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津的博客 (Meng Jin's blog)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nsblog

博文

荷叶(也)生气-荷的气循环 精选

已有 25932 次阅读 2017-6-11 07:01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与感悟|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荷花

   又是夏天,荷花的季节。荷花的照片我发了很多,这个网上,不知有没有人比我发得更多。所以不发花了,说点荷叶。我写的这段东西,始于2012年7月,苏州太湖边的一个会议中心开会,雨后的早上,我到饭店边上的水边去看荷花。那是莲蓬起来的季节,花期已经过了,吸引人的不是花,是莲蓬和荷叶上银色的水珠。以我那点小学生的知识,知道荷叶上的水珠,和荷叶表皮上的蜡质层有关(其实这个是不准确的),也和水珠表面张力有关。

   那天让我掏出相机拍照的原因,是我看到有些荷叶凹下的叶心部位的积水中,有气泡冒出。潜意识中,觉得这会不会是荷叶光合作用或者生长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其中些叶子片上冒出的气泡比较大,让我觉得荷花的“气”还不小,就拍了张照片(图1)。写《老陆的太湖西山》时,顺手翻了些有关荷花的文献,看看为啥荷叶上会出现气泡,才发现荷叶上的气泡是个复杂且有意思的问题,顺藤摸瓜,就有了后来的一系列阅读和想法,才发现荷叶出气的现象,在1841年就被人注意到(就我的认识),并做了相关研究,读那些故事,还是挺有意思的。有关的研究,现在仍然在在进行中。断断续续读了些文献后,零七碎八写了些东西,但涉及到专业外的问题,很多我不懂的术语,就搁下了,现在翻出来消暑。

   看下面的照片,你会发现荷叶“中心”是一个圆碟,如荷叶的“脐”,或者叫做“心碟”(centralplate),它的面积可以达到150平方毫米。因为缺少含叶绿素的绿色组织,它的颜色较浅。如果放到扫描电镜下看,荷叶和其它植物一样,叶面和心碟上都布满气孔。差别在于,叶面上的气孔密集而小,每平方毫米有400–450个。叶心碟上的气孔疏而大,每平方毫米仅有60个左右,但个头是叶面正常气孔的三倍。在150平方毫的叶心碟上,有大约8千到9千个气孔。这个叶心碟的结构,和睡莲的相应结构极为不同。过去荷与睡莲常被归入同一个科(睡莲科),现在它们分属不同的科、不同的目。现代生物研究的手段,尤其是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对很多生物的分类都有很大的影响,荷是其中之一。

   荷叶“脐”的腹面,是荷叶的叶柄。如果仔细看,你会发现荷叶的“脐”实际上不是一个整体,而是由两个基本对称的半圆(椭圆)构成,分别连接荷叶发散状的“叶脉”。这些叶脉,从我拍摄的荷叶来数,总数有些变化,分别是21、22和23。这些主叶脉,在接近叶缘处分叉,通常为二分叉,然后再分叉,很有规律。

   早年人们做过很简单的“实验”:割破荷叶水中的叶柄,叶面“脐”部(有水覆盖)的气泡停止,而水中的切口出现气泡。当用蜡封住切口时,“脐”部的气泡又开始出现。于是人们意识到荷叶上的气泡,并不是叶子中的现象,而是和叶柄以及根茎(藕)有关联,存在空气循环。水生植物中,位于空气中的绿色叶片和水下根茎部分有气体运行系统,与缺氧淤泥中根茎生长时“呼吸”有关。这个系统在荷表现得非常典型。

   尽管这个空气对流系统很早就被注意到,但对它结构比较完整的了解,似乎也就是最二十来年的事。有些“实验”很简单,希望了解荷叶中这种空气循环管道系统的解剖结构。基本的做法是两种:一是把荷叶带一段柄截下,再把荷叶外缘一圈从“叶脉”分叉前切掉,留住荷叶中央部分,但让荷叶“叶脉”断面暴露。处理后的荷叶倒置于容器的水中,然后从叶柄的的不同管道空腔注入气体,观察记录没入水中荷叶“叶脉”断面气泡出现的情况,以了解管道之间的关系。另外一个做法,就是从荷叶柄的断面注入硅胶,直到在荷叶“叶脉”断面流出为止。等硅胶固化后,把荷叶处理掉,留下硅胶内膜,可以直观表现荷叶的空气循环通路系统。当然还有些更为精密的实验,来了解荷的气管系统结构。

   相关的研究表明,荷叶、叶柄和藕都具有一套两侧对称的空气循环系统,叶子上可以从叶心碟的中线划分,图2是这个系统的示意图。图中叶柄的断面,显示有两对主要的管道(A和B),两套次要的管道(c和d)。荷叶的气管系统和同样对称的根茎部(藕)相连,从切开的藕片,可以看见大体对称的孔(图3)。每一侧的空气循环系统有“进”和“出”两套网络。其中每侧的A,c和d管,连接根茎的管道和叶心碟,后者和单侧荷叶气管管道的大约三分之二相连接。而B管道不与叶心碟相连,只和单侧荷叶其余的三分之一管道相连。荷叶上的管道是很复杂的网络,但汇入“叶脉”,它们是空心管状,最后汇入叶柄的管道。

