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晖: 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系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rithwsun

博文

批辨性摘评:中国学生正以心理残疾为代价,来换取所谓的高等学位!

已有 2993 次阅读 2023-4-9 14:32 |个人分类:Book-W|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批辨性摘评:中国学生正以心理残疾为代价,来换取所谓的高等学位!

王永晖


原文:中国学生正以心理残疾为代价,来换取所谓的高等学位!


这种文章,类似风格的,一两年就出一篇,试图影响一下一代代家长。我的感受是,这位作者的这篇文章,还是十分偏颇的,为了年青家长,不用像前代家长那样,受到此类文章的误导,我稍微摘评分析一下,时间有限,仅仅是点一点。


「原文:中国教育其实就是一个“精神病院”」


其实,是不是精神病,是有清晰的医疗诊断的,这件事情不神秘。凡事都要看统计数据的,光蒙着头说话,只能唬唬爱动情绪的家长。


如果中国的公立学校,真的是精神病院的话,我想,首先不答应的就是家长,社会肯定早就乱了。公立学校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帮家长管娃,如果管得特别差,差到成精神病院的程度,那就是问题很严重了,实际上肯定不会这样的,写文章危言耸听,只是表明作者的科学思维方法还不到位而已。


公立学校肯定还是有很多不足的,不管是公立学校,还是作者希冀的西方教育,都会有一定比例的精神病患者的,关键还是要看数据。我最近查了一个数据,非常吃惊,大家可以自行百度一下,美国每年枪击死亡人数,非常高,相当于每年在打一个朝鲜战争,而且,其中大比例的在青少年。


我们作为科学家,看问题还是客观点儿吧,拿数据说话为好,在没有充分数据的时候,我们可以动用批辨性思维,多思考一下。


「原文:尖子生是怎样炼成的?... 几乎每个所谓尖子生的背后,都跟着一个专业团队,...我儿子有个同班同学,全年级排名第四,考北大清华肯定有如探囊取物。但前提是,他父母对他的时间控制精确到每一个小时。」

如果以此为推论,就认为尖子生就一定会大比例的产生精神病患者,恐怕只会是吸引一下尚未育儿的年轻父母而已,他们经验少,增加一下他们的恐惧心而已。


我们很多70后、80后,为了改变当初的境况,也都是勤学苦练出来的,精神病疾患,跟勤学苦练,并无必然的联系,尤其是个人主动求学的时候。


实际上,就我在大学教学的经历来看,现在的尖子生,其实并不多。所谓尖子生,就是要有好的能力和习惯,这方面,不是人数多了,而是仍然比较少。


所以说,在中国有个怪现象,就是媒体的报道风向,渲的方向,往往跟实情相悖。就像奥数,媒体报道是全民奥数,但是,如果真正统计,高中生阶段,学习奥数的学生比例,是非常少的,我相信,如果教育部去做这个统计的话,应该会符合我这个一线大学教师的第一手判断。


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文章中所举的这个案例,一个高中生,如果在高中阶段,还愿意配合家长的安排,那说明,这个家庭的亲子教育,一定有它的成功之处。很多家庭,到了孩子青春期的时候,孩子和大人都没法把注意力放到学习上,因为都在生活琐事、亲子冲突中内耗了,相比于后者,文章中案例,不是也有可取之处么。


当然,凡事都不绝对,我们也只能是大概说说,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说,尖子生就一定大比例的精神不健康,北大清华的学生中,就一定有心理问题,我觉得这事有点儿值得揣摩,不可轻信。


之前就有报道,某个北大心理学中心老师,做了这样的一个评测,百度可查到。其评测的可信度实际上还是需要怀疑的,我们知道,真正心理危机严重的人,是不可能继续学业的,但是北大又没有出现大面积的,没出现相应高比例的退学现象。所以说,凡事还是得看量化数据,心理疾患,心理压力,心理不适,可能每个人都有,倒底严重到多少程度,达到多少适龄比例,还是得看科学数据,既不能说它没有,但也不能说它大比例存在,那肯定不符合事实啊。


