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 致 学 堂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exuechuanbo .................................................................................... 科学史-科学期刊史-科学传播史-期刊传播学

博文

著名地质学家张国伟院士:大学学报历经坎坷但一直保持向上的势头

已有 2670 次阅读 2011-2-27 13:44 |个人分类:期刊传播史论1|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大学学报, 张国伟院士

在《西大学报》创刊95周年庆典上的讲话

中科院院士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委会主任 张国伟

    我谈谈《学报》创刊95周年的感想吧。谈两个方面,很简短,我也不解释了。

    第一个就是祝贺和回顾里头的两点感触。一个我觉得我们的《学报》经历了非常坎坷的发展,这几年处于一种向上的发展的势头,而且现在的势头还在向上。所以对于这一点,我表示热烈的祝贺,并且有很大的期望。我就不解释了,这是一点。第二点,回顾的话,刚才几位先生谈得很好,特别张先生谈的几点呢,很好,我也很同意。而且特别在第一个问题上,和我的想法非常的不谋而合。因为我要谈一个事情,我觉得西大的《学报》是可以反映西大的坎坷的。从解放前一直到现在,解放前是坎坷的,解放后也不是平坦的,也是非常坎坷的,《学报》起起伏伏的、真实的、生动的反映了这一点,而这一点也符合了国家甚至世界局势的动荡和变化。这在《西大学报》和西大都是真实的情况。刚才张先生说的,国家之大事,确实是如此。我觉得这一点,应该好好总结。我觉得总结的意义在于,就这样一个《学报》,这样原来的一个国立大学下放到省上,又经历这么坎坷的发展,代表了一个中国贫弱、西部更贫弱的生存和社会文化动荡演化的艰难历程。这个本质和规律在哪?反映什么样人文文化的发展和整个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我觉得意义非常重要。因为姚远同志跟我说了这个事情以后,我又在西大呆了这么长时间,我确实感动这个。包括解放后,为什么把西大,一个国立大学打到省上,又这样,到90年代,几乎很多专业砍掉,这样《学报》处于非常困难的阶段。现在,它又处于新的发展过程,而这个不是一个表面的,是确确实实代表了中国,特别是西部贫弱的生存现状。它要进入社会,进入实践,进入国家先进行列那个艰难的过程,而且它处于一种完全不平等的竞争状况。因此我就想,真正地总结《西大学报》,包括西大如何在自强不息的争取自己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一直到今天这个状态。我觉得《西大学报》确实是反映了这一点。我现在还在到处呼吁,但是我现在也改了。我原来一直说,西大从国家的弄到省上的,这是整个的而不是某一个领导的(责任),使西大处于这样一个困难的境地。如果不是这样,西大今天决不会是这样,而要比今天好得多,在这个是整个的发展中,《学报》反映了这一点。这个里面有很多的因素。我们不在于追究某一个领导的责任。但是今天来看,不是追究,而是总结这个规律。这是我讲的第一个方面,就是祝贺和回顾。这确实是陕西,中国特别是西部贫穷省发展的一个缩影。要总结西大和《学报》如何自强不息的争取生存和发展,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呢,我想展望和建议,我也不展开谈。我想我们西大的《学报》发展到今天,还处于一个向上,始终还在向上的发展。应该说,咱们面前,还有我们的《学报》,包括西大,正处于一个如何上升新的层次,使用国际、国内的科学技术,整个发展如何建立到一个新的层次上去的问题,无论是人文科学,还是自然科学。我们《学报》如何迎接这个挑战,刚才有很多的专家和主任都谈到这个问题,也有很多新的问题,包括我们《学报》体制的问题,定位的问题,方向的问题,实际上国家也并不是非常明确,还在摸索阶段。所以,这个事情上,特别是在西大这种条件下,第一方面是省属的院校,我绝不是贬低这个,而是说它带来了更多的困难。因为我们国家在处理这些事情上,确实是这样。有些事情,一些高等院校,可以坐那儿不去要,你硬要送给他,而另一些些院校,却头发削成竹简子,插都插不进。这种情况下,你又如何确立发展,而且要办出特色?因此,我就希望能考虑这些。这恐怕是我们面临的非常重要的问题。这是我一个非常衷心的建议,怎么样面对当前的新的挑战,使我们《学报》在新的形势下上的一个新的层次。这个是非常重要的。我就希望我们的《学报》能够在已有的基础上,考虑如何立足西大,面向全国,面向世界,面向科学技术,面向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办成一个国内一流的、在世界上有影响的、真正的、有价值的学报。应该说,我们有这个能力,也应该往这个方向发展。只有这样,它才能长期的生存和发展,办出自己的特色。现在国家给我们一个大的条件,而且我们这里还有一个条件,就是现在领导上已经重视了。另外我们这里有个很好的编辑部,这几个人确确实实投入了,也是有想法的。还有一个我们国家目前突出的问题,特别自然科学,没有SCI不行,但是以SCI作为导向带来的弊病,现在已经在社会上明显了。这样在学报一级,特别是我们这些学校学报一级的,就出现了出现的好文章不往你这儿投,因为啥,它带不到他个人的利益。因此从高远来说,这大大限制了这些刊物上层次。而这种情况正在改变,可也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快。但是我们如何正确面对中国、陕西和我们西大现实的情况下,把我们的学报办出我们自己的特色和优势,这样真正是一个促进学校发展,对国家、对社会、甚至对人民,在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上起作用。而且我们是个综合大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两方面都得起作用,特别是我说一点,这个是自然科学甚至心理学上一个共识,真正使学生聪明,能够领略的,感悟的是在人文科学培养,的自然科学更多的是逻辑思维,就像我们的左右脑一样,各司其职。这种情况下,我们《学报》培养他。我相信我们《学报》会越办越好。

    最后我说一点,我非常感谢学校和编委会让我当自然科学版的编委会主任,我没有尽到我的责任,我应该检查。我非常感谢编辑们尽了很大的力,而且他们确确实实投入了。而且我接触的这批这几位编辑真正还是有头脑,还是有想法。这些我想学校领导,在座的社会各界,兄弟院校的同行们各个方面的支持和帮助,我想我们西大的《学报》,一定会立足西大,在社会上办出来一个真正综合性大学和有影响的学报!

    谢谢大家!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69915-417006.html

上一篇:著名世界史专家彭树智教授认为:大学学报乃社会公器
下一篇:著名经济学家何炼成教授:西大学报扶持、影响我成长和提高
收藏 IP: 124.115.173.*|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6 14: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