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的一位编辑到中国来访问,经同事介绍,我们一块吃了顿午饭,聊了会儿天。我过去和《自然》的编辑交往多一点,和《科学》的编辑交往这是第一次。这位编辑过去在哈佛大学高就,做的研究和哺乳动物有关,所以我觉得和她有的东西可聊。午饭是自助餐,这位编辑说她是素食者,是吃海鲜类的素食者,鱼虾挺好,牛排就免了。我一直都不明白这个道理,也许是海里的动物没有陆地上的荤。
NS这两个刊物,都承载一些不错的研究论文,但从运作上看,我觉得N的商业土豪气息比较重,而S相对学术味道浓一点,也显得清贫一点。比如我的电邮中,会接到N的广告,把38.597的影响因子做得很显眼,然后是“High Impact. Low Price."的销售口号,我自己的反应是反感。拉客户的方式有很多,卖影响因子来影响做科学的人,我觉得不妥。
此外,它们的一些做法,也有明显的差别。 我在《作者贡献自己说—《科学》对应投稿的一招。》博文中,提到一个具体的例子,那就是稿子进入到S系统中后,到它被发表,文章的所有作者都知道,而且稿子被接受前,每个人必须要签字画押,评估自己对稿件的贡献。但N系统中就不一样,它只和通讯作者交流,所以会出现一篇文章中,有错误电邮地址存在,有些作者没有看过稿件这样的问题。 为什么N系统没有采用S系统的做法呢?
我在饭桌上问编辑:我觉得N的商业运作很强势,而S似乎有点低调,对不对?她说这和这两个刊物的背景不同有关,一个是有强大的出版公司做后盾,另一个是学会刊物。这一点我过去就知道,现在来看,刊物间的竞争,和口袋里的钱数相关。
由于我对《科学》这个刊物的审稿过程了解有限,所以饭桌上就问这个过程是什么样的。她说,稿件进来后,编辑有第一道评审的工作,然后会把稿件寄给相关编委成员,理论上是送给一个人,但通常会送给两、三个人,他们对稿件提出看法。然后同一个类别的编辑人员之间,又会有相互的交流,最后决定是否送审。听了她的这个话,我自己的判断是,《科学》对于一个稿件是否送审的时间,会比《自然》要长一点。后者就是编辑的决定,而前者需要过编委会成员这一个过程,我觉得后者相对较合理。
我也问:你们作为编辑,跟潜在的投稿者吃饭聊天,会不会出现利益冲突?她说这绝对不会。他们作为编辑,是希望尽量广泛和研究者交流,知道他们的想法,会对编辑的专业判断有帮助。至于一个稿件能否被接受,和私人关系无关,而是要经过评审的挑剔。这个我基本上同意,但我依然认为,编辑还是有些影响力的。
有个问题我过去就说过,现在是当着《科学》编辑的面问:编辑对稿件成败决定,会影响到一个人的研究、甚至一生。我认为刊物的编辑不应该有这样的影响力,它会对科学产生负面影响。《科学》的这位编辑同意我的观点,她也有类似的看法,因为她来做编辑前,就是做研究的。但这个问题,她并没有好的回答,因为在众多的稿件中,要做到没有任何个人偏见并不是容易的。此外,我觉得这样的问题,也不仅仅是编辑一方的问题,它涉及一个科学共同体中的运作。
我说我写过博文,讲过一点有关和NS有关的交往经历,因此有国内外的人写信给我,让我帮他们解答各种问题。我说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看你们两个刊物,就像是在看两个机器怪物,生怕说错一句话,把你们得罪了,让他们的稿子受伤。她说她刚在清华做了个报告,报告后有学生问,稿件送出后也是有各种担心。她说其实他们都是普通人,对作者的想法、顾虑都是理解的,她们都是按程序处理稿子,和别的刊物没有本质的差别。
聊这段天的感觉是,什么样的刊物都是人在办。不要把哪家刊物看成神,哪家刊物看成nothing。能往好的刊物上投稿,是很自然的事,只要你对自己的研究成果有恰如其分的了解。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的研究。
(这篇博文一个月前就写好,有点乱就没有发。今天和后面相关博文一起发。)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07: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