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苑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aoqizhou 论春语秋,谈科说学,声传言教。

博文

用科学方法来分析科技部是成功还是失败 精选

已有 12336 次阅读 2010-11-10 04:27 |个人分类:政策评论|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施一公, 改革, 科技部, 科研经费, 饶毅

看到科技部回应施一公饶毅的内容感到极其失望,没有争对性地回答任何问题。不过公平地讲,两边都是你说,他说。没有真正的科学分析和数据证明。希望有志于改革的、知道内情的国内同仁帮助做以下事情:

1。提供或分析973/863项目的性价比,和国家基金会的进行比较。可以用影响因子。不是所有项目可以这样分析,但起码偏基础研究的项目可以这样做。

2。比较973/863项目和国家基金会的竞争率,成功率。也就是说到底有多少人申请?

3。提供或分析近年来973/863项目的从公布到申请期限。是否很多很短?

4。分析973/863项目起草人和得奖者的关系。是否起草人的得奖率远高于其它人?

5。分析973/863项目得奖者和评审员的关系。是否有利益冲突?[网友好建议:分析论文作者!]

6。分析得奖项目的结果是否不用大项目完全可以达到同样目标?

7。请补充...

如果你不方便,我可以帮你发表。总之用数据说话。事实胜于雄辨!这文章是一个Nature/Science水平的论文。

附上我在《大项目研究经费分配中出现的问题不是中国文化引起的》博文转载NIH国家通用医学研究所一个图。他们分析了科学家经费和发表的文章数及影响因子的关系。发现每年经费太多(70万以上),文章的质和量都下降了。这从另一方面反映大项目的钱集中在大牛手中的坏处。














打破经费分配潜规则(施一公 饶毅)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72757-382210.html

上一篇:创新:永远热门的“专业”
下一篇:喜欢恶梦
收藏 IP: 122.150.209.*| 热度|

37 李侠 刘洋 刘建彬 赫英 朱志敏 王涛 梁建华 张亮生 王辉 牛登科 杨顺楷 许浚远 刘立 毛培宏 唐小卿 陈苏华 吉宗祥 黄晓磊 钱磊 迟菲 何金华 鲍海飞 许培扬 李永丹 赵福垚 唐常杰 盛弘强 王永林 王萌杰 张志坤 胡志丁 李福洋 xd akabc47 suton goudan1 opticssim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5 13: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