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分子医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孙学军 对氢气生物学效应感兴趣者。可合作研究:sunxjk@hotmail.com 微信 hydrogen_thinker

博文

科学网七周年 精选

已有 5427 次阅读 2015-4-17 18:58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在科学网已经有七个年头了,现在我在科学网上点击达到910万,总排名已经是第七名,与第六名的加拿大稽嵇少丞教授相差不到20万,更前面几位都是武夷山老师和陈安老师这样级别的科学网超级博客写手,本人与他们相差很大,自叹不如。7年来写的文章数量达到2000篇,其中氢气医学相关的文章是主线,其他也写一些关于研究生培养,文献阅读经验,科研思路。最近2年写的比较多的是翻译《自然》《科学》上的科技新闻加点评,有的人说好,有的人说是投机取巧,就为吸引眼球。

期间不时有人对我的看法提出质疑,例如最近就有某人对我提出让研究生大量阅读文献提出强烈质疑,不过质疑的很有些道理,我无话可说。其实我说让研究生读1000篇论文,从实践的角度难度确实很大,至少我觉得研究生确实很难做到这个要求,不过我自己读的论文1000绝对不止,但这确实是我的希望。并不是我自己不读文献,只对学生有这个要求。

最近也赶时髦开始写微信公众号了,近一年阅读了许多微信公众号的文章,尤其是赛先生等,逐渐对建立自己的公众号也有了愿望,开始怎么也弄不好,经过反复尝试,最后在朋友帮助下,建立了自己的氢气医学微信公众号,名称为“氢思语”,取意思为氢气相关的思考和文字表述,目的是通过微信平台宣传氢气医学知识。

在科学网上写博客已经有7年多,写的文章数量2000多篇,从开始写到现在,一个最重要的目的是宣传氢气医学生物学研究,在这里结交了许多朋友,尤其是有力地宣传了氢气医学,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通过科学网的平台,建立了许多合作关系。最近检索氢气方面的研究生学位论文,已经接近100名,2009年本人获得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当年只有2项,到现在全国已经有40多项目,中国学者从事氢气医学研究的人数至少有1000多名,开展这一领域的研究机构近100家,显然中国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热度非常强。2013年本人主编的《氢分子生物学》发行后,销售形式非常好,到现在已经接近2万册,主要是一些企业大量购买该书,作为相关产品的专业宣传资料。2014年,本人作为主任委员在北京成立中国氢分子生物医学专业委员会,会员超过200名。2015年,本人邀请日本和美国学者共同编写的《氢气生物医学》英文专著也成功在德国springer出版发行,成为这一领域第一本英文专著。这些成绩的取得,应该说是在科学网上写博文带来的最重要好处。

既然这样,为什么又要写微信。原因主要有三个,一个是希望借助新的移动网络继续扩大氢气医学的宣传力度。目前国内在氢气医学相关产品有许多,如氢水、氢水机器和呼吸氢气机等,这些企业需要学术上的支持和帮助,另外作为这一领域的学者,我也不希望企业过分夸大效果宣传,把氢气宣传成万能药,这样只能危害这个领域,对大家都没有好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科学网上的读者对氢气医学的研究反应相对冷淡,大家都了解,一些关于论文发表、杂志评价、相对大众化的文章很受欢迎,但是局限的一个小领域,受到关注的相对比较小,因此我决定将氢气相关的文章转移到微信上,效果可能会更好。最后一个原因是,科学网上过去的许多文章,尤其是关于氢气的文章早就被网络海洋沉没,如果重新在科学网上发表,不太合适,浪费了资源,也容易造成重复发表,导致管理混乱。通过微信发表过去的一些文章,也可以有一个整理的过程,可以为将来写相关的书做一些资料整理的准备。

经过实际使用,3月18日上线发表第一篇文章来,到现在已经在公众号上发表论文70多篇,每天大约2-4篇,主要是关于氢气研究的介绍,到今天已经有1100位关注好友,当然不只是通过文章吸引大家关注,这期间也通过微信宣传和直接邀请等途径获得的一些关注。非常有意思的是,关于氢气医学的文章在公正号上的点击次数明显比科学网上高,而在科学网上点击非常高的文章,放在公众号上反而没有人看。另外公众号第一篇文章往往有比较好的显示度。估计导致这种原因的最主要原因是我的公众号多数关注者都是对氢气医学有兴趣的小范围普通读者朋友,而科学网上则是专业范围比较大的科研人员。

至少很长时间内,科学网仍然是我写博客的最主要平台,但我会抽一定时间给微信公众号,并且主要的学术交流平台将转移到公众号。希望对氢气医学有兴趣的朋友关注,希望了解氢气健康知识的朋友关注,希望各位新老朋友协助宣传,关注只需要扫描我的老狗。我相信,氢气医学不是简单的一项研究,这是一场确定无疑的医学革命,因为这几乎是人类第一次获得的一种没有任何毒性而有确定效应的治疗疾病的新方法。




博客感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174-883256.html

上一篇:自然:催产素诱发母性的细胞基础
下一篇:电子药物闪亮登场
收藏 IP: 58.247.243.*| 热度|

33 刘洋 武夷山 张南希 杨正瓴 任胜利 姬扬 李亚平 Editage意得辑 孙爱军 朱晓刚 刘锋 王德华 韩枫 张卫 汪育才 周可真 张大林 徐晓 翟远征 王启云 翟自洋 庄世宇 侯沉 赵美娣 梁洪泽 zhangling clp286 dulizhi95 fumingxu qzw Allanmu yzqts divingmed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0: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