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轩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unday80 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心灵总有一个要在路上。

博文

文明的故事01 东方的遗产——阅读摘记

已有 1349 次阅读 2024-2-20 09:06 |个人分类:读万卷书|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图书规格

【 书 名 】文明的故事01 东方的遗产

【 作 者 】(美)威尔·杜兰特

【 ISBN 】978-7-5455-4135-9

【 出版社 】天地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10 第一版

  

笔记

  

  我一直觉得,我们的分类历史写作法——如经济史、政治史、宗教史、哲学史、文学史、科学史、音乐史、艺术史等——对人类整体生活的批判都有欠公正。历史的写作,一定要经纬兼顾,分析与综论并用。同时,最理想的历史纂述应设法把每一时代的每一国家的文化、组织、变动与路线等整个错综复杂的现象,都加以综述。   

  

  

  之所以由东方开始,不是因为亚洲乃我们所熟知的最古老的文明之地,而是因为亚洲的文明形成希腊与罗马文化的背景与基石。

  当我们获知大多数重要的发明、经济与政治组织、科学与文学、哲学与宗教,都是来自东方时,我们定会惊讶不已。当欧洲文明优势迅速结束时,当亚洲复苏日渐扩大时,以及20世纪的主题似乎注定是东西方之间卷入全面冲突时。我们叙述史必始自希腊,把亚洲也归入此线之内,不仅是学术上的谬误,而且也可说是前途与智慧上的致命败笔。未来要面对太平洋,只有如此,才能由那一地区而获得对历史的理解。

  

  

  

  文明是增进文化创造的社会秩序。它包含了四大因素:经济的供应、政治的组织、伦理的传统及对知识与艺术的追求。

  某些因素可能激励文明,也可能阻碍文明:①地质条件;②地理条件;③经济条件;④文化。

  一旦这些条件消失,即使只是其中的一项,也足以毁灭某一文明。它必须经由每一世代的不断更新,如在其进程中遭遇了任何财政上或传递上的中断,皆可导致其灭亡。人类与兽类的分别仅在于教育,教育也可视为文明传导的技术。

  

  

  

  动乱终结之时即是文明的起点,因为一旦恐惧被克服,好奇心与进行建设的欲望不受约束,人们自然便会产生进一步了解并改善生活的冲动。

  

  

  

  热带的炽热和蔓延遍地的寄生植物都是文明的劲敌。懒散与疾病,早熟与夭折,也转移了人们生活中创造文明的精力,使人们专注于饥饿与再生,以致不能进行艺术与心灵的创作。

  

  

  

  一个民族可以拥有典章制度和崇高的伦理法规,但是,假如这些民族停留在狩猎时期,或者一个民族只依靠狩猎的成果而存在时,则绝不会从野蛮进入文明。

  

  

  

  假如没有最起码的文化的必需条件——粮食的不虞匮乏,则其智慧将在狩猎的冒险与交易的诡诈中消失殆尽,不会有属于文明的事物遗留下来。

  农耕是文化的第一种形式,是人们定居后,为了不可知的未来而耕作储粮,使人们有时间与理性成为文明人。

  

  

  

  文明没有种族的限制。任何大陆和任何肤色的人种都可以产生文明。文明不是由伟大的种族创造的,相反,伟大的文明创造了民族。

  地理环境与经济条件创造某种文化,而文化又创造了某种典型。

  若给予某一民族以相似的物质条件,则该民族也会有相似的文明之果,正如日本在20世纪重演了英国19世纪的历史。

  

  

  

  这些生理与生物的条件都只是文明的先决条件,而不是构成文明的充分条件。一些微妙的心理因素必须加上,因为它们也发生作用。

  简单地说,人们必须感觉不到自己时时要在缴税或死亡之间做出抉择。文化必须有某种程度的统一语言,以作为心智交流的媒介。同时,也须有统一的道德规范、一些甚至是曾违犯过的人也知道的生活规律,以诱导秩序、规则、方针和激励奋发,也许还要有一些基本的统一信念,某种信仰、超自然或乌托邦的思想,使伦理道德由空洞的话语升华到虔诚的奉献。

  不论生命如何短促,人仍要使生活具有崇高重大的意义。为了文化的传递必须接受教育。

  

  

  

  狗埋藏了骨头以绝食欲,松鼠集果预为后食,蜜蜂储蜜满窝,蚂蚁未雨筑巢——这些都是文明的创始。正是它们,及像它们一样机智的动物教会了我们的祖先,如何为明天存储所需品,或利用丰收的夏日为寒冬的一切预做准备。

