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谷花房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ngzizhang 张欣,或称子张,山东人,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教习。

博文

敖者杨D

已有 3447 次阅读 2008-11-28 13:13 |个人分类:教育:青春作伴|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敖者杨D

 

 

 

我看见一颗流星跑过头顶,

那时我坐在水上,

父亲正扛着粮食回来,

整个村庄点火欢迎,

浓浓的烈酒下,

父亲满脸通红,

父亲指了指口袋,

那里睡着已经成熟的秋天,

我看着别人的眼睛,

别人看着父亲,

落叶归根的英雄。

 

父亲扛来粮食,

足够吃一年,

我看着流星,

想着一年后的英雄。

 

这是杨D用新手机号从他支教的四川山区发来的新作,是一首仍然保留着海子风格的乡土抒情诗。

D去四川支教,先是在县人事局过渡了一个月,九月份发来短信告诉我,他已去了乡下一个中学,那里没有公共交通,是县里派了车送他去的。

这种生活,我已想象不出来有多么诗意,或者无法判断究竟还算不算诗意。如果回到二十年前甚或三十年前,我则绝对愿意尝试一番。然而杨D,他可是个80后啊,父母的独生子啊!像他这样年纪的一代,不都在为“就业”实则为留在省城而苦恼着自己吗?他怎么竟可以有勇气去做少数派呢?

高个子的杨D,细细瘦瘦的杨D,腼腆而又固执的杨D,一直默默热爱者诗歌的杨D,在这个工科大学的中文系里读书四年,交了几个同样热爱诗歌的朋友,即将毕业的时候开启了名叫“屏峰诗社”的博客,时时把他的新作发到我的手机里,几次坐在一起谈谈诗、聊聊天,谈完了也就飘然而去了,仿佛真是闲云野鹤般的生活。

所以,当他告诉我他要参加支教的申请时,我不免暗暗吃惊。我实在怀疑他这样钟情于诗歌的学子如何应付贫困山区的日常生活,也许是想阻止他吧,我轻描淡写地提出了一点建议,譬如先在省城打打工、或回家乡“韬光养晦”一番啊什么的,但是似乎没有什么效果。而他说,他父亲理解他的选择,并没有阻拦他。

也好,到一个自己完全不熟悉的环境中去,看一看最偏远地方普通百姓的日常处境,让自己贴近诗歌的心灵更健壮、更阔大一些,应该不是多么不幸的事吧。从他这首新作看,一种令人感到突兀的体贴似乎已经生长出来了。

那么,就做一个奔走在路上的敖者吧。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281-48757.html

上一篇:一个“八○后”的自述
下一篇:“高校评估”及其他
收藏 IP: .*| 热度|

2 武夷山 杨玲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6: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