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zhanchi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uzhanchi

博文

回忆录:《淡淡人生亦有痕》 观光游览篇(4)

已有 2924 次阅读 2017-12-12 17:41 |个人分类:观光游览|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贵州, 遵义, 云南, 贵阳, 昆明

4.3.工作初期(2)

(二)京外(1)

一九六三年

105日,第一次出公差,来到内蒙古乌兰浩特,参加中科院内蒙古宁夏考察队总结,为期一个月。工作之余,参观游览了王爷庙、五一会址等景点。王爷庙,法名普惠寺,建于清康熙三十年(1669年),系扎萨克图郡王家族供奉的藏传佛教寺庙,建筑为汉藏合璧式,供奉释迎牟尼、宗喀巴佛、麦德尔的铜制馏金佛像。还有关羽、关平、周仓等木雕像;墙壁上有四大天王、十八罗汉和各种神佛的画像。五一会址,建筑为砖木结构。1947年,曾在此召开内蒙古人民代表会议,宣告全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政权-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市郊有东北地区最大的喇嘛庙-葛根庙,及坐落于罕山巅的成吉思汗庙没有前往参观。

一九六四年

4-11,参加中科院西南综考队贵州分队考察期间,工作之余顺便游览了贵阳的东山、黔灵公园、河滨公园、黔明寺、花溪、甲秀楼,黔东南自治州的清水江、舞阳河、黄平县飞云崖、镇远古城、清龙洞,铜仁专区的梵净山、乌江黎芝峡银童峡土坨峡、龚滩古镇蛮王洞,以及遵义会议会址,安顺虹山水库、王若飞故居等景点

423日,来到贵州省贵阳市,海拔约1100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部,地势西高东低,地面崎岖,天多阴雨,故有“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之夸张之语。贵阳是贵州的省会。战国夜郎国元代建筑城池,民国期间设市。古时盛产竹子,“竹”“筑”谐音,故简称“筑”。城区位于贵山之南,群山环绕,森林围城,空气清新,风光旖旎,既无严寒,亦无酷暑,为避暑佳地。

26日,周日,夜雨后的清晨,空气格外新鲜。与同事孙兴远来到景色清幽的东山。东山乃一座孤峰,相对高度不大。从北坡沿阶梯而上,不一会儿便至山巅。山顶地势平坦。远眺,群峰延绵不断,江水蜿蜒如带;俯视,寂静城郭在目,万家炊烟袅袅。这是来到贵州之后第一次登山

53日,周日,与同事韩裕丰、李继由、汤火顺、李明森等一道,来到城区西北偶,游玩黔灵公园。从黔灵山南麓入园。该山地貌类型为浅切割的低山丘陵,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园内森林葱茏浓荫障天,沟壑叠出,潭幽,泉眼遍山,溪水潺潺。飞鸟猴群不时出现,鸟鸣猿啸之声不断。给人以山青、水秀、林幽、清新之感。

沿盘山道蜿蜒而行,先后游览了麒麟洞、动物园、黔灵湖弘福寺

麒麟洞为一石灰岩喀斯特溶洞。洞口石壁峭立,藤葛缭绕,林木繁茂。洞内宽敞,有钟乳石酷似麒麟。据说,抗日战争时期,爱国将领张学良曾被软禁于此,长达半年之久。洞内涌出泉水,南流,形成七个水潭。

动物园建在山谷之中,内有各种珍禽异兽。其中,不乏国家一类珍稀保护动物。

黔灵湖为人工水库。湖水清澈,湖面如镜,犹如群山中的明珠。湖畔绿杨碧柳,东岸矗立着“解放贵州革命烈士纪念碑”。

弘福寺是贵州省最大的佛教建筑群,建于明末清初,室内殿堂楼阁众多,规模宏大,主要有天王殿观音殿、大雄宝殿、藏经楼、钟鼓楼、说法堂、五百罗汉堂等。在通往佛寺的陡峭悬崖上,有大量石刻。据中科院地质学家李四光研究,该地属于第四纪冰川遗迹。