  

  

  

  最初,人类仅以狩猎为生,他们与其他肉食动物似乎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在一次狩猎后,发现了畜牧生活的安全与可持续时,他们才开始变为人类。

  大自然教会了人类贮存食物的技艺、小心谨慎的美德和时间的观念。

  经此认识,人类从兽类步入文明的三个步骤中——语言、农耕与写作,获得了其中一个。

  

  

  

  火的发明多少限制了不分青红皂白的暴食乱饮,并配合农耕,使人类脱离了狩猎。

  煮熟植物而食,避免了在不消化的情况下破坏细胞组织,又分解了淀粉,使人类更多地仰赖于杂粮与蔬菜。

  同时,煮熟更可以使不易软化的食物易于咀嚼。因此,这也使代表着文明之一的牙齿开始发生龋病。

  

  

  

  。原始人类的心中一直把火看成一项奇迹,并膜拜为神。无数的祭祀与虔诚的礼拜都使用火,火成了生活与家庭的重心与焦点。人类在游牧与移居时总是小心翼翼地带着它,使它永不熄灭。

  

  

  

  人类是使用工具的动物,但是这和我们加于自身的其他特点一样,不过是程度上的差异而已。

  

  

  

  最先是人在无路迹的原野上出没,渐渐走出小径来,最后演变成为道路。人类研究星辰,根据天空星辰的位置来引导行旅。人们使用桨橹并张着帆勇气十足地往来于岛与岛之间,最后扩展到海洋,使大陆与大陆之间相互交换着最新的文化。

  

  

  

  由于人类的智巧与自然资源,非常不均匀地分散于各处,通过智慧的发展或其他类似资源的应用,一个部落可以生产出某些比其邻近部落更为廉价的物品。

  共有意识给由于贫穷与无知而生活在疾病与灾害盛行的原始社会中的原始人类带来了安全感,但这些安全感绝不能使他们摆脱贫穷。

  个人主义带来了财富,但也因此带来了不安与奴隶制,激起了超人的潜力,也加强了生活的竞争。

  

  

  

  若人们为自己工作,劳力组织就显得松懈与自然。若他们为他人工作,劳力组织就要依靠武力。

  农业的兴起与人类的不平等,导致社会上强者雇用弱者。通常战争胜利的一方认为,最好的战俘是一个活的战俘。这样,屠杀与同类相食的现象减少,奴隶制度兴起。人类终止了同类之间的杀害与相食,仅仅是使之成为奴隶,这是伦理上的一大进步。

  

  

  

  战争的影响是深远的,它残酷地充当了衰弱民族的清除器,而提高种族在勇气、暴力、残忍、智慧和技能上的水准。它刺激发明,使武器变成有益的工具并使战争的艺术变成和平的艺术。

  最重要的是,战争消除了原始的共产主义意识和无政府状态,代之以组织与规律,并导致囚犯的奴役、阶级的服从和政府的成长。繁荣为国家之母,而战争则为其父。

  

  

  

  狩猎与游牧部落经常对定居的农耕集团施以暴力。

  因为农耕是教人以和平的方法过着平淡无奇的生活,并终生从事劳动。他们日久成富,却忘了战争的技巧与情趣。

  猎人与牧人习于危险,并长于砍杀。他们认为,战争只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狩猎而已,而且不会觉得危险。

  

  

  

  一个国家若全凭武力,是不会持久的。因为人们虽易于上当,但也是难于控制的。

  因此,一个国家为了维系其存在,必须使用并设置许多教化的机构,诸如家庭、教堂、学校,借此将爱国心与个人的自尊感,习惯般树立在每个国民心中。

  法令规章运用得宜即可向人民提供一些乐于接受的安全与秩序,并承认“属民”的一些权利,以争取大众乐于守法并与国家结为一体。

  

  

  

  在所有的社会现象之下,风俗具有巨大的稳定作用。当法律阙如、变换或中辍时,这个被思想与行为依赖的基石,提供了一些安定社会与维系秩序的工具。

  风俗为团体也提供了同样的安定力量,借此带给人类以遗传与本能,并予个人以习惯。这些常规使人们心智健全。

  

  

  

