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浙江高考作文材料题有误岂能道歉了事?

已有 3479 次阅读 2013-6-11 06:47 |个人分类:教育改革思考(07-11)|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道歉, 浙江高考, 作文材料题有误

浙江高考作文材料题有误岂能道歉了事?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3年6月11日发布

 

 

今年6月7日上午, 浙江高考语文考试卷中的作文题中引用的材料中一位作家国籍有误。还有人指出,引用材料并非该作家原话,而是另一位作家对其作品的概括。对此, 6月9日,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副院长冯成火(右)向媒体通报了情况,今天晚上新闻联播节目也进行了报道。

 

笔者以为,这一事故不应仅仅道歉了事,而要追查原因和责任,究竟是哪个环节或者整体环境出了问题。

 

依据笔者1992-1996年间参与全国统一考试历史卷命题的感受,像这样的问题是本不该发生的,因为这里是需要经过一系列极其严格的命题和审题过程。

 

第一,命题组的命题是需要经过全组反复酝酿讨论和修订完善的,包括字词句标题,材料依据、设问和标答等等。其中尤其是材料需要核对原文,如果原文未经核对是绝对不能采用的,如果材料原文引发争议也是难以采信的。

 

第二,命题组的命题集体讨论决定后,需要请相关的权威专家来审题,如果审题中没有能够发现错误,尤其是硬伤,那么专家也是负有一定责任的。

 

第三,命题组的考题经专家审查同意签署意见后,在最终决定前还要由教育部负责高考的副部长最后把关,虽然主要是政治把关,但是同样要防止“硬伤”,如果出现“硬伤”主管副部长的责任也是有的。

 

第四,经教育部主管副部长批准的高考试题,依然需要该学科组的学术秘书仔细打磨,反复琢磨这考题还有无漏洞和弊端,甚至“硬伤”。虽然他无权改变试题,但是如果发现需要改,就得找命题组的专家商讨,事关大局的要报考试中心负责人以至主管教育部的部长。

 

第五,在考试前,试题需要在绝密情况下在付印前对印制的试题,由命题组部分专家和学术秘书共同进行终校,在终校过程中需要再次核对试题无误,并在每一页上签字认定。在此以后,制成胶片付印。

 

在以上的各个环节中,如果都是抱有极端负责的态度,如果层层严格把关,是不会出现像浙江材料题出错这样的问题。

 

现在回到浙江的材料出错,难道不需要仔细检查在哪个环境出问题了吗?不需要问责吗?

 

浙江考试院负责人称:“该错误不会影响考生审题、答题和后续评卷”。真的这样吗?难道命题组的标准答案没有问题吗?如果标准答案真的没问题,这本身就是问题,因为标准答案居然没有发现问题,如果标准答案有问题,那么怎么不会影响“后续评卷”呢?

 

 

至于现在一些媒体批评今年一些省市高考作文题中的弊端,如果不是涉及“硬伤”这样的问题,对作文题目的好坏,基本上是见仁见智、众口难调的问题,这恐怕和每个人的偏爱和标准难以把握有关,即使题意没有大问题,判卷人对于每份作文的看法也影响给分,所以我以为作文题在语文考卷中的分值得是需要研究的。至于一些知名媒体仅仅以语文作文题的不同意见来对全国高考命题横加指责,恐怕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媒体指责的全部是各地作文题的话题)。即使浙江语文试卷中的作文试题“硬伤”,也是个案,需要就事论事,不要醉翁之意不再酒。

**********************

 

浙江高考作文材料被发现有误 浙江省考试院致歉

 

 

 

2013年06月09日 20:10:23 |责任编辑: 李清 | 来源:新华网

 

6月9日,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副院长冯成火(右)向媒体通报情况。 7日上午浙江高考语文考试结束后,其作文题中引用材料的作家国籍被关注者发现有误。浙江省教育考试院9日下午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经核查,作文命题中“作家国籍有误”一事属实,这个差错是不应该出现的,特向广大考生真诚致歉。  

2013年是浙江高考自主命题第十年。有网民指出,语文考试作文题中引用材料其中一位作家国籍有误。还有网民指出,引用材料并非该作家原话,而是另一位作家对其作品的概括。  

???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新闻发言人冯成火说,考试院在7日当天即紧急召集命题组作核实。经专家组评估,考虑到考试尚未结束,怕影响考生参加其他科目的情绪,同时该错误不会影响考生审题、答题和后续评卷,所以特选在所有高考科目均已结束的当天向媒体通报,向考生致歉。新华社发(龙巍摄)

 

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3-06/09/c_124840865.htm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698424.html

上一篇:阔大恢宏 坚韧执着----感受冯其庸先生治学为人的精神力量(人民
下一篇:我和北京市历史学会
收藏 IP: 221.194.157.*| 热度|

6 曹聪 赵美娣 邬鸿 杨立泉 蒋永华 zhangcz07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9 14: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