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分子医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孙学军 对氢气生物学效应感兴趣者。可合作研究:sunxjk@hotmail.com 微信 hydrogen_thinker

博文

科研思路胜于研究技术

已有 5203 次阅读 2012-10-13 19:37 |个人分类:研究生培养|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office, style

低温对严重脑缺血不利影响.pdf

在新技术新方法日新月异的今天,人们往往把眼光盯住技术,甚至忽视重要问题的解决,其实任何时候,科学问题和研究思路都是第一位的。今天看到国际著名医学杂志《中风》发表一篇很有意思的研究,文章发现采用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存在可能的隐患,就是在严重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时,延迟或后期治疗不仅没有作用,而且可以加重脑损伤。

该研究的创新发现是对目前临床上推荐的治疗方法提出质疑,给临床治疗中使用该方法提出警示,具有重要意义。但该研究所采用的技术方法绝对是非常“陈旧”的方法,几乎没有使用任何分子生物学技术,只对效应进行评价,同样可以发表高质量的论文。这是我们许多研究工作者需要反思的问题。那就是思路和科学问题永远胜于技术。

一般来讲,解决一个旧问题,应该采用新技术和新方法,而解决一个新问题,首先要考虑经典技术,而经典技术又往往显得比较落后,被大多数人忽视这原则。设想这样一个课题设计,在中国要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简直就是非分之想。因为工作中实在缺乏任何机制和分子水平的研究。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推荐在出生后6小时内进行低温疗法。一些临床证据表明低温疗法对中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优于严重缺氧缺血性脑病,但是尚不清楚出生6小时后进行低温疗法是否有保护作用,抑或是加重损害。英国St Michaels医院的Marianne Thoresen教授等人研究发现:严重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延迟12小时后可能不应进行低温疗法。相关论文发表在Stroke杂志2012920在线版。

研究人员将1077天大的老鼠崽进行处理全部成为中度缺氧缺血模型。这些老鼠崽在90分钟缺氧处理后随机分入常温组、马上进行低温治疗组、3小时后进行低温治疗组、6小时进行低温治疗组和12个小时后进行低温治疗组。另外有1077天大的老鼠崽进行处理成为重度严重缺氧缺血模型。老鼠崽在缺氧环境下处理150分钟后按照上面的分组方法进行类似处理。存活后1周测定左或右侧大脑半球相对面积减少量。

结果发现:中度缺氧缺血鼠接受常温处理后,左侧大脑半球的平均丢失面积量为40.5%;马上进行低温处理组丢失面积显著减少,降至24.8% (P<0.05) ;面积减少量随着接受低温治疗的时间差逐渐增加,增加幅度为每小时1.788%,并持续至少6小时 (线性回归, P=0.026)12小时后进行低温疗法,丢失面积量和中度常温组差不多 (41.1%)。严重缺氧缺血鼠常温处理组左半球丢失脑面积为59.3%;马上进行、3小时后进行和6小时进行低温处理组与常温处理组丢失面积差不多;而12小时后进行低温处理组脑面积丢失显著增加(69.5%; P=0.032)

研究人员得出结论:对中度缺氧缺血新生老鼠马上或延迟(≤6小时)进行性低温疗法有神经保护作用。这种神经保护作用随着时间的延长呈直线下降。对于重度的病例,马上或延迟(≤6小时)进行低温疗法没有神经保护作用。严重缺氧缺血病例12小时后开始低温疗法将加重脑损害,这点应引起临床重视。

如果继续考虑这个问题,也许这正好符合一个规律,我们对许多创伤采用的模式是早期冷敷,次日热敷,也许对重要器官也应该这样.也许对脑缺血早期低温,后期适当提高机体问题也许具有一定治疗价值.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174-622224.html

上一篇:成果导向下的科研活动
下一篇:金属镁生物材料植入物周围氢气泡特征研究
收藏 IP: 180.169.110.*| 热度|

4 高绪仁 张强 zhangling lftkf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30 00: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