  法律是统治者的法令,而风俗是从团体里流传已久、在最感方便的行为法则中自然选择出来的。国家取代了家庭、家族、部落与村落组织等自然体系后,法律即部分地取代了风俗。随着文字的出现,法律更彻底地取代了风俗,但这些取代不可能是完全的。在人类行为的决定与判断上,风俗是隐匿在法律之后的最后武力、王权之后的力量,是“人类一生中最后的主宰”。

  

  

  

  法律演进的第一个阶段是个人的报复。原始的人都说,报复随我,我要复仇。

  在惩治犯罪方面迈向法律与文明的第二步,是以赔偿损害取代报复。

  法律的第三阶段——设立与组成法庭来对犯罪者与受损者进行裁决:由酋长或长者,或祭祀来审判,以决断人们之间在法律上的争端。法庭不是经常的判决所在,有时若双方自愿和解,则由调解会议来执行一些和解的办法。

  法律进展的第四步是国家或元首承担防止与惩罚犯罪活动的义务。这也是从解决争执和处罚违犯者到做各种努力避免社会动荡的一个步骤。

  

  

  

  团体给予个人的利益是以不违背公共利益为准。自由是安全的奢侈品,自由的个人是文明的产物与标记。

  

  

  

  生理上防御脆弱的个人聚族而居,而且发觉在这个充满长牙利爪和扎不透的兽皮的世界,唯一的生存之道便是团结一致地行动。

  可能由于这个缘故,人们总是集体住在打猎区,并与家族厮守在一起。经济关系与政治统治取代了王权而作为社会组织的主体时,家族便失去了社会基层组织的地位,在下层由家庭取代,在上层又为国家接替。

  

  

  

  较低级的动物对子孙是没有照顾的。结果,蛋生了一大堆,大部分却被吃掉了或遭到破坏,仅少数能幸存。只有少数的鱼类对它的后代有适度的照应,鸟类对幼鸟的照顾要好一些;哺乳类的动物,每一类对幼儿都有双亲的照顾。对于整个兽类世界来说,双亲的看顾增加了,生殖与死亡就减少。

  对于人类世界来说,出生率与死亡率随文明的进步而下降。

  

  

  

  女人的地位随自己在社会中的关键性作用而升降,而不取决于男性文化与伦理。

  

  

  

  伦理是一个社会里所有偏见的总和。

  既然古老与基本的风俗经过多少世纪不断地尝试与改进,选择一些足以代表团体的方式,撇开它们在历史上的相对性,我们定可找出一些社会的效用或生存的价值来。

  

  

  

  因为个人并不愿将自己的利益附属于团体,或服从那些没有明显的执行手段又令人生厌的规章。因此,需要有一个无形的监视者,借强有力的希望与恐惧来加强社会的一切措施,以抑制个人主义的冲击滋长,于是社会利用宗教的力量。

  伦理很快就被赋予了宗教的意义。相较于科学,人类更容易受幻想的管制。

  

  

  

  恐惧是神灵的第一个母亲,尤其是对死亡的恐惧。原始的生活充满危险,很少有人能随生命的自然凋谢而走完人生旅程。距衰老之年尚有一段漫长岁月时,暴行或疾病就会夺去大多数人的生命。因此,早期的人类并不相信死亡是自然现象,而认为是一些超自然的力量在控制。

  

  

  

  人之所以为人,在于他有语言文字。若没有这些叫作一般名词的奇怪声音,思想就会局限在个人的个别事物或经验中。

  人性开始的标志是:一些怪物或怪人散居在石穴或树上时,动动他的脑筋而发明了第一个普通名词,第一个声音的记号。从那时起,种族心理的发展出现了一条新的、无止境的道路来。

  

  

  

  文字不仅使人类获得更清楚的思想,进而使人群成为更好的社会组织;它们更借教育、知识与艺术的传授作为更好的媒介,使世世代代在心灵上坚固地结合在一起;它们建立了一个新的沟通机制,借一种主义或信仰将一个民族铸为一体。

  文字为传达与沟通观念开拓了新的道路,并无限地加速生活的节奏,扩大生活的内容与里程。

  

  

  

  对于原始人类及动物来说,教育主要是技艺的传递与性格的磨炼。原始人类的四周环境比较固定,因而心智的敏捷远不如勇气与性格重要。

  如今的孩子享受到长期的、受保护的青春期,而这一时期可带给他相当完整的文化遗传,并使他具备各种不同的、具有弹性的反应力来适应当前的环境。

  在原始人类的部落里,庆祝成年与成为部落社会分子的仪式,通常是考验成员的勇气,而不是考验他的智力。它的作用是让年轻人面对即将来临的战争,善于摆脱险难并对婚姻家庭负起保护与养育的责任。

