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师和研究生组成了课题组。他们之间通过很多“纽带”连接,包括科研课题、实验、科研论文、学位论文等等。在发表科研论文(以下简称论文)这件事情上,无论是导师还是研究生,都不容易。
论文是导师职业发展的命脉,会影响导师评职称、申请科研项目、获得学术头衔、申报科研成果奖、项目结题,也会影响导师的年终考核“工分”和导师资格年检。
论文也是研究生在意的。研究生评奖评优和发表论文相关。在很多学校的很多院系,研究生要申请学位,就得发表科研论文。
于是,在研究生发表论文这件事情上,导师面临着很多选择,需要细细拿捏。
首先是选择什么样的课题。是简单的课题,还是难的课题?做简单的课题,更有可能得到科研结果,但只能在普通的学术期刊发表质量不高的论文。也许这样的论文能够保学生获得学位证,但对导师的职业发展用处不大。而研究难的课题,虽然如果取得突破的话,可以在高档次学术期刊发表论文,但就怕学生做不出,毕不了业。
其次是和不和别人合作。为了能够在高档次期刊发表论文,有时候,需要邀请别的课题组来“加盟”。比如,己方是从事催化研究的,为了发表好的论文,就需要请做球差电镜实验的人拍摄催化剂的微观结构照片,请做量子化学计算的人计算催化剂的微观结构、反应物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以及反应机理;而从事实验物理研究的,也需要从事理论物理研究的课题组来提出模型,解释实验现象。但这也会有潜在的问题——科研合作有时候会掌握不好时间节奏,即别的课题组未必会及时提供数据;即使提供了数据,有可能因为不同课题组的数据“对不上”而使合作失败;即使数据能用,发表论文必然涉及利益分割,即如何署名。
再次是帮研究生改论文,还是不改?研究生从事科研还没有多少时间,往往不是特别擅长写论文。换言之,仅凭研究生一己之力,很难写出像样的论文。当研究生写出论文稿,有些导师很难改得下去,因为论文写得不堪卒读,而且导师忙于各种事务。也有的导师在改论文时,想到学生平时科研态度不端正,以后一旦发表了论文就会“翘尾巴”,于是停止修改论文。也有的导师会日夜赶工,亲自修改甚至彻底重写研究生的论文。
还有,投什么样的期刊。学术期刊是级别区分的。人们心目中论文的质量,一方面取决于论文本身的内容,另一方面用期刊的“档次”来衡量。如今,对期刊“档次”的追逐已经愈演愈烈。如果大学教师没有在高档次的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很难申请到科研项目,也很难获得学术头衔。晋升职称,也需要“代表作”,而“代表作”的含义,就是在高档次学术期刊发表的论文。如果把研究生的论文投到高档次期刊,有可能遭遇退稿,进而影响学生毕业。而投一般的期刊,那对导师用处不大。
论文退稿后的选择也很纠结。是“贱卖”给低档次的期刊,还是补充数据、重新写论文,投更好的期刊?
为了发表论文,有些导师对学生“威逼利诱”——一方面,反复地催促研究生做进一步的实验,逼着研究生反复修改论文;另一方面,给研究生“画大饼”说这篇论文能够发在高档次的学术期刊,而这有利于学生的职业发展。
为了发表论文,导师还得哄好审稿人。面对审稿人对论文的“差评”,导师得平复一下自己的心情,不敢正面硬刚,而是“有礼貌”地说“所言极是”,并开展相应的修改。
为了在高档次期刊发表论文,有些导师还得“社交”。就是通过参加学术会议,在学术同行面前“混个脸熟”,也把自己的初步实验结果交流出去,进而获得同行的认同或者进一步优化的建议。还把学术同行请到大学来作报告、参加学位论文评审。增进理解,能降低论文在评审时通过的“能垒”。
从以上介绍可以知道导师指导研究生发论文有多复杂。而研究生这边厢,也非常不容易——科研点子难觅,实验不好做,实验结果不理想,论文不好写,审稿人难对付,课业和就业压力也大。
我写这篇文章,绝不是让导师和研究生都不用发论文,而是希望大家都来理解这里头的奥秘和苦衷。事实上,做科研、发论文,往往会遵循王国维的“人生三重境”,克服困难的感觉有苦有甜。另一方面,我也希望导师和研究生都能充分地意识到发表论文的不容易,从而互相理解,密切配合。把每一个步骤做好,才能收获最后的成果。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5: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