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津的博客 (Meng Jin's blog)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nsblog

博文

石灰岩中的包谷地 精选

已有 9443 次阅读 2008-10-1 10:25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与感悟|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地质队



    贵州的石灰岩地层很多,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最典型的地区之一。所谓的喀斯特地貌,是指可溶性的石灰岩受水的溶蚀作用和伴随的机械作用所形成的石沟、石林、落水洞、漏斗、洼地、溶洞、地下河等。这些地区,地面往往奇峰林立,地表水系比较缺乏,但地下水系却比较发达。山坡上到处是石头,巴掌大一块地都要种庄稼。下雨的时候,漏斗型的地洼像水塘一样,一两天后,水漏得一滴不剩。可以想像,这样的地方会比较穷,很穷。

    我虽然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但真正从科学的角度知道喀斯特地貌这个概念,是我在地质队当学工,在黔东南紫云县做水文地质填图时的时候。那时我们背着行李,每天要在石灰岩的山沟里走30-40公里路,一边走一边工作。有时候一天就翻一座大山,到了山腰水喝完了,就喝水田里漂着牛粪的水。到了山头看见山那边的农舍就火柴盒一样的大小,人真的是崩溃了;天哪,还有这么远的山路要下去,恨不能滚下山去算了。到了老乡家已经六、七点了,累得、饿得不行,又馋得不行。狠一下心花两块钱向老乡买只鸡来杀了吃。做饭当然是我们学工的事。把鸡脖子拧断,随便烫一下,开了膛,放在老乡煮猪潲的锅里煮,撒点盐,半生不熟大家就忍不住要抢着吃,一人扯一块,狼吞虎咽的嚼,一边从嘴巴里拔没有烫下来的鸡毛。当然,这是好日子,因为有肉吃。遇上只能喝玻璃汤(盐水)下饭的时候,就会比较惨。即使是那种时候,老乡也会很羡慕我们,因为我们毕竟吃的是米饭,是细粮。他们吃的是土豆和野菜熬在一起的东西。那时我们从来都没有真的叫过苦,因为比我们苦的人多了去。人跟人没法比,就像人跟狗和猪没法比一样。
   
    人在很累很饿的时候,不大会讲吃像的好坏,而且还会为了填饱肚子做伤天害理的事情。我们当年就有过这样的经历。有时候走路累了饿了,看见老乡地里的红薯或林子里的梨或者花红(一种小苹果一样的水果)就会去偷。这一伙人算是知识份子了,但偷吃还是很有一套的。如果老乡家里有狗,叫个不停,我们就会去骗老乡。到老乡屋里去坐坐,说你们山那边是不是有某某村庄。老乡说是啊,你们怎么知道的。其实这些都是标在地形图上的。我们就装出一副很神秘的样子,把罗盘拿出来,说我们当然知道了,因为我们有这个穿山镜,可以看见山那边的东西。老乡拿着罗盘左看右看,怎么也看不见山那边的东西。于是对我门肃然起敬,觉得是神仙下凡来了。有时候我们也会把海鸥牌照相机拿出来给老乡照像。把取景框夸的一下打开,让老乡看看里面人影什么样子。然后让他们摆好姿势,我们再夸一家伙把取景框关上,算是把像照好了。当年我们出去工作,照像胶卷是很有限的,什么地方要照照片在出队时就设计好了,根本不可能照什么风景人物像。但老乡当真了,又是给我们茶喝,又是给我们吃的,我们心里偷偷乐,觉得这次很成功。

    最缺德的一次,是我们到了一个靠近山顶的村庄,在一个老乡家里歇脚。老乡家里有个小伙子,大概有一点文化,知道我们是水文地质队的,就给我们讲他们村里吃水是如何如何的难。非要我们帮他们找个打水井的点不可。但我们都知道,在那个山地位置上,怎么都不可能打出水来,这种情况在这一带实在是太多了。但小伙子死活就不让我们走。最后没有办法,我们就编了一个说法给他。说你们这儿本来是很难有水的,但有一个难得的机会。明年八月十五那一天,中午12点开始,不要有女人在场,在你们家水缸下往下挖一丈深,就可以见到水。小伙子半信半疑地放我们走了。我一直相信他会去挖,挖出一个一丈深的石头洞,里面什么都没有。我也因此一直都觉得很不安,直到现在。

    还有很多这样的故事,很难讲完。看见这些石灰岩中的庄稼,总会让我想起过去那些日子和事情来,会有各种感慨,也知道那是过去的事了。我们这帮人虽然不怎么样,但也不能算是坏人,也在为国家做事。而且说实在话,除了那些受蒙骗的老乡外,谁又会是比我们好的人呢?今天看见这样的喀斯特地貌,让我很感动,可以感到家乡的味道,觉得它真的是很漂亮。如今那些巴掌大的地块中,能长出什么东西好像已经无关紧要了。能有那样的景色比什么都强。这个时候,我就会知道我的饭是吃饱了。当然,我相信山那边的老乡也能把细粮的饭吃个饱。







博物之旅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699-41051.html

上一篇:孤帆远影
下一篇:回乡路长
收藏 IP: 173.63.222.*| 热度|

10 李小文 李霞 郑融 郭向云 马昌凤 陈绥阳 曹广福 朱志敏 biofans small03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17: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