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高明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蒋高明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从事植物生态学研究

博文

粒粒皆辛苦:弘毅“六不用”面粉是怎么生产出来的

已有 945 次阅读 2024-12-2 08:22 |个人分类:建言新农村|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粒粒皆辛苦:弘毅“六不用”面粉是怎么生产出来的

 

生产方:平邑县弘毅生态农场有限公司

加工方:具有生产资质的面粉有限公司

种植过程:见下面的详细介绍

种植地点:山东省平邑县卞桥镇蒋家庄,公司自有承包土地,已经连续18年采取六不用技术种植,即在全部种植过程中不用农药、化肥、除草剂、地膜、激素与转基因种子。

种植要求:六不用,即在全部种植过程中不用农药、化肥、除草剂、地膜、激素与转基因种子,农场自留种。

产品特点:弘毅生态农场面粉是利用自有土地、自产有机肥、自己生产的,且采用严格的六不用措施生产。其产品特点之一:无农残,经第三方检验,产品不含化学农药残留,191项农药没有检出;同时弘毅生态农场的面粉通过了政府监督抽检(这是非常严格的检测,不通知直接到农场取样,如发现不合格惩罚非常严厉);特点之二:营养丰富,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论文对六不用小麦面粉研究结果显示:弘毅面粉有机冬小麦16种氨基酸总量比常规冬小麦显著高出14.2%;钙含量高出78%;特点三,口感好,与普通面粉比较,弘毅面粉有面香味,面条煮熟后的水是清的,面条汤微甜。

弘毅六不用小麦种植和面粉加工详细过程:

1步:运送有机肥  十月中下旬,玉米收获后,农场自产且发酵后的牛粪堆置的牛粪运到大田,每亩牛粪用量不低于5立方米

2步:整地  用脱粒机整地,杂草和残存的玉米茬利用旋耕机旋耕,然后深翻、碎土、整地,准备播种。

3步:备种  为防止杂草,采取晚播措施,小麦种为农场自留种,去除杂质后备选为种子,不采取种子包衣技术,全程无农药浸种。

4步:播种  播种机播种亩用种量30斤

5步:灌拔节水  小麦发芽出苗越冬分蘖后进入拔节,在小麦拔节,需为小麦进行一次灌溉,俗称拔节水。

     6步:人工除草  随着春天来临,气温的上升,小麦将更加茁壮成长但麦田伴生杂草麦蒿麦瓶草等也悄然在小麦间隙中发芽、成长,并以很快的速度超过了小麦。因杂草与小麦混在一起,机械无法操作,只能采取人工拔草办法。拔草须在墒情较好的天气进行,这样可以节省人力一般人工除草1-2遍。

7步:除虫  小麦在扬花期,蚜虫也跟着复苏了,附着在小麦的叶、穗上,此刻需要我们用沼液喷施同时保护天敌,瓢虫等对蚜虫控制效果很好

8步:追施有机肥  小麦已经进入灌浆期此时追加液体有机肥对应产量提升有重要保障将大型沉淀池和沼气池内的沼液按照1:2兑水可以补充灌浆期小麦养分

9步:收获  用联合收割机对成熟的小麦收割和脱粒,收获的小麦粒运到打麦场晾晒。

10步:晾晒  成熟小麦含水量20%左右,需要借助阳光暴晒两日将含水量控制在13%才能收仓。该过程在现代化大农场是没有的,因为比较费人力。

11步:收仓  晒干的小麦含有一定的杂质,需要在有风的天气人工扬场,如果风力不够需要使用大型风扇吹掉杂质,干净的小麦封存在仓库种,保持干燥通风,同时做好防鼠工作

接下来就是小麦的一场奇妙旅行,他将会变成一根根细细的面条呈现在您的餐桌上,抑或是诸多各式各样的面点。

12步:洗麦  小麦不像水稻颖壳非常容易脱落,在晾晒后的小麦依然有一下杂质尤其土或沙,如果处理不干净容易导致牙碜。采用机器水洗办法进行处理,去掉小麦灰尘,同时去掉混入的沙粒或石块,再次经过太阳晾晒后,干净的小麦送加工场加工面粉

13: 磨面  将洗干净的小麦送有生产许可证号的面粉加工场加工面粉和全麦粉,面粉加工去除30%的麸皮,全麦粉则不去除麸皮

上述为小麦和面粉生产和加工的基本过程,如果用面粉再加工,还可能需要进行下述工作。

14: 面条加工  若是作为面点(如:面包、蛋糕、馒头、饼干、饺子等)之用,那到此已经可以了,但若是需要加工面条的话,那还需要经过一次机器的压制加工的面条有细面条和宽面条之分

从上面的过程中,大家不难看到,要吃到放心的食品如面条等,尤其比有机还严格的“六不用”食品,要经过至少14个步骤,每一步都需要人工。如果我们采取现代农业的办法,以及现代化的食品加工,那么上面提到的第1,7,8,9,11,12步,可以用化学(化肥、农药、除草剂)或添加剂的办法替代。相应地,环境污染和食品质量下降就不可避免了。

下图为弘毅生态农场小麦种植与加工现场实景。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75-1462551.html

上一篇:《生态农田实践与展望》连载之六十六:发起真正的绿色革命
下一篇:[转载]中国经济时报:理论热点丨发起以生态学为主导的“绿色革新”
收藏 IP: 123.131.161.*| 热度|

3 郑永军 尤明庆 王安良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4 14: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