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分子医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孙学军 对氢气生物学效应感兴趣者。可合作研究:sunxjk@hotmail.com 微信 hydrogen_thinker

博文

科研家与科学家 精选

已有 15035 次阅读 2011-12-28 13:46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科学家, office, class, 自然科学, 科学研究

 

    科学家的定义:科学家是指专门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士,包括自然科学家和社会科学家这两大类。所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人员,达到了一定的造诣,获得了国际同行认可,均可以称之为科学家。按照这样的说法,无论是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还是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都应当属于科学家的分类(引自网络)。或者这就是scientist。又有定义为“对真实自然及其相关现象统一性的数字化重现与认识。”

    参考科学家的定义,我尝试给科研家下个定义:科研家是指专门从事科学研究,但没有达到一定造诣,没有获得国际同行认可的人士。或许就是researcher(不是说研究员)。科学家和科研家的区别是是否获得国际同行的认可

 

    前日写了一篇文章,主要从一类小文章分析中国学者的整体学术影响力,今天重新考虑这个问题,特别是对比了各类文献类型,才发现问题的严重程度远远超过我原来的想象。先请看如下两个统计表

 

  1世界SCI论文文献类型比例

(世界SCI论文自1955年到现在总数量为4千万篇)

文献类型

Record Count

% of null

ARTICLE

27590753

66.603

MEETING ABSTRACT

5346352

12.906

BOOK REVIEW

1808418

4.365

PROCEEDINGS PAPER

1763382

4.257

EDITORIAL MATERIAL

1732501

4.182

LETTER

1707595

4.122

NOTE

1359011

3.281

REVIEW

979618

2.365

NEWS ITEM

373589

0.902

CORRECTION ADDITION

154864

0.374

 

2中国SCI论文文献类型比例

(中国的论文总数为130万篇)

文献类型

Record Count

% of null

ARTICLE

1103960

92.035

PROCEEDINGS PAPER

62473

5.208

MEETING ABSTRACT

47548

3.964

REVIEW

17568

1.465

LETTER

11712

0.976

EDITORIAL MATERIAL

8996

0.75

NOTE

4724

0.394

CORRECTION

2787

0.232

BOOK REVIEW

1387

0.116

NEWS ITEM

369

0.031

不知道大家从以上这些数字中看出什么问题,我看到的问题是“中国学者象是只知道埋头拉车,不知道看路;只会做科研,不会做科学;科研家多,科学家罕见”。

国际上的article在所有文献类型中只有66%,这几乎是全世界的平均数,如果排除中国的影响,这个数字应该更低一些。而我们的这个比例却高达92%,其他类型的文章只有8%。与国际平均水平的25%不到。我过去曾经写文章呼吁过大家重视发表会议摘要,有人提出这是SCI灌水。如果单纯为统计数字好看,是有这个嫌疑。但从学术交流角度考虑,我们确实需要重视这个问题。国际上会议摘要和论著的比例大概是15。而我们的比例高达124这可不是一点点的差距。当然,进展类PP文章也多属于会议类,一般是某一个杂志增刊的形式,页码一般有s,而且数据库把这类文章也多算为article中的一类,这可能暗示:因为这类会议论文从长度和结构上都和article基本类似,许多单位可以承认与article的待遇类似。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许多国际会议只要打出,“本会议论文为SCI收录的广告”就会吸引许多国人的参与热情。强烈提示我们的评价方式对学者发表行为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国际上这类文章也不乏上乘之作。)

关于editorial的问题前面已经讨论过,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174&do=blog&id=522039主要是说明我们的整体学术影响力不够。如果说写editorial需要有一定的条件,那么写会议摘要就没有那么高的门槛了,至少我去过的国外实验室,每年的几个重要学术会议几乎每次都要投稿参加,或者只投稿。另外的几个比较大比例的如综述和通讯都明显不足,而我们的学术评价又特别地贬低这类论文,似乎是不务正业。

     从这些资料可以看出,我们的学者是非常不善于宣传自己,非常不愿意学术交流的,深层的原因可能是我们有太多科研家,缺少科学家。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174-522931.html

上一篇:氧、活性氧和SOD
下一篇:谁发表SCI论文最多
收藏 IP: 151.112.127.*| 热度|

21 许培扬 许海云 宋新巍 武夷山 牛文鑫 张伟 徐耀 金小伟 徐长庆 王孝养 邸利会 郑玉峰 李学宽 魏玉保 茹永新 佟冬 张南希 苏力宏 xchen zhangling fqk6166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08: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