录一下外,还要向其它村民发布一下,这样其它的村民也会记录一下,这就是链(Chain)的意思。
在IT时代,上述的小本本就变成了网络和计算机数据的记录(record)或数据块(block), 网络传输至其它结点记录(其它村民记录)就是链(chain)。所以区块链(blockchain)是人类合作提高信任保障机制的一种措施,仅此而已。有些炒家称其为继蒸汽机、电的使用、信息技术之后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就吹大了。没有猎枪和猎手,不管人之间“信任”多牢固,终究要被老虎吃掉。
回到我们的古山村,历史上被长期使用的信任保障却是:找个有威望的中间人来证明有这是,有的还找来担保人。不管中间人,还是担保人,都相当于权威第三方。“权威”第三方的终极就是政府(古山村就是族长)。区块链的目标就是想去掉权威的第三方,让古山村的全体村民来保障信任。其原因有二,一是权威第三方往往要收取佣金,二是权威第三方可能会与一方合谋来陷害另一方。现在若然每个村民平等地参与信任保障,那么合谋需要贿赂半数以上的村民,这就大大增加了失信成本。
区块链上述目标,听起来很美好,但想排除威权部门是不可行的,因为即使在失信认定上可以排除威权,但对失信方的惩罚还是要威权部门来强制执行的。小山村有地皮无赖,网络也有流氓骇客,他们都需要靠威权部门来抑制。
其次,甲乙合作打老虎是为了他们二者利益,也许二者家人和亲戚也能沾点利,其它村民可能没有直接相关的利益了。没有利益的人可能就不愿意来保管维护他人利益的账本。虽然大道理说,这是为了古山村的整体未来有个公证环境,可是人性还是对自己短期的直接利益有切肤之痛,对他人利益和长期利益是不愿花费很多的努力。当然,最后还是村长或族长着急(这可是威权的第三方!)。
第三,两人合作谋利要利用信息不对称和时间有限性。如果将利益分享的信息给了全体村民,那么两人合作可能无法谋利。比如你是一家之长,觉得三闺女家穷(确实穷),想给他1万元补贴一下。若把这个信息在家庭内容公开,并每人记账,那你以后就没好日子过了。所以信息发布到什么层次,还是要有讲究的。如果只发布到个别人,那这个别人也相当威权第三方。此外,如果要分层发布,就存在信息保密的技术问题。
和绝大多数技术词汇一样,“区块链”也是舶来品,它是blockchain的翻译。1991年就有人对区块的链加密安全进行了研究。到了2005年,Nick Szabo将其用于比特金支付系统后,这个话题在网络上流行起来。将block和chain变成一个词则始于2008年的SatoshiNakamoto。
除了社会层面,作为一项IT技术的应用,区块链当然也存在数据存储、加密、检索等IT固有的技术问题。不管怎样,区块链也有其能发挥的领域。只是希望炒家不要乱吹。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8 18: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