  

  

  

  单纯的部落大都生活在比较孤立的状态下,没有历史也一样过着愉快的生活,很少感到有书写的需要。

  由于他们没有书写的帮助,只要他们认为这些是历史记载和文化传递所必需的,他们就以背诵的方式教予他们的孩子。

  将口头的传述与民间的流传运用到书写上,便成了文学写作的开端。

  书写是文明的记号,是文明人类与原始人类最低限度的区别。

  

  

  

  韵文与韵律可能是出诸自然与人体生命的谐和,由巫师加以改良而保存,渐渐地,诗人、演讲家、历史学家等便有了区别,并与宗教分离。

  

  

  

  那些初期的医生使用的技巧远比而后接受更多文明的后代具有戏剧性:他们戴上恐怖的面具,披上兽皮,呐喊呼叫,拍手,摇动身体,并通过一根空心管将恶鬼吸出来。

  当治疗方法使病人感到愉快时,就是天然治病法。

  

  

  

  艺术的第一个来源似乎是雄性动物在求偶时展示的鲜艳的色彩与外表;它源于装饰和美化身体的愿望。

  

  

  

  人类早已发现韵律中的乐趣。没有任何艺术可以像舞蹈这样影响或反映出原始人类的性格。

  他们的舞蹈不仅表现自己,而且表示对大自然与神灵有所建议,这可能是早期人类认为相当郑重的事情。

  

  

  

  书写、经济生活方式【渔猎、畜牧、运输、建造、商业】、简单地政治生活【家庭、家族、村落、部落】、法律、伦理、宗教、医药,以上这些适度的发展创造了科学、文学与艺术。

  这些奇异的创造,正是从混乱走向有序,及从动物到智者的种种进化阶段的写照。

  几乎所有的事情,我们都受到祖先的惠泽,借着祖先长久辛劳所获的结晶,青年获得了文化、安全与悠闲,这是幸运,也可能是堕落啊!

  

  

  

  苏美尔人的文字,虽已由形象趋于声音,却未能进一步把声音变为字母。这点,不单苏美尔人,巴比伦人亦未做到,到埃及人手里才成功。别认为这是小事,在人类历史上这是一次了不起的文化革命。

  

  

  

  在许多方面,苏美尔文明都是人类文化的开端。

  人类之有国家,始于苏美尔;人类之有灌溉,始于苏美尔;人类之有文字,始于苏美尔;人类之有法典,始于苏美尔;人类之有学校、图书馆,始于苏美尔;人类之有宫室庙宇,始于苏美尔。另外,人类以金银为交易的中准,以文字写成诗文,以金银珠宝作为装饰,建立信用制度,发明圆柱、穹隆及拱门,从事塑像及浮雕,传述“创世记”及洪水灾祸,也都始于苏美尔。

  至于坏的方面,几项最显著的:奴隶制度、专制政治、教会统治、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

  苏美尔所显示的,可以说是整个人类历史的基调。

  

  

  

  古埃及无警察制度,常备兵为数也极有限。埃及四周不是沙漠,就是大海,对于外来侵犯无所顾虑,不养兵不足为奇。但内部秩序的维持,人民生命财产的保护,不用警察,而仅凭统治者威信,除中国外,也许就只有埃及能够办到了。

  

  

  

  巴比伦商业的繁盛,有两大原因。第一,安全宽广的国道;第二,幼发拉底河从波斯湾至塔帕萨库斯(Thapsacus)的畅通水路。这两点,都得归功于尼布甲尼撒。他告诉他的史官:“记下,我曾把许多羊肠小道拓展为康庄大道。”

  

  

  

  巴比伦不及埃及有益人类,不及印度深奥与繁杂,不及中国精细与成熟,但我们不能说它毫无贡献。

  现代数学、天文学、医学、文法、辞典、考古学、历史及哲学的基础知识,也是由巴比伦开创,然后经希腊罗马传给我们的。希腊人关于金属、星座、度量衡、乐器、医药的名词,也大都译自巴比伦。

  

  

  

  在历史上,优待战俘自亚历山大及恺撒始。史学家都相信,他们之所以能称霸地中海,与这种政策大有关系。

  

  

  