国内心理学界从业人士,即使是身在北大,倒底是不是在用科学的精神拿数据,按严谨精神得结论,而不是为了个人影响力去渲文章,这都真的很难说,我们持有一定程度的怀疑和批辨精神,也是有原因的,前者的可信度,尚待确认。


尖子生的心理,倒底是不是健康,不能靠一位家长在这儿空口瞎说吧。所以说,这篇文章的作者,自己的心态就很有问题,导致说话都不讲客观了,也许他本人也不一定是位家长,而只是一位网络写手,就是要往家长的情绪上戳,也都有可能。


倒是有一位出租车司机,有一次坐出租车,聊起来的时候,她说,她一定要督促孩子学习,一定要尽量把孩子往好学校送。因为这位出租车司机有社会经验,她告诉我,如果孩子的注意力不在学习上的话,那么出的事会更大,更麻烦,牵扯家长更大的精力和钱财去解决。


「但凡省重点,现在都被家长包围了——他们在附近居民区租下房子,一家老小都住进来,专门陪孩子读书。...但我的孩子,还是每天起早摸黑赶公车,中间还要转车。...我儿子至少每天一次篮球照打。」

实际上,这就是这位家长的问题了。孩子已经到了高中阶段,时间确实很紧张,为了节省不必要的时间浪费,租一个离学校近的房子,这是很明智的选择。

这家儿子,就这样还能每天一次篮球照打。情况真的属实么,如果通勤时间很多,还能这样干,真不知道读的是哪种省级重点高中了。要是按照文章中这个数据来看,这不正好说明,我们的公立学校,还是有很不错的么。

当然,我们的公立重点高中,应该还没进化、好到这种程度,更有可能的是,作者就是位网络写手。都有可能吧,网络上也是千奇百怪,各种信息都有。


这就要靠批辨性思维了,我们把文章的信息,认真分析一下,就能看出点儿错漏出来,批就是这个意思,一针见血找出错漏,前后不一致的地方。


「原文:学习上我基本不管,冠冕堂皇的理由是信任孩子,但实际上是听任孩子只身迎战一个一个疯狂的狼群。

这主要是爱不爱孩子的问题。有条件的家庭,为了孩子,为了节省高中生的通勤时间,多花钱,忍受各种不便,租房住,这是人家家长更爱孩子。


有条件的家庭,亲子教育,亲子沟通,相对更多一些,孩子也因此更听话,更上道,更用功学习。这也是人家家庭亲子教育成功的地方,把其他家庭对孩子的付出,认为是“疯狂的狼群”,我感觉,这位家长的心态,也是有点儿崩了,所以前面才说他危言耸听。


我们国家实行“双减”政策,目的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教育公平。教育培训机构如秋风扫落叶,这是一剂非常好的退烧药,至少大环境,还是有所退烧。


每个家庭,愿意在孩子身上的付出和投入是不同的,更何况,即使是同样的付出和投入,也可能因为方法的问题,资质和方向的问题,效益上有很大的不同。这种家庭的事儿,无论如何,是政府无法双减的,双减,不是减学习,也不是减家长在孩子身上的教育热情。


双减,只是要给教育,良好的教育,未来更深入的教改,创造一个退烧的大环境而已。


这个世界,是不均衡的,也是不完美的。所有的好事情,良好的家庭,良好的个人天资,良好的学校环境,都落在一个孩子身上,这种可能性,不是没有,只是很少而已。


「原文:于是孩子初中毕业时,太太专门安排了一个饭局,美其名曰同学告别会,实际上只是请来几个同学家长——几个尖子生家长;酒过三巡,我才明白她是要给我上课。」

可能这位作者,也是被他太太给气糊涂了,才写下这篇文章。他们家自己要跟那些尖子生家庭去比,但是呢,又不愿意拿出尖子生家庭的那种投入力度,怪谁呢?!


连高中阶段租房这种低级问题,都想不通。倒底是谁,更有精神病呢?!