   藕的断面上,有三对主要的管道,图2中的I,II和III(实物可见图3)。此外藕的对称轴部,还各有一个管道,分别是IV和V (图2)。叶柄中的气管和藕中的气管,通过它们它们结合部的两个空腔或气室(Y和Z)相连接,而第三个空腔(X)只连接藕中的管道…。我抄一段在下面,省点力气和时间。

   “The gas canals of the petioleand rhizome are united by three pairs of large chambers (X,Y and Z) within thenode. Chambers Y and Z are a junction between the canals of the petiole andrhizome, whereas chamber X interconnects only the canals of the rhizome. The chambersunite the gas canals in such a way that pressurizing air from a B canal mustflow through at least one adjacent node before it can reach an A canal thatvents back to the atmosphere through the stomata of a central plate (Fig.1b).The submerged gas canal network is vital for survival, and it is protectedfrom flooding by latex and perforated diaphragmatic nets in the rhizome(Blaylock & Seymour 2000).”

   感兴趣的同学,请看我列的部分参考文献。

   荷花因为观赏、食用、药用、宗教等原因,在亚洲是一种广泛栽种的水生植物。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也是印度泰国越南国花。但实话说,我在自己翻阅这些文献之前,并没有多少对荷花生物学的认识。即使最近几年到公园里去转,常常见到有关荷花的“科普”,内容多是有关其文化属性,而不是生物属性。老百姓对荷花的认识,依然在出污泥而不染,然后是它的食用、药用价值,以及历史上文人墨客的诗歌咏赋,精巧绝伦的文字。从我个人的经历,感觉对这样一种被人们歌颂了上千年的植物,我们对它的认识还是很有限的。而有关它的知识,其实是自然界中很有意思的内容。

   荷花的圣洁和潇洒,得宜于闷在污泥里的根,或者说藕,以及展开在空气中的叶。荷叶和根的配合,让荷花有了独特的靓丽。我在《荷花与污泥—一个困扰人的逻辑》的博文中提到:“达摩祖师的弟子中有人赞叹荷花高洁超凡,出淤泥而不染。而达摩道:在荷花的眼中,淤泥是母亲。这个还是有些道理的,而这个道理,来源于它的生物学属性。任何靓丽的故事后面,都会有些心酸和艰难,就像爱会伴着痛一样。所以,不要只看见别人光鲜的一面,那个光鲜后面,可能会有很多艰辛,也是有点生物学属性的。


有关荷花的博文:

秋荷心情: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699-720342.html

紫竹院的荷花与麻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699-482383.html

静静的西湖: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699-471690.html

老陆的太湖西山: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699-684691.html

百态的莲,一世的佛: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699-464242.html

荷花与污泥—一个困扰人的逻辑: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699-229383.html

参考文献:

Blaylock, A. J., and R. S. Seymour."Diaphragmatic nets prevent water invasion of gas canals in Nelumbonucifera."         Aquatic Botany 67.1 (2000): 53-59.

Dacey, John WH. "Knudsen-transitional flow andgas pressurization in leaves of Nelumbo." Plant Physiology              85.1(1987): 199-203.

Matthews,Philip GD, and Roger S. Seymour. "Anatomy of the gas canal system ofNelumbo nucifera." Aquatic botany 85.2 (2006): 147-154.

Matthews, Philip GD, and Roger S. Seymour."Stomata actively regulate internal aeration of the sacred lotus Nelumbonucifera." Plant, cell & environment 37.2 (2014): 402-413.

Mevi-Schutz, J., and W. Grosse. "A twowaygas transport system in Nelumbo nucifera." Plant, Cell &Environment 11.1 (1988): 27-34.

Pan, Ying, et al. "The anatomy of lotus fibersfound in petioles of Nelumbo nucifera." Aquatic botany 95.2 (2011):167-171.

Richards, Jennifer H., David N. Kuhn, and KristinBishop. "Interrelationships of petiolar air canal architecture, waterdepth, and convective air flow in Nymphaea odorata (Nymphaeaceae)." Americanjournal of botany 99.12 (2012): 1903-1909.

Steinberg, S. L. "Mass and energy exchangebetween the atmosphere and leaf influence gas pressurization in aquaticplants." New phytologist 134.4 (1996): 587-599.

Vogel, S. "Contributions to the functionalanatomy and biology of Nelumbo nucifera (Nelumbonaceae) I. Pathways of aircirculation." Plant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 249.1 (2004): 9-25.


1


2 (From Matthews and Seymour, 2014)


3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699-1060107.html

上一篇:新竹清风
下一篇:博雅双甲天下,未名人系神州
收藏 IP: 173.54.17.*| 热度|

36 张珑 朱晓刚 魏焱明 刘全慧 李竞 武夷山 杨正瓴 郭战胜 李东风 晏成和 冯大诚 李颖业 王从彦 陈楷翰 曾泳春 李学宽 钟炳 戎可 常华进 邵鹏 梁进 鲍博 汤薇 赵序茅 郭向云 曾红 黄彬彬 苏德辰 张海权 赵宇 李笑月 白龙亮 xlsd zjzhaokeqin xiyouxiyou yunm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08: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