  东方君主政体的最大缺点,就是战乱相循的无可避免。所谓战乱相循,一则为地方或属国的不断反叛,一则为中央的王位争夺。

  史学家笔下的东方诸国,总是不断地战乱流血,原因是写历史的人总觉得记载战乱流血才比较刺激。东方诸国和平昌盛的时代也是有的,不过这些时代,不太被史学家重视而已。

  

  

  

  亚述经济不能自给自足,它的生存要靠劫掠,然而劫掠要靠武力。因此,一旦武力不足恃,败亡立见。

  亚述生存靠胜利,然而胜利常会造成不利的影响。首先,胜利的获得要人去死,而死的人多半是最强健最英勇的。第二,享受胜利的果实常使人的身心趋于腐化,而强健的身心却是获胜的必要条件。第三,大批战俘及奴隶人口的充斥,使亚述赖以获胜的军队本质发生改变。

  

  

  

  腓尼基对文明世界的贡献,值得大书特书的一点是他们的商人,把他们学自埃及的字母传播给了西方世界。

  如果把地中海世界的统一归功于文学与商业,则传播字母之功显然又在文学与商业之上。

  

  

  

  在人类文明史上,要想把这一大批小种族如迦南、摩押人、亚摩利人、以东人、非利士人及阿拉米人,作一条理分明的叙述是很难的。

  不过对于他们,我们又不能不提到。例如阿拉米这一族,似乎处处都有他们的踪影。他们的语言变成了近东一带的公用语言,他们的文字——自埃及或腓尼基学来的字母拼音文字——取代了美索不达米亚的楔形音节文字。其取代过程,显然是先用来记账,慢慢变成了文学及传播思想的媒介。

  

  

  

  家庭不但是犹太人的社会单位,而且是经济单位。一家人生活在一起,工作在一起。家庭成了他们力量的源泉、权威的象征、政治的基础。

  

  

  

  在观念上,波斯人很看不起商人。他们认为商场充满诡诈,正人君子不宜涉足。因此,一切生意都让外国人,如巴比伦人、腓尼基人及犹太人去做。波斯上层社会认为做买卖是卑贱的事。一个人最值得骄傲的,是无论吃的、穿的、用的,完全取于自己家里。

  波斯有些君主非常残忍浪费,有些法律极端野蛮,不过,在其治理下,尽管苛捐杂税一大堆,但老百姓因有和平及秩序,所以渐渐都富足了起来。

  其所统治的地方自由度很高。在波斯帝国内,每一个地区可以保留自己的语言、法律、风俗、道德、宗教、钱币。有些附属国甚至保留了他们自己的君主和朝代。

  波斯的历史尽管充满了血腥味和铁臭味,但其人民生活是极温文尔雅的。一般而言,波斯人都很健谈、慷慨、热情、好客。

  

  

  

  中国得天独厚,享有这样一个天然环境,安全而持久,巩固又保守。

  中国被称为“历史学家的乐园”。因为好几千年来,这里都设置史官,负责记载每一件发生的事。

  

  

  

  春秋战国,在四分五裂、异常混乱的情形下,中国的精神生活表现出蓬勃的活力,打乱了历史学家确立的通则。因为这混乱的时代树立了中国的语言、文学及艺术等的基础;建立了新生活,借经济组织和规定而获致新的安定;产生了新文化,这种文化尚未将传统的暴虐与帝国统治熔化于一炉,却为中国精神史中最富创造性的时期的社会架构。

  哲学是这个时代特有的产物。无疑,在每个时代中,人类的好奇心总是远超过人类的智慧,他们的理想总是为他们的行为高悬一个不可能企及的榜样。

  

  

  

  在老子看来,智者希冀建构一个几何学式的社会,却不知法令制度会灭绝生活自由与人生活力。淳朴无知的人从经验得知安乐与工作效率的获得,确实在于自由自在的生活。弃绝所有的人为与智慧,而在本能和感受上虔诚地接受自然的命令,谦下地模仿自然的无息方式。

  《道德经》最重要的乃是它所蕴涵的思想,在思想史上,它的确可称得上是最迷人的一部奇书。

  

  

  

  要了解中国诗,只看李白的是不够的。因而必须好好地沉浸在许多的诗人中,去了解他们各自独特的诗法。

  中国诗有某些微妙的味道,我们西方人实在不容易翻译出来。我们从来没看到一个字,即一个单音节会有什么生动,竟能表达无尽的意义;我们捉不到那种韵律,这是古代诗人所留下来的格律;我们听不懂那些抑扬顿挫的音调;即使我们对这些诗法都了解,但是东方人的诗要是由西方人来念,那就非走样不可。