其实,如果在高中阶段,能够持续保持尖子生地位的孩子,其心理素质肯定还是优于常人的。精神方面的事,现在科学还研究不清楚,可能是先天方面本来如此,也可能后天家庭环境和睦,现在有个说法,叫做,先天易感性,在后天家庭环境中的触发和落地,大概是这个意思吧。


「只是因为我的孩子即将乘桴浮于海,我才发现,原来有那么多的家长、那么多的孩子都在用脚投票,用这样的选择来抗议中国的教育。...按每人每年消费15万计算,那么我们国家一年流失的教育投资就在150亿元左右。

出国留学,确实是相当多的家长,用脚投票。实际上,像北京这种大城市,公立学校国际班的入学水准,越来越高,也就是作者所谓的那些尖子生,至少是非常优秀的学生。


我们的学校,包括大学,确实存在相当多的问题,但是,凡事都有个量化和度,而不是危言耸听。那么多学生出国留学,是因为为了避免作者文章标题中的“心理残疾”么,恐怕不是吧,至少相当的成份,还是在于去学习知识,获得国外学历吧。


所以说,我们稍微分析一下这种文章,避免某些年青家长们受到心情上的影响,理智上的误导。我们中国传统文化,讲究阴阳思辨,凡事不可能全都是坏,也不可能全都是好。


就像好事,全落在一个人身上,概率很小。坏事全落在一个人身上,同样也是概率很小。这在科学上叫做正态分布。


家长们,首先心态上要放弃这种,好事都落在自己家孩子一个人身上的潜意识,才能够更加客观地看待其他家长的努力和付出。凡事,讲个愿赌服输,更何况,那些付出努力和付出的家庭,也未必全都能够获得所愿,也仍然存在一个愿赌服输,见仁见智的成份。


说起出国留学,是中国百年来,一代一代最后积淀下来的认识,前面一代一代,靠求学改变人生,甚至改变家族命运,自然会影响到后继家长们。这里要说的是,出国留学的时候,还是要注重数理化方向,大多数学生,还是得以此为专业方向。否则的话,没有练出真本领,回国后拿的工资,还不如爸妈投入的那些留学费用,至少经济上,是不值当的。


当然,注重数理化方向,在国内也是可以的。我带过的本科生,中科院博士毕业后,走向工业界,博士毕业刚刚两三年,就已经年薪百万,当然,他算是比较快的,个人能力比较突出。


年青家长们,其实不用在养孩子方面,过于内心恐慌。有人懒一些,有人更爱多付出一些,天下这么大,各种各样的人都有,选择好、做好自己就行,讲的就是一个愿赌服输!


年青家长们也是过来人,仅仅从自己的求学工作际遇上,也就都知道,那些真正优秀,真正非常努力又聪明智慧的顶尖人才,不用说顶尖吧,就是超过普通人级别的优秀级人才,实际上人数还是挺少的,根本是供不应求。


在这些优秀人才,顶尖人才这样级别的范围之内,完全不用担心竞争问题,都是稀缺资源啊!


中国,实际上没那么卷,到了一定层次之后。那些一边拿手机刷视频,一边说卷的人,实际上根本没资格进入这个圈的。


附注.  不光是文章作者这位家长,也不光是年青家长们。中国创办新式教育的校长们,也曾一度在国内高考和出国留学之间,做出战略性判断失误,表现为,不敢用自己的学校战力,去参与国内高考,结果证明,反而是走了弯路。

国内那些新式学校的校长、董事长们,如果需要,可以找我进行教育咨询,我帮着他们学校把把脉,看看学校做了这么多年,为什么还不能提升的原因,具体在哪里。

教育咨询:国内新式学校在学业上搞不好的原因 

联系方式在这篇文章中

国家开展精英教育的提案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5143-1383539.html

上一篇:周长教学幻灯片:小学教材的课件处理案例演示
下一篇:教育咨询:国内新式学校在学业上搞不好的原因
收藏 IP: 223.72.74.*| 热度|

1 农绍庄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8: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