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种广义的教师评级评段位方案
王永晖
教师评级问题,也就是通常的评职称,实际上是一个非常核心关键的问题,其重要性往往为外行所不了解。
即使是教育界,像源自德国的华德福教育体系,它们这个体系的最大的一个硬伤也在于缺少一个教师评级体系。
中国毕竟有不少有识之士,其中一位聊天告诉我,他们那些大资本家之所以不愿意投资于教育,不管是公益也好,盈利也好,其中的一个关键是他们做不了教师评级体系,这样子,好的教师就不会到他们所办的学校里面去。
传统武术其实也面临类似的情况,现在没有大资本家会投资于武术,就是武术界里面搞得乌烟瘴气,乱七八糟,鱼龙混杂。鱼龙混杂,谁水平高水平低没有个真谱,就让投资者吃不准了,不管是公益也好,盈利也罢,总之是大家都不做事了。
这篇文章所要谈及的问题很大,我们的探讨期待抛砖引玉,内容上将接续我们博客之前关于教师评级的想法,“中小学师资核定一法:改变中国基础教育的关键切入点”,但是本篇之所以言及“广义”,是这种评级方法不仅仅可以适用于数学,也适用于武术,甚至书法,正是我们现在小教室所做的三大核心课程。
这种评级方法,来源于我在中国武术方面的学习,受到我的武术导师,武术家魏巍的指教所成,相比于国外教师评级方法来说,这种方法在名词上更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不仅评级,而且评段位。不管诸位读者,是喜欢中国传统文化,还是讨厌它,都请放下自己的情绪,我们这里只讲道理,看重的也是道理本身,而不管它在思想上的来源是不是中国传统文化。
这种教师评级评段位方法,虽然可以应用于数学、书法、武术等各科,但是行文中,我用五势梅花桩拳派来举例,这种举例,既可以让文章显得生动,又可以让学术界/教育界的人士更多地了解到这个非常优秀的武术门派,故其余各科不再在本文赘言,余者皆可类推。
本文使用到了我的导师魏巍在武术上的见解,所有关于武术的讲法都来源于他,本文这里就只声明一次,后面为行文起见就不再过多重复,当然,如果因为我的转述造成的武术知识上的错误,责任在作者本人,需要魏巍老师的进一步修正整理。
魏巍老师指出,一个完整的武术教育体系,应该是如下的九宫结构:
长兵(枪、棍) | 6 | 8 | 9 |
短兵(刀、剑) | 3 | 5 | 7 |
拳(套路) | 1 | 2 | 4 |
架(单练) | 套(对练) | 打(实战) |
我们给九宫标上序号,代表着按由低到高的顺序给习武者评级。拳成兵器就,说明兵器还是要练的,不过是放到后面,我们在教学上,乃至评级上,将短兵放在长兵之前,用以说明长兵的高阶性,正如古代打仗,最后还是要落在长兵上,所以最高级第9级,是长兵实战比赛,这个目前在全中国肯定是没有的,至于全世界,好像也没听说过有这样的比赛。
请注意,这是评级顺序,而不一定是教学顺序,作为教学顺序,可以按行来教,教完下面一行教上一行,也可以按列来教,从左往右,教完一列,再教下一列。我自己倾向于按行来教,因为我认为武术跟数学一样,应该尽早地进入实战。
评级顺序,则跟教学顺序稍有不同,把第一个实战,拳法实战,相比按行教学顺序稍微推后了一步,但是比按列教学顺序,则有很大的提前,相当于第4级就要开始拳法实战比赛,通过实战比赛,进入本次比赛的前30%(或前10%),才能评定为第4级习武者。
这在武术水准的结构上来看,也是合理的,形成了,初级、中级、高级三大类
初级:1,2,3 | 中级:4,5,6 | 高级:7,8,9. |
一个习武者要想进入中级,必须有一定的实战能力,反而言之,实战能力,对于习武者们来说是一个槛,由这个评级体系所设定的槛,来表明我们的求真、求实之心。
前面的1、2、3级,都不是实战,第2级指的是两位习武者按照约定的对练套路进行练习,在魏巍老师所传承的拳法来说,也就是韩其昌老先生所传下来的这一脉,其中的戳脚门拳法叫做“手套”,其中的五势梅花桩拳派叫做“成拳”,其实意思都可叫做“对练”,我们简记为“套”,以体现其武术之本义。
另外的3,6,5,8也不是实战,这些级别如何评定习武者呢?主要靠的就是专家团,西方体育叫做裁判,但是对中国武术来讲,更像是我们学术界的大腕们所组成的专家评委会。
这个专家评委会的作用至为关键,必须把关严格,必须从学术上出发。一个教育体系,一个科研体系,想要健康的发展,跟它的专家评委会非常有关系,专家评委会成员是不是真有水平,是不是真有眼光,能够影响到几十年之后的发展。
武术界也一样,并且因为中国武术界自己把自己搞得很乱,甚至还不如学术界,如此人才显现凋零,固步自封,密不示人,一代不如一代,是其必然结果。
真有人脉法乳,往往也就是那么一两个传人,靠这种来维系一个教育体系,一种传承,真是危乎哉!
