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和北京市历史学会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3年6月11日发布
北京市历史学会是北京市历史学教育、教学和研究工作者的组织,自1958年在北京师范大学任教以来,我一直关注学会活动,尤其是1968年以来特别是1986年到90年代,担任副秘书长和秘书长期间,参加和组织学会的活动愈来愈多了。
在北京市社会科学界北京市历史学会不仅成立很早,而且影响也不小,她成立于1960年12月。第一届理事会(1960-12—1963-2)会长是吴晗,副会长是邵循正、赵征夫,秘书长是安捷。第二届理事会(1963-2—1968,因文革被迫停止活动)会长是吴晗,副会长是邵循正。秘书长许师谦。
1968.12-1982.5是第三届理事会,会长白寿彝,副会长胡华、尚钺、陈庆华、张芝联、齐世荣、张养吾、高毅民,秘书长齐世荣(兼)。在78人的理事名单中,我参与其中。
1982.5—1986.1是第四届理事会,会长是戴逸,副会长张养吾、何兹全、陈庆华、张芝联、高毅民, 秘书长王汝丰。我继续担任76名理事之一。
1986.1—1989.1 是第五届理事会,会长是戴逸,副会长王汝丰、张芝联、王矩保、宁可、龚书铎,秘书长王汝丰(兼)。我出任副秘书长(共5名),继续任79名理事之一。
1989.1-1998年是第六、七、八届理事会,会长是龚书铎,副会长是王汝丰、罗荣渠、宁可、马寿千。秘书长黄安年。
按照惯例,自1982 年第四届理事会起,会长和秘书长在同一个单位,这样便于开展工作。北京市历史学会所团结史学研究者队伍约占全国1/5以上,积聚了各个领域的史学专家学者,其中是全国知名的史学专家。在八、九十年代,尤其是1986-1998年的十三年的副秘书长和秘书长工作期间,我有机会直接向北京高校和研究机构及中学的专家学者学得了很多很多,他们的学德和学识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项工作完成是公益性的,并无任何报酬的,既要应对社科联组织的一系列活动,又要和会长商定安排定期的理事会会长、常务理事会议、秘书处工作会议和定期会员活动等,而且有许多日常事物需要协调,占用每周的工作时间不少,当然专职副秘书处如前期的常润华同志和90年代的齐大芝同志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付出了巨大的辛劳。1998年我退休后,也不再担任历史学会秘书长的工作,北京市史学会的活动也就不参与了。
1993年,在北京市社科联成立10周年之际,我写了一篇短文《坚持学术活动原则,普及和发展历史科学(1993年)》(黄安年的博客/2013年6月10日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698181)
从一个侧面大体上反映了通过北京市历史学会的社会工作,自己从中央获得的教益。下面的三张照片,
1,1993年4月17日北京市历史学会写给北京师范大学的信,赞扬我“人副秘书长特别是任秘书长以来,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为学会做了很多工作,8年中花费了自己的精力和时间,无任何报酬地为大家服务,并在工作中取得了成绩。”
2,1985年12月7日,北京市社会科学联合会颁发“表彰先进”书:“黄安年同志热爱学会工作、积极组织和参加学会活动、成绩优异,特发此证以资鼓励”。
3,1993年7月北京市第二届社会科学优秀学会工作者评选委员会颁发《北京市第二届社会科学优秀学会工作者证书》,证书写道::“黄安年同志被评为北京市第二届社会科学优秀学会工作者”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0: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