9日,乘车去贵阳市南郊,顺路游花溪。此地繁花似锦、溪水长流,花溪之称名符其实。花溪河畔,有小山数座,秀美玲珑、山环水绕,婀娜多姿、花木葱笼,彩蝶纷飞。苗族村寨,踞山临谷;布依房舍,依山傍水。山水田园,民族风情,历历在目,美不胜收。

10,周日,逛街。从市中心喷水池,信步走到甲秀楼。甲秀楼是贵阳市的标志,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六(1598年),坐落在城南南明河中的万鳌矾石之上三层,三檐四角尖顶,石柱托檐,高约23米。楼侧有石拱桥,连接两岸。桥上有涵碧亭,桥下有涵碧潭。楼旁还有明代建筑翠微园朱梁碧瓦,水光楼色,玉桥卧波,如在画中,堪称甲秀。历代文人墨客对甲秀楼题咏颇多,其中清人刘玉山所撰长联,概括了贵州的地理景观及其历史变迁,最为耐人寻味,最为脍炙人口。特录如下:

五百年稳占鳌矶,独撑天宇,让我一层更上,茫茫眼界拓开。看东枕衡湘,西襟滇诏,南屏粤峤,北带巴衢;迢速关河,喜雄跨两游,支持那中原半壁。却好把猪拱箐扫,乌撒碉隳,鸡讲营编,龙番险扼,劳劳缔造,装构成笙歌闾里,锦绣山川。漫云竹壤偏荒,难与神州争胜概。

数千仞高凌牛渡,永镇边隅,问谁双柱重镌,滚滚惊涛挽住。忆秦通棘道,汉置牂牁,唐靖且兰,宋封罗甸;凄迷风雨,叹名流几辈,销磨了旧迹千秋。到不如月唤狮冈,霞餐象岭,岗披凤峪,雾袭螺峰,款款登临,领略这金碧亭台,画图烟景。恍觉蓬州咫尺,频呼仙侣话游踪。

14日,来到凯里。凯里位于苗岭山麓,清水江畔,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首府,是“苗岭明珠清水河发源于贵州省都匀县,河水清纯碧绿,滚滚东流;两岸群峰叠翠,风光旖旎。河上有侗族风雨桥。该桥亦称花桥、福桥,以木料构建。桥顶盖瓦,桥面铺板,两旁设有栏杆、长凳;桥头石墩上建有塔、亭。行人过往此处,便于躲风、避雨、遮阳、歇脚。

61日,途径黄平县东坡山,停车参观。该地,海拔770米,山麓有一古建筑群-飞云崖。飞云崖建于明朝正统八年(1443年)。明代著名理学家王阳明赞其曰:“天下之山,聚于云贵,云贵之秀,萃于斯岩”。清代状元曹鸿勋为其题写“黔南第一洞天”。该地,林木蓊郁,溪流娟秀,崖间洞穴,状如层云。崖上,古柏苍劲,峰石奇丽,有观音洞。洞内,石笋、石芽、石柱、石塔、石花、石曼遍布,异彩纷呈。古建,亭、阁、楼、殿、堂、廊、坊皆备,或在山巅,或在崖壁,或在溪旁,布局巧妙、创意独特。融合自然风光、园林韵味与宗教文化为一体。主要建筑有:大佛殿、皇经楼、月潭寺牌坊、观音殿、接引阁、养云阁、云在堂、滴翠亭等。大佛殿,装修精致,雕刻优美,金碧绚丽,巍峨壮观,原供奉释迦牟尼佛塑像;皇经楼,木构建筑,单檐重楼歇山式,面阔3间,原供奉道教祖师太上老君牌位,现均无存。沿崖西而上,登临崖顶,凭栏府视,亭阁廊庑,山岩绿木,尽收眼底。