中国武术跟西方拳击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有拳架,现在称作套路,它有手套/成拳,现在称作对练,这种对练跟西方的拳击对练也不同,具有更加清晰的约定战术动作,戳脚门有24个“手套”,最基本入门的是“上下昆捶”、“三脚毛/三脚猫”。
这些手套大大增加了习武者练习的安全性,这些手套的学习,帮助习武者学习的是前辈们积累下来的战术思想,如,“三脚毛/三脚猫”,体现就是如何两手打一手,这是中国拳法的闪光点,太极拳门派的一个重要战术要点,就是两手打一手,但是在打击中如何实现,在高强度对抗中如何实现,要把一种战术思想让习武者掌握,必须有例子,就像数学,不仅有定义和定理,还必须有例子。
那么,进行2、5、8级习武者的评定的时候,就必须两个练者同时上场,接受评委们的评判,这是中国武术所具有的特色,不仅竞争,同时也共赢。我们在后面的评段位中,也会再次见到这一特色,讲究团结合作的精神,不光是个人赛。
习武者们在进行短兵实战比赛之前,必须先学会并且通过长兵套路(架子)的评级,我们的评级顺序跟教学顺序是稍有不同的,学的时候,很可能,或大多数情况都是,短兵架子,短兵对练学了之后,自然就会玩一玩短兵实战,但是那是玩,是底下的练习活动。真要上擂台实战,还得缓一缓,要先评定一下习武者的长兵套路,通过了之后,说明手上的劲有了相当的掌握,才能进行短兵实战,从而让习武者的短兵实战,也更有把握性。
中国的长兵,尤其是枪,非常有特点,必须使用木杆,有非常大的弹性的那种,抖起来那个劲,真爽,这跟西方的力量性练习,是有很大区别的。
韩其昌老先生传下来的棋盘大枪,枪长9尺,六合大枪,枪长12尺,枪头一颤吞吐若花(金鸡乱点头),没有真劲很难玩得起来。这里所说到的长度单位“尺”,是指习武者本人的小臂长度,不仅仅韩其昌老先生这个门派是这样,中国武术的一本名著,宋唯一的《武当剑谱》,里面的剑的尺寸,也类似如此,其书言曰,剑法如枪法。
中国武术门派很多,虽然是发展上的一大滞碍,但是从另一面上来说,可以让学术百花齐放,互相证明。
所以说,能够把长兵玩得转,能够用长兵进行实战比赛,才能最终真正证明一个习武者的水平,故而定为最高级第9级。
本文为了简洁期间,不讨论为了保证实战比赛的安全性所涉及到的武术护具问题,如有科学家工程师关心这方面的问题,可来找魏巍老师专门联系商讨,譬如研制汽车安全气囊的工程师们,就很有可能在将来参与武术护具的开发。
习武者,需要进一步分为职业级别和业余级别,对应的是不同强度的比赛和评定水准。职业武者只跟职业武者比,业余武者只跟业余武者比,要把这两种分开。
譬如,业余1级,习武者只需要演练一门拳法就行,具体到五势梅花桩拳派,就是最基本的拉架子,只有20个动作,法简而效速。
对于职业武者来讲,职业1级要演练的架子,就必须至少懂得三大拳派的代表性拳法。如作者本人所提倡的练武方法,上午练五势梅花桩,压腿踢腿,以顺应早晨阳气上升;下午四点左右练习戳脚门五花炮,起到替代跑步的作用,出出汗活活血,顺应人体生物钟,让人体体温曲线的波峰波谷更加明显,下午四点是人体体温曲线的波峰,锻炼可以将此波峰放大,不一定非是武术,但武术有其技术上的魅力,不是光在那儿傻跑步,技术含量太低会导致身体活动到的部位不全面不充分。
