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历史上三个品茶文化璀璨的时期——唐代、宋代、明代,所饮用的茶都是绿茶。煮茶法、点茶法、泡茶法,分别代表各个时期不同的时代风格与情感,我们现代所风行的泡茶法延续了晚明以后的泡法。
不论任何时代,茶香都是我们寄托情感的好地方,不论外在物质条件充裕或者不足,我们都可以在茶汤的美味中找到安慰。然而,伴随着品茶情趣延展出来的生活美学。
学习时的三个成长阶段“守、破、离”
守——守“型”,初学者从型开始;
破——破“型”,视情况随机应变;
离——离“型”,继往开来展现自我风格。
茶道是一条没有终点、不追求答案的修行之路。优游山中不忘脚边一草一木,享受学习。
茶道,最讲究的是形,先做出形之后,再在其中放入心。先取其形后置其心,也就是透过茶道仪式以达到静心的目的。茶人长年在固定的形式上演练,即便身处闹市,仍能将心安定下来。
透过修行改变了心境,即便遇上生命逆流,都能以平常心相待,一如茶人在面对不同茶汤或茶客时,应秉持此生唯一或最终一次的态度,心存感念而欢喜。
世上的事物可归纳为“能立即理解”和“无法立即理解”两大类。能立即理解的事物,有时只要接触过后即了然于心。但无法立即理解的,往往需经过多次的交会,才能点点滴滴领会,进而蜕变成崭新的事物。而每次有更深刻的体悟后,才会发觉自己所见的,不过是整体中的片段而已。
人总在时光的流逝中才开悟,发现自我的成长。然而,唯有“茶道”能即时教人捐弃世俗之见,真实感受“自己难以见到的自我成长”。刚开始接触茶道时,也许不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但时候一到,自然豁然开朗、有所领悟。
为了避免再出错,我们只有专注眼前。这么一来,脑海里不再胡思乱想,甚至有数秒处于真空状态。那一瞬间才能完全抽离现况。
顺畅、不出差错的过程中自有深意。即使是中规中矩的动作、单纯的敬礼,自然表达的动作展现出人体内的“气”,身体的语言是无可比拟的。
茶具就像经验老到的长者,外表虽然老成,内在却变化无穷,总在不经意的地方呈现巧思。
要将茶花插得像‘自然长在原野上’是很费事的。看起来愈简单的事愈难。
字画上很难理解、难以阅读的笔墨,其实是别有用意,不是用来判断“写得好或写得不好”,而是一种自由自在描绘、供人观赏的文字画。
每周的茶道课,我们只是认真以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五种感官去感受当下的季节,发挥丰富的想象力。
仅是听闻“水声”,就能放松、忘却疲劳,不知不觉中我与自然产生了联系。
茶香象征着休眠半年的茶叶在接触阳光与水后的苏醒。
字画表现出当下的季节性,但季节不仅指春、夏、秋、冬,人生也有所谓的季节。
虽然内心明知道自己该振作,却不知怎样才能振作起来,只好一味等待,期待时间能治愈一切痛苦。
一旦有所领悟,所有流程也彻底融会贯通,心里感到很踏实,笃信每件事均有其理,没有任何一个程序是不需要的。
即使聚集相同的人进行多次茶事,任何一次都不会一样。所以,一定要保持一生只有一次机会的心情。
幸福的时候,好好拥抱幸福,百分之百真心体验,因为这是人生唯一可以掌握的。
人心非得经过洗练,才能真实感受季节真义。
人生在世,虽然一切均应向前看、充满光明才具有价值,然而,若无反向事物的存在,反而显现不出“光明”的价值。两者共存,才能相互映照深奥的真义。所以,不必妄下断言何者必为善、何者必为恶,各有各的存在意义,人是同时需要两者的。
我们总在懊悔过去,烦恼尚未来临的未来。殊不知,过去的日子终究已过去,不再复返,而未来也非能万全准备因应的。一味考虑过去与未来,当然无法安心过当下的日子。
其实,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何不好好体验当下。
我发现唯有忽略过去与未来,专注当下这一刻,人才能无所挂碍、自由自在地活着。
任何事皆存在季节感,而且配合当天的主题,这就是茶道的款待。
可是,老师却不将这些挂在嘴边。因此刚开始学茶道,我只能尽最大努力慢慢学习;然后经过二十年,自己才又从中发现新意。
或许老师为我们准备的更多。多年来,无论大家是否有所领悟,老师一直在练习场所为我们演出丰厚的季节感。老师一直很有耐心地等待,等待我们自己去发现自我内在的成长。
真正的体悟需要时间,可是就在“啊,原来如此”的那一瞬间,完全化为身上的血与肉。只要能不断有所领悟,一生便能持续自我地成长。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0: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