7,在镇远县考察期间,游览了镇远城和清龙洞。舞阳河流经镇远城,河北岸为旧府城,南岸为旧卫城,皆为明代所建。城内,古代建筑和传统民居遍布,亭台、楼阁、殿宇、寺庙、祠馆、古宅、古巷众多。古街古巷交叉衔连、曲径通幽。古建屋顶皆为青砖黛瓦,飞檐翘角。清龙洞位于县城东南的中和山山麓建于明代中叶,经历代修建,成了贵州省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此地,山势挺拔,幽邃宁静。融庙宇、悬崖、溶洞、古木于一处,集儒、道、佛为一身。古建呈群,贴壁临空,气势雄伟,布局精巧;殿阁楼台,翘翼飞檐、雕梁画栋,巧夺天工。建筑工艺精湛,“吊”、“借”、“附”、“嵌”、“筑”俱全,乃中原建筑与苗侗吊脚楼的巧妙结合。主要建筑有:青龙洞、紫禅书院、中禅院、万寿宫、状元楼祝圣桥等,有“南方悬空寺”之誉,“贵州古建博物馆”之称。登楼俯视舞阳河水静静东流;极目远眺,镇远古城历历在目。

此间,曾乘车南行,进入台江县,来到清水河畔。南岸有施洞古镇,古代曾是军事重镇。此地,山清水秀,河道蜿蜒,流水清澈。河面时有渔船划过,河边鸭鹅嬉戏觅食,时有苗女往来,洗衣、洗菜、挑水。河畔,苗族民居-吊脚楼依山傍水,层层叠叠,鳞次栉比,林木掩映,苗风浓郁。镇内,卵石、块石铺路,屋前板壁金黄,街道宁静安谧,苗族刺绣、挑花、银饰,工艺精湛,图案精美,独具特色。

821日,来到的铜仁,海拔280米。此地为地府所在地,处于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地带,位于锦江河畔,有“黔东门户”之美誉。锦江发源于贵州省梵净山,流经印江、铜仁,浩荡入湘,汇入沅江沿途峰峦林立,千回百转,水映山色,林茂田沃。至铜仁县城,见面较宽,水流平缓。翌日,天气颇热,进入锦江洗澡。一时高兴,忘乎所以,步入河心。不慎脚下一滑,被水飘起冲走。那时我尚不会游泳,一时不知所措,于是大声呼喊。说时迟那时快,有一队员见状,立即游来,将我拖住游回,方幸免一难。

93,来到印江县,梵净山东麓,海拔约400米。梵净山在历史上曾有三山谷、九龙山、月镜山等多种称谓,明代以后始称梵净山。

梵净山是武陵山脉的主峰,是乌江水系和沅江水系的分水岭,最高峰凤凰山海拔2570米。远眺金顶极像农家蒸饭用的炊器-甑子,所以黔东一带以谐音称之为“饭甑山”。该山,植被保存完好,地层极其古老,形成于元古代震旦纪,距今大约十至十四亿年。有八条河流发源于此,有九十九溪放射分流,处处如画,奇景遍地,具黄山之奇,峨嵋之秀,有“天下众名岳之宗”之誉。据说,每当雨后初晴之际,往往显现佛光幻影,好似神佛显灵

梵净山集佛教圣地、人间胜景、生物宝库于一身。自明朝起,广修梵宇,成为著名的佛教圣地,“进香男女,时往时来,若城市然”,久盛不衰,尊为“梵天净土有“弥勒道场”之称。与文殊道场五台山,普贤道场峨眉山,地藏道场九华山,观音道场普陀,并称“中国五大佛教圣地”。盛期有4大皇家寺院:承恩寺、朝天寺、天庆寺和护国禅寺,以及48觉寺(脚寺),分布在西麓的有:白云寺、太平寺、钟灵寺、洞德寺;分布在东麓的有:坝梅寺、香山寺、观音山寺、水源寺、法华寺、回龙寺、罗蒋寺、回香阁、鱼泉寺、云落寺、青龙寺、兴隆寺、过江寺、回龙寺、觉华寺、江口寺、兴隆寺、海马寺、青微寺、天津寺、诸天庙、行祠庙、行司庙、迎恩寺、落佑寺、石万庙、太平寺、圆通寺、回龙寺、莲花寺、镇江寺、大坳寺、地母庙、观音阁、大兴寺、龙津寺、西岩寺、玉泉寺、中山寺、天池寺、青云寺、朝阳寺(江口县)、朝阳寺(松桃)、天马寺。

