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瓜两毛钱一斤为什么还没有人要?
蒋高明
今年山东一带西瓜大丰收。即使不算那些早上市的大棚西瓜,露天种植的西瓜由于采用的地膜覆盖,抢了季节,也都大量上市了。
然而,与西瓜大丰收造成鲜明对比的是,农民地头的西瓜开始出现堆积。由于供大于求,今年的西瓜价格不好,在地头的西瓜只销售到两毛钱一斤。即使如此低的价格,昔日蜂拥而至的瓜贩子也少来光顾了。
这样的西瓜运到城市里,在济南等地价格约1元一斤,然而,在城市里也难以见到西瓜摊抢购的现象。
西瓜是消夏解暑最好的瓜果,价格又那么便意,为什么出现滞销呢?一方面是由于生产过剩,大量的供应造成价位低廉,农民宁愿烂在地里也不愿意收获。另一方面,是消费者不愿意吃西瓜了。
很多市民反应现在的西瓜没有西瓜味道了,去年没有味道,今年买一个尝尝鲜,依然没有味道,甚至味道越来越差了,遂打消了吃西瓜的念头。西瓜没有味道这事,不仅仅发生在城市,在农村,乡村公路上刚从地里摘出来的西瓜,味道也不好了,盛夏在农村围着瓜摊吃西瓜的景象也几乎不见了。
现在的西瓜为什么没有西瓜味道了呢?是生产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而造成的。为了追求产量,瓜农生产西瓜动用了如下所谓高科技技术:一是地膜覆盖;二是使用大量化肥;三是使用大量农药;四是使用除草剂;五是用西瓜膨大剂。以上还不够,最离谱的还在后面,即六是有人发明了“葫芦瓜”——种植的时候,将西瓜苗嫁接在葫芦苗上,这样长出来的西瓜个头很大,但皮很厚,瓜肉口感很差,真是“葫芦你没商量”。对于这种西瓜不吃也罢。
二十多年前,似笔者这样的三口之家,每年夏天买一二十个西瓜是正常的,而今天,除了朋友送几个有机西瓜还愿意吃之外,连续几年都不买西瓜了。
口感下降,消费者不愿意购买,不是大家花不起那点钱,而是没有购买和消费的欲望。农产品质量下降,客观造成了农产品的挤压。某省党校的副校长聊天时告诉我,他说他是喜欢吃姜的,然而当他知道了姜是用什么方法生产出来的时候(各种现代技术使用后,生姜产量可达每亩一万斤,而传统的有机方法种植,三四千斤产量就属正常),宁愿忍者馋,也不愿买姜了,那是客观打压了市场消费。他的话是很有代表性。因同样的原因,不敢吃韭菜,不敢吃猪肉,不敢吃海参的等等等,也是大量有人在的。
前段时间,河北一带的农民将丰收的油桃倒进沟里,广东的农民将火龙果倒进河里,以前还发生过倒柑橘、倒芹菜、倒大白菜、倒芹菜、倒牛奶事件,那些事件的发生都是那只无形的市场搞的鬼。除了造成数量上的浪费,更造成质量的严重下降,最终城市市民对劣质农产品说不了,今天消夏的西瓜少人光顾就说明市民已经开始“起义”了。
可能有人会说,今年农民倒油桃,明年市场紧俏后油桃价格高,依然会有市场,但他们永远不肯承认的是,那样的市场调节,除了造成人力与物质的极大浪费外,还造成了健康隐患,制造了大量的病人。单纯追求数量,依靠市场调节的农产品生产与供应,最终毁掉的是人们异常丰富的食物多样性,毁掉的是人们的健康乃至生命。现在很多市民,走到菜市场,经常发出的疑问是,这个水果、蔬菜、鱼、肉、蛋、奶能吃吗?本来可以多买的,只能少之又少地购买了。
为避免上述恶性循环的发生,我们必须发展优质农产品,重新树立消费者的消费信心,还原食物的本来口味和营养;保护生态环境,减少资源浪费;告别“双轨制”、“互相投毒”、“搞什么的不吃什么”的产销模式;为了我们的家人尤其孩子,在健康的环境下,用健康的办法,生产健康的食品,促进城乡真正和谐起来。
(图片来自网络)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4: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