太极拳,是受到广泛喜爱的一门拳法,普及面很广,但是很多人不知道正确的练习时间。太极拳应该在晚上练,正好把全身松下来,松下来后自然入睡。
所以说,一位职业武者,至少要会三大典型的拳法,不一定如作者所举,仅仅是为了示例言意。像韩其昌老先生,魏巍老师莫不如是,他们全面掌握各门派武术信息,专研精通的一定不止一门,韩其昌老先生精通的,魏巍老师带着非常敬仰的回忆神情跟我转述,是五门(戳脚,形意,梅花桩,八卦掌,太极拳,按学拳时间顺序),俱为名师所传,理法精要,让人有茅塞顿开之感。
韩其昌老先生的手上真功夫,自然有武术界的师友们所认定,本文就不多说了。
职业武者跟业余武者相比,每门拳法的评定标准也不同,就五势梅花桩来说,职业武者必须上桩演练,即梅花桩。习武者上梅花桩演练,不仅仅是为了热闹,不仅仅是为了惊险,里面有内功的含义,平常个人练习的时候,桩的尺寸直径对于每位习武者其实都是不一样的,因为每个人的脚的尺寸不一样。五势梅花桩练习者,站在梅花桩上进行日常练习,以脚包桩,跟梅花桩的“易筋经贯气诀”练法息息相关,必须这么练,不是可有可无的问题。
过去战乱,所以老一辈因陋制简,练习的时候不再用桩,称作落地五势梅花桩,现在国民经济发展了,五势梅花桩拳法要想进一步发展,就必须重新上桩练习,越有特色的东西,才是越能够传承下去的,因为它已经在这门练法上具有了天然的技术独占性,上了桩就得这么练,那么多老一辈武术家积累下来的智慧不是白给的。
五势梅花桩讲究尺寸,对于个人练习者来说,日常用4个桩或5个桩即可,每个高12cm,小于它的直径,就能很好地保证练者的稳定性了,再加上现在有一种高科技软橡皮垫,可以让桩牢固地放在光滑地面上,如木地板或磁砖,不用再像古代那样栽桩。
至于竞赛项目,群练集体项目,则须安置108根桩,当年北京白云观的老道,拿着一张图请教韩其昌老先生,那张图,就是五势梅花桩拳派的梅花桩布局图。
五势梅花桩布局图,之所以选择使用108根桩,因为中国道家讲究,法于阴阳,合于术数。108,正好是36天罡,72地煞相合之数。36天罡份布在圆心所对应的八个方向上,把整个圆盘就撑起来,而72地煞再插入进去,可以使得各个方向上呈现出九宫,以方便习武者们群练所使用。
群练,是五势梅花桩拳法所特别明显的一个亮点,八个人围成一圈演练,如果人数不符也关系不大,也可以四个人,六个人,十二个人等,但如果上桩的话,使用108根桩的布局的话,则最好还是8个人。
这跟我们下面要说到的段位评定有关。段位是用来评定武术家的,一个习武者,什么时候就能够被称作武术家呢?
我们的方案,如何使用可操作性的步骤,实现到武术家评定这一功能呢?五势梅花桩拳派的练习方法,给我们很大的启示。
大家一致公认,武术家相比于习武者来说,不仅能练会打,还应该具有很不错的理论水平,但理论水平这件事情,如何确定呢?
是靠发文章么?谁能发表一两篇文章,就说这人具有理论水平么?