  我们所能看得出的最突出的一点是“简洁”。因为诗是即兴之作,要是拖得漫长,那就不能是诗了。

  诗的用意如画,一挥即成,一看即知。在短短的几行间,道尽一番哲理。理想的诗是带有韵味,而意境无穷。中国的诗融合了启示性和简洁性。而透过它所描述的画,企图揭示某种看不见的、更深一层的东西。摒弃了隐喻和比拟,而借着事物的含蓄,来表现出事物的本身。避免夸张和感情,而是借着了解和约束,诉诸纯熟的心灵;在形式上,它绝少有罗曼蒂克的激动,而只知以宁静的、古典的方法,来如何表示出强烈的感情:

  

  

  

  在《史记》里找不到像丹纳那样的瑰丽,也找不到希罗多德那种引人的杂谈和逸事的风格,也找不到修昔底德那种因果分析,也找不到吉本那种大陆音乐的美感;因为中国的历史没有从工业走向艺术。

  中国的历史学家就是那样刻意地忠实记载——有时还记些生活情形——他们只求真实,不求美。也许他们是对的,历史应该是科学,而不是艺术。

  

  

  

  中国的建筑留给外国人和对建筑外行的人的印象,是中看而不中用。中国建筑那种雕梁画栋的装饰掩盖了外表的形式,美是美,但无助于壮观。中国的庙宇和宫殿并不想胜过自然,而是想与自然求得完美的和谐,故其建筑的形式只求中庸朴实。也正因为如此,有力、安全和恒久不变这些性质,在中国的建筑物中是找不到的。

  

  

  

  欧洲艺术家是从平面看,而中国的艺术家则惯于从上面看。在中国人看来,艺术的形式不在模仿真实,而在透过这种完美的形式,给人愉快,传达心灵和表现思想。

  

  

  

  任何人只要看到、摸过和用心灵去感受那可爱的中国瓷器,他将会对这些价钱不屑一顾,而认为此实为亵渎之举;它不是世界上任何美丽的东西和多少金钱可以衡量的,即使它被高价交易出去,仍无损其美丽和高贵的地位。我们可以这样说,中国的瓷器是中国文明的高峰和象征,中国的瓷器是人类所能做的最高贵的东西之一。

  

  

  

  中国的语言文字不同于世上任何一个国家的,中国没有字母,不要拼字,没有文法,也没有词类;每一个字可以做名词、动词、形容词或副词,这视它的上下文和语调而定。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语言一开始就这样地复杂,这样地精微,这样地简洁。

  

  

  

  人生在坎坷的旅程中如负重担,应脚踏实地稳健前进,切忌半途绊倒。世事十之八九不能称心如意,何必气馁与失望。心有邪念,应思昔日艰辛困苦,当可制止不轨行动。节制乃宁静之本,永持信心勇往前进。视愤怒如仇敌,善加克制。如仅知征服他人之扬威,不察失败之苦痛,祸必将至。待人要宽,律己则严。——德川家康

  

  

  

  文明的第一个要素为劳动——耕种、工业、运输及贸易。

  文明的第二个要素为政府——通过家族与家庭、法律与国家,借以保护人民的生命及社会的组织。

  文明的第三个要素是道德——风俗与礼仪、良心与操守。法律观念应灌输在人们的心灵上,养成他们具有判断是非的能力,节制欲望与维持秩序的力量。

  文明的第四个要素是宗教——人类以超自然的信念来安慰其悲惨的命运,提高其人格,并强化社会秩序及其本能。

  文明第五个要素为科学——明察秋毫,记载准确,试验公正,逐日累积知识,足以客观地去预测及控制未来的事务。

  文明的第六个因素为哲学——在浩瀚无涯的宇宙中,人类试图以有生之年去穷理致知;勇敢而不带希望地探讨万物的因果;追求真与美、价值与正义以及理想的人与国家。

  文明的第七个要素是文字——语言的传达,青年的教育,写作的发展,诗歌与戏剧的创造,爱情的激发,以及历史事迹的记载。

  文明的第八要素为艺术——以音韵、风格及多彩多姿的方式来滋润生活的情趣。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55749-1422285.html

上一篇:上班族身体保养指南——阅读摘记
下一篇:老子通释——阅读摘记
收藏 IP: 1.202.186.*| 热度|

2 郑永军 汪运山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9 05: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