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心化雨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adwick 做技术社会学和STS研究方法的拓荒者!

博文

理解文化:从人类学的视角看《功夫熊猫》自我提升的三个境界 精选

已有 7550 次阅读 2016-1-25 00:46 |个人分类:苏菲的世界|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传说,让一个博士生闭嘴的利器,就是问ta:博士论文写完了没?准备啥时候毕业?而如果你遇到的是人类学博士,可以顺便再问一句:文化人类学是什么?(补刀:什么是文化?,Source: 天真的人类学家)好吧,作为一名老湿,我当然不是来虐博士生的。《功夫熊猫3》在国内的点映已经开始,有的小朋友反馈说太low,不好看。可是2008年,《功夫熊猫》是第一部中国内地票房破亿的动画电影,《功夫熊猫2》的票房也高达6亿元,在《大圣归来》之前一直没有超越。作为梦工厂的当家品牌和摇钱树,怎么会这样?!于是,我的好奇心开始膨胀,膨胀……

****以下有轻微剧透,请谨慎阅读****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功夫熊猫》三部曲,应该是什么呢?

有人说,打怪啊!好吧,如果是单纯的打怪,那和《复仇者联盟》系列以及魔兽世界中的“潘达利亚”还有什么区别?不过说得没错,这是梦工厂所希望首先抓住的紧靠搞笑和特效就可以抓住的第一批观众,比如儿童。

有人说,找爸爸!这个说法倒是深刻了一些。的确,经历了第一部的“收养”,第二部的“预言”,第三部阿宝父亲的真身终于出现了。国内外的动画作品也都有过类似的桥段,比如以寓教于乐为主旨的科普动画《小蝌蚪找妈妈》以及另外一部商业动画《海底总动员》。

但其实,《功夫熊猫》最希望彰显的内容却是——找自己:在第一部中,阿宝把食物变成了招式的想象和对自己的激励,成功地成为了“神龙大侠”;第二部,又通过忘记所有招式(色即是空)实现了心如止水(inner peace),打败了孔雀;第三部,则明白了“我是熊猫的儿子,还是鹅的儿子,是学生,还是老师……答案是,以上全对”,即米德所说的社会性自我(me)的存在——旷世绝学“气功”中的“气”也被解释为一种能量,或者更具体的说是精神能量,是那些使I成为me的人给与“我”的爱。当然,最终I和me的完美结合,使阿宝战胜了灵界的“绿眼牛”(西游记牛魔王+魔兽伊利丹+战神奎托斯),他也真正地成长为一代宗师。


有人可能会有疑问,虽说第三部是中美合拍,但是过多强调社会中的自我,在个人主义文化发达的西方社会,会不会产生一种违和感。梦工厂作为一个成熟的企业,肯定是考虑过这个问题的。首先如同很多好莱坞大片一样,集体主义文化盛行的中国或者说华人市场已经可以让他们“吃饱”了。而且西方整体上依然没有跳脱经济危机的颓势,在这个时候谈一点集体主义反倒会引发大家的同理心。

Source: Kottak, Conrad Phillip. Anthropology: Appreciating Human Diversity. New York: McGraw-Hill, 2010.

也有人可能会质疑,这完全是苏菲的一面之词啊,为什么我们要相信你说的是“对”的。其实法国结构主义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1967)和新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家布鲁诺·贝托罕( Bruno Bettelheim ) (1975)早在神话和童话故事研究方面有所贡献。根据他们的发现,一个故事可以通过一系列简单的操作转化为另一个故事,比如:1. 把神话中积极的元素转变为消极方面;2. 颠倒神话元素的顺序;3. 也升飞男性如准换成女英雄;4. 维持或者重复特定重要元素。《功夫熊猫》也是如此,请大家参照下面的表格自行对应,这里就不赘述了。

科塔克(Conrad Phillip Kottak)还指出,所有成功的文化产品都是旧与新的结合,即利用相似的主题,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一种新颖的方式加以重拍。所以我们感受到的那部分文化,其实早就存在在我们的文化当中。就连一些次要情节也不例外:比如阿宝(其搞笑打法本来就copy自成龙)发现,一个合格的老师是让每个人成就最好的自己,对应着中国长久以来倡导(但其实没怎么做到)的“因材施教”思想;“绿眼牛”所率领的“翡翠军团”,其实也正是西方文化中丧尸的变种等等。


于是说到这里,您还觉得太low,不好看吗?


欢迎扫码加入“苏菲的世界”,和我们一起快乐地玩学术吧!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60156-952316.html

上一篇:从“耶稣圣诞”到“圣诞节”:一段“空虚”的小史
下一篇:清华大学王程韡课题组诚招博士申请人
收藏 IP: 73.227.254.*| 热度|

7 刘淼 黄永义 姬扬 王天一 刘全慧 谢平 武夷山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8: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