其实不是这样,一位武术家的理论水平,体现在他能指导学生们,让学生们也获得胜利,这才是真正的理论水平。
至于立言著述,那不是普通的武术家所能做的事,那是更高一级的大师所为,现在又有一个更高的说法“宗师”,反正现在是大师满街走,宗师遍地跑。
因而我行文中,尊称韩其昌为老先生,虽然韩其昌老先生足以当得起“大师”的称号,但我还是遵照学术界的规矩,学术界能被叫“先生”就是很了不起的境界了。我尊称魏巍为武术家,亦是此意,真正的大师和宗师,哪里能靠评级和评段所设,所以不在本文考虑范围之内了。
武术家的段位,具体如何评定呢?我们就用五势梅花桩拳派来举例,因为这个门派的练拳方法,虽然古老,但是非常适合融入到本文提议的教师评级评段位方案里面。
集体演练,首先是“拉架子”,八个人上桩演练,但是之间没有身体接触性的对抗。
如果是按照约定的某种对练套路来做,则在梅拳里面叫“公拳”,与“成拳”不一样,成拳是两人对练,公拳是多人对练,如果到108桩上最好也取为8人,这8人之间的对打,是乱的,不是一对一的,也不是分组的,在观众看来,对抗的随机性很强,但其实还不是真打。
梅拳的桩上群练和桩上群体实战,只有拳,不用短兵长兵,桩上“拉架子”则还可使用棋盘大枪。最高阶的,是桩上群体实战真打,在梅拳里面叫“拧拳”,现在为了比赛起见,可以将桩上习武者分为两组对抗。
我们现在要评定的武术家段位,由此而出。我们要评定的中国武术家,跟西方的教练有所不同,西方的教练,只需要跟运动员指导就行了,自己不用上场,中国武术家有点儿不一样,还是要上场的,不能光在底下说。
中国武术家,或者说到了评定武术家的时候,年龄也往往都大了,让他们再去参加个人实战,是不现实的,虽然有很多老武术家吹嘘,包括他们的弟子们吹嘘他们老师,年纪很大了还都能打败年轻人,其实那些对抗都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教学所用而已,跟擂台实战有很大的区别,真实的现实也是,没有哪个年纪大的武术家,上擂台实战的。
年纪大了,就应该以养生为主,擂台实战,对抗性强度太大,对于年青人来说,尚且要求是3分钟一局,更别说中年人、老年人了。
但是我们评定武术家的时候,还是不能完全按照他的教练身份来评,武术家也要上桩,但对抗性程度就相对降低很多,如,拉架子和公拳,都属于演示的成份,主要是看这位武术家,有没有丢掉功夫,这样做也产生一个督促武术家们保持住功夫的机制。
很多武术家,实际上平常不练,光靠嘴说了,这怎么行。
拧拳部分,具有相当的对抗性,但是梅花桩的创立,其中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减弱对抗性的伤害,当然这是对有经验的习武者来说,那种上桩站不稳就掉下来的不算。
拧拳虽然也是实战,但一方出4--8人,两方在梅花桩上对战,武术家作为统军之帅,其对抗性强度就大为减弱,武术家主要打的是那份经验,那份团结之力。
这也说明了我们对武术家内涵的理解,能不能把武术练习者们聚起来,能不能指导他们获得进步,考验的是将才,不是个人单打独斗之能。
于是,我们将武术家的评定,就梅拳之例,分级为:
五势梅花桩上桩群体演练套路(拉架子,集体8人,或该组变通之数),专家委员会评定通过后,该小组的参评领导者/领架者可以参与评定武术段位的1,2,3,4这四个段位。
五势梅花桩上桩群体对练(公拳),专家委员会评定通过后,该小组的参评领导者/领架者可以参与评定武术段位的5,6,7这三个段位,或者给前面段位的评定加分。。
五势梅花桩上桩群组对抗(拧拳),专家委员会评定通过后,该小组的领导者/领架者可以参与评定武术段位的8,9这两个段位,或者给前面段位的评定加分。
能不能带领大家一步一步走上一个台阶,方能实至而名归。
进一步具体的段位怎么评呢?就看该武术家培养出的学生表现了,如果该武术家要评定初级4个段位的时候,就看他的学生们,有多少人上了多少级,如果上到4级的学生比较多,这位武术家就获得4段段位。
所以,一位武术家想评为九段,关键还是看他培养出的学生,这些学生们能不能打出公拳,能不能打出拧拳,其中的个人成绩,有没有学生,有多少学生获得了业余9级和职业9级。既然是段位,评出的是武术家,跟评级不一样,不再分业余和职业。
这就是一个教育体系要做的事了,形成良性激励机制。
武术家评段位的时候,名下这些学生的人数,可以累积,不一定是本次出场晋级的学生,也包括所有以往的学生,学生和老师的师生关系,因此需要进行注册和确认,如果需要更换,也需要在相关的规则下修改注册信息。
这样也就极大地调动了武术传承的积极性。对于武术家是这样,对于数学家又何尝不是如此,对于书法家又何尝不是如此,当然具体到每个学科的时候,需要适当的变形,但是里面的传承精神,是一致的。
薪尽火传也,孰能为斯乎! 本文所讨论的,当然是一种理想的境界,一种进取的可能,实现的道路是否存在,自然需要那些真正关心学问,关心中华民族前途的人士的参与和建设。
以武会友,须见真性而明大义。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0: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