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分子医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孙学军 对氢气生物学效应感兴趣者。可合作研究:sunxjk@hotmail.com 微信 hydrogen_thinker

博文

如何提高研究生导师质量 精选

已有 12260 次阅读 2011-6-12 04:42 |个人分类:研究生培养|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研究生, office, style

 

前几天写了《导师怎么》,《不好的导师有那些类型》,基本属于从普通学生的角度简单看导师好坏,从导师的角度提出对导师的反思。有人提出没有提出解决的办法,这确实是一个问题,有必要谈谈如何提高导师队伍,我想这个问题关键是如何能把不合格的导师剔除。而近期关键的手段是如何鉴别导师,远期的机制则需要从整个研究生培养体系进行改革,特别是选拔使用和监督导师的角度。

一是要改革导师选拔的制度。

改变过去的终身制,降低导师的资源性,增加导师的责任和义务,要扩大导师队伍,不要以职称为标准,无论是不是教授,只要有能力,就可以带学生。只要有课题项目,只要有研究经费,就可以招研究生,就可以直接作为导师。规定研究生导师给学生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保证学生能独立生活,不需要为生活再向家庭要钱,只要导师的负担增加了,就会限制那些依靠学生发财的不当想法。关于导师遴选,目前国内不少大学已经淡化博士和硕士导师的界限,过去只有正教授才能做博士导师,现在副教授也可以。我看这个改革的幅度可以继续,例如讲师可以做硕士导师,将来导师和职称完全脱离关系。在大学和研究所形成这样的局面:有科研兴趣、有科研条件、有科研能力的一群老师整天忙着做科研,指导学生,发表论文,出成果。在大学有另外一群对科研没有兴趣、没有科研能力、没有科研兴趣的老师,整天忙教学、研究教学方法、研究教学手段、写点教学总结,获得教学成果,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当然这里并不是说不可以有许多在教学和科研都非常优秀的大师。

二是要灵活培养关系。

给学生选择导师方面更大的自主权和灵活性,只要符合基本条件,单位不需要按照小专业招生,可以在大学科范围内招生,学生到学校学习完成基本课程后再选择导师,选择导师不需要从一而终,如果双方不满意,可以更换导师,这样就减少那些投错门的学生在整个学习阶段的遗憾,也给学生和导师双方更大制约。

据我了解,国外的许多大学虽然在招生的时候已经指定导师,但学生在学习一段时间后,觉得对导师的课题没有了兴趣,可以随时换导师,甚至在几年后换导师的情况也经常发生。当然这对老导师是不公平的事情,因为国外的导师基本都为学生提供生活费,而学生在开始阶段没有什么学术收获。不过从保护学生的角度考虑,这样是比较合理的,也能从一定程度上限制导师的一些不好的做法。

三是要合理评价培养质量。

这方面是针对那些存在学术不端的行为,采取严格的惩罚措施,如果发现有造假,误人子弟等严重不合格的导师,经过第三方评估后,限制存在问题的导师继续招生,可以根据严重程度设定限制招生的年限,这样可对那些恶劣的误人子弟的行为采取限制措施。

关于学术不端的问题,首先现在问题很严重,但严重的根源是学术评价体系,有人误认为是在研究生培养过程的监管不力,现在国内许多大学都在学校层面对实验原始记录审查非常严格,实际上并非如此。我看国外的学生并不一定要求学生在答辩的时候提供原始记录,但他们仍会对整个试验过程进行详细记录,这些要求并不是学校的要求,而是导师的要求。例如导师会要求每周把动物使用的情况、试剂订购的情况和所有试验过程进行汇报。对动物的使用情况,要求每个动物都有编号,每个动物都有原始记录数据。任何数据有问题,都可以追踪到具体的一个动物。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主动造假,也无法直接发现,唯一的办法是进行双盲鉴别。这只能是针对高档次的研究工作。对一般性的研究,又有那些人会严格到这样的程度。一是没有人会注意低档次的工作,另外也浪费不起时间和条件。

写完上述内容才发现,我3年前曾经写过类似的文章《如何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虽然内容不同,但观点大概如此,本文权作更新版吧。

不过在当前情况没有改善前,如果学生遇到不合适的导师,因该怎么办。从学生的角度考虑,也不需要那么灰心,如果遇到好的导师,没有什么问题。如果遇到不好的导师,那就多依靠自己。关于学生如何依靠自己,将写一篇《自我培养是最优秀研究生成才的必由之路》。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174-454287.html

上一篇:不好的导师有那些类型?
下一篇:氢气治疗潜水减压病
收藏 IP: 151.112.127.*| 热度|

16 唐小卿 李民 吕喆 刘用生 郭桅 柳东阳 陈斌 张南希 许培扬 唐常杰 刘让华 郑永军 luofalai neilchau zhangling goudan1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3 17: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