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晚上,伴随着同学们的精彩汇报,《汽车的历史,生活与文化》课程终于落下了帷幕。
按照计划,整个课程分别从历史、经济和社会文化三个层次对汽车相关的移动性技术和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专题式的探讨。由于部分课程偏历史,上座情况并没有另一门课《信息技术,自我与社会》好。但是还是诚挚地希望所有来捧场的同学都有收获。
期末考核分成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平时成绩,占40%。其中30%是看材料回答问题(限时5分钟),主要考核同学们平时听讲的情况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其实内容在三个部分均有涉及,只是稍微变动了一下。
【题干】目前,特斯拉北京首个超级充电站已经投入使用。该超级充电站位于北京市酒仙桥恒通商务园(近798),大约一小时可充满一辆车,而且是免费24小时提供给特斯拉车主使用。分析人士指出,随着北京、上海超级充电站的运营和亮相,以及商业物业充电桩的设置,特斯拉中国的发展瓶颈有望逐步突破,其在中国的推广将进一步提速。与此同时,特斯拉还拟于2017年推出一款能与宝马3系等展开竞争的低价轿车,“这款车将比ModelS小20%,价格只有其一半”。
【问题】
• 请从历史的角度去判断,有了充电基础设施就一定能够带来电动汽车的成功吗?
• 请从技术的政治性考虑,酒仙桥超级充电站的设立会对北京产生怎样的影响?
• 请从汽车工业的发展规律出发,展望特斯拉低价电动车对中国汽车工业可能带来怎样的冲击?
虽然本题目不设标准答案,但大多数同学能够简明扼要地回到到重点,言之有据。有些同学生怕扣了分数,使劲把答题纸填满。当然也有部分同学从答题情况,基本可以判断没怎们来听过课……
第二部分是课程汇报,小组互评占30%,教师独立打分占30%,另有10%的打分依据陈述计入平时成绩。
同学们做得题目都很有趣,如赛车文化、汽车:敢为路在何方(智能汽车)、汽车电影院的历史与今天、变形金刚文化解读、混合动力汽车、日本性能车:走向末路与否?、汽车的品牌形象等。
其中最为精彩的有三个报告,按汇报顺序展示如下:
沈鸾音、王悦、李骁、王勍、狄迪小组以吉利、雷诺和福特几个国内外汽车厂商为切入点,从产品组合的长度和宽度的角度讨论了汽车的多品牌战略,只是后面同快销行业的P&G对比稍显错配。
王译诺、玉琪宁、翟佳宁、肖迪、王智慧小组所报告的汽车电影院的历史与今天,史料丰富,又能有自己的思考,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乔汉森同学由于种种原因,只能独立汇报。没想到的是,他对汽车如数家珍般的熟稔,也让大家折服。
篇幅所限,精彩之处不能一一列举。唯一的希望是大家能够言之有据的陈述问题,且并不简单的停留在现象的表述,而能够试图去探寻其中的因果机制。展示中的一个小插曲是在互评环节,同学们提出应按照参与打分的人数(所有小组不给自己打分)对互评成绩进行加权。这是我没想到的,但还是听从了同学们的建议。由于这是由我本人所造成的疏忽,所以最终给加权和不加权总分第一的两个组都颁发了纪念品(如图所示)。
正如我们在本课程的历史部分所讲述的,汽车作为一种新兴技术不像所谓的“技术决定论”者所预想的那样可以瞬间改变世界,相反在和和马车相关的技术和社会群体的互动中,才慢慢的充实并融入进来。甚至无论是早期的自行车还是汽车,都大量地吸取了马车的元素。所谓技术和社会的交叉缠绕,也恰体现于此。“历史是重要的”(诺斯语),因此我选择用一种不太可爱的方式帮助大家形成一种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也许我们还做得不够好,但至少我们在路上……总之再次感谢大家的积极配合,衷心地希望你们能有所收获!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30 06: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