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我收到两个邮件,一个来自馆里的同事,另外一个来自馆外的同事。两个邮件都是一个链接,说同一件事: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得者Randy Schekman最近说,他的实验室不再给《Science》《Nature》和《Cell》送稿。有关报道,见文后链接1。12月9号,Schekman在The Guardian上拟文(链接2),题目是“自然,细胞,科学之类的刊物是怎样损害科学的”。他在文中说,尽管他在这些刊物上发过文章,包括让他获得诺贝尔奖的文章,但他以后不会再发了。他认为,就像华尔街需要打破对分红文化的把持一样,科学需要打破豪华刊物的专横。
Schekman认为这些刊物现在的做法,更在意它们品牌的销售,而不是鼓励对最重要科学问题的研究。他也谈到影响因子,认为一个刊物的平均影响因子,无法说明一篇特定研究文章的质量。一篇有高引用的文章,可能因为它有好的科学内容,也可能是吸引眼球,很刺激甚至是错误。他认为这些刊物的做法,会影响到科学家去做什么样的科学研究,也会鼓励科研中的偷工减料,造成日益增多的文章撤销,因为那些文章含有错误甚至作假。
Schekman也以他主编的eLife为例,说网上开放获取的新形式也许是较好的办法,也是发表好文章的渠道。当然,NSC的主编们也都有回应,认为他们刊物的文章,都是严格peer review的,等等。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他们对Schekman的批评,有些不同的看法。
我同意Schekman的大部分观点,他说的很多话是事实,也很有意义。不过,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言论有影响力,但也不一定都正确,至少不是全面的。Schekman的文章,也许只想把评论聚焦在那些豪华刊物的负面影响上。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为什么会出现那些豪华刊物?因为科学界有这个市场。更糟糕的是,非科学界的政策制定,用招聘、职称、金钱、名誉等,对这个市场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这是个全球性的问题,但在当下的中国更为明显。所以,问题不光是刊物推动自己品牌的意识,也有喜欢品牌的巨大市场的迎合,这是一枚钱币的两面。Schekman同学如果能对后者也说两句,就更好了。
我过去曾经写过,高端刊物及其编辑对研究人员文章发表的影响,对科学是不利的。但我仍然觉得,科研文章发到什么地方,是研究者的选择,这是他们的学术自由。而刊物办得好与坏,取决于他们的办刊策略。以刊物的喜好来影响科学,是一件糟糕的事情。刊物是为科学成果的表达提供渠道,而不应该影响科学活动本身。如果某些刊物的运作,到了可以影响到科学进程时,杯葛它们是一种示警方式,可以表达某个方面的观点,起到一些作用,至少让人们正视、思考相关的问题。另外一方面,科学界、尤其是搞管理的,是否能从前面提到的杯葛中,领悟到点什么,少用各种利诱去影响科学家的研究,也是需要重视的问题。那些辛辛苦苦、踏踏实实做出来的、并非时髦的研究,有些需要长年累月积累的研究,也是重要的;做那些研究的人,也应该得到应有的尊重,而不是只奖赏那些在豪华刊物上发表的文章及其作者。对于后一方面的问题,更加的复杂,该怎么办?杯葛是行不通的。
1.
http://www.theguardian.com/science/2013/dec/09/nobel-winner-boycott-science-journals
2.
http://www.theguardian.com/commentisfree/2013/dec/09/how-journals-nature-science-cell-damage-science
相关博文: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1597-748813.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09: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