此景此情,令人遐想万千,心荡神迷,去之若渴。

5日,随梵净山考察组从峨岭镇出发,同行的有韩裕丰、林钧枢、孔庆征、李明森、汤火顺、邹国础、杨云、李明华、赵奇僧等。途中,脚下流水潺潺,清澈见底,两岸时有高山峡谷,悬崖绝壁;时为低山缓坡,梯田草地;裸露地段,石牙发达,藤刺灌丛比比皆是,以蔷薇、悬钩子、黄茅、菅草为主,局部可见马尾松和杉木林。村寨四周,竹林环绕,犹如“世外桃源”。至张家坝住宿,海拔约800米。印江支流从该坝流过,水大流急,浪花滚滚,飞舞四溅。

6日,循肖家河畔的羊肠小道前进,突见一株挺拔大树,枝繁叶茂,生机盎然,达30来米,树干粗壮,胸径约2.8米,被当地奉为“神树”。此树学名为贵州紫薇,属千屈菜科,在北京公园所见的紫薇,通常为灌木或小乔木,与前者同属不同种。继续登山,行至1080米的苏家坡,自然景观与前大不相同,多为板岩,常绿阔叶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处处可见,主要树种为红栲、桢楠、润楠、甜槠、刺包米槠、多穗石栎、水青冈等。至护国寺,海拔1300米,住宿。该地原有护国禅寺始建于宋建炎三年(1126年),历尽沧桑,几经毁建,直至大跃进时,庙宇全部拆毁,仅存遗址。眼前荒湮蔓草,断瓦颓垣,但其周围依然绿荫掩映,郁郁葱葱。

7日,就地考察。雨时停时下,远观,乌云翻滚,森林时隐时现;近处,浓雾阵阵袭来,犹如雾水沐浴,疑似遁入混沌世界。

8日,至1700米,见一座破庙-钟灵寺,周围皆箭竹灌丛或草丛。该寺始建于明永乐十六年(1418年),当年曾盛极一时,眼下仅见断墙、残碑。至1900米,转为山脊,路宽不足一米,名曰“鱼脊梁”,两侧陡峻异常,谷深可达250米。我们低头慢步,小心翼翼,无暇左顾右盼。沿途人迹罕见,没有旅游者,没有朝圣者,偶尔可见肩背竹篓的当地农民。山坡,常绿阔叶林密布,树冠呈圆帽状,闪闪发亮。山涧,朵朵白云,有的在空中飘逸,有的在林冠翻舞,变幻莫测,美不胜收。脚下,不时有薄云随微风飘过,似履云飞天,如神仙遨游。至2000米时,山脊两侧遍布杜鹃、青冈栎等组成的苔藓矮林,松萝满枝,长短不一的丝状体,颜色或绿或黄,随风肆意荡漾,翩翩起舞,似在迎客。一路考察、赏景,来到犹如利剑劈成的“剪刀峡”,这是登顶的必经之路,仅有一肩之宽,我们鱼贯而过。到达山顶,举目四望,无房无舍,昔日庙宇已成残垣断壁,夜间只好栖身“叫化洞”-一块巨石遮盖下的凹穴。夜间燃起篝火,轮流值班,以防野兽袭击。是夜,风清月朗,繁星满天,山林寂静,万籁无声。

9日,来到梵净山顶峰,有一千枚岩构成的孤峰绝壁-金顶,突兀而立,挺拔峻峭,犹如擎天柱,高约50米。环顾四周,皆为草地,林木稀少。考察之后,顺东南坡而下,进入沅江水系,山路两旁,林海茫茫,谷溪纵横,风光旖旎,诗意浓浓。之后原路返回。

13日,来到沿河县。该县古称“务川”,县城位于乌江之畔,海拔250米,素有“黔东北门户,乌江要津”之称。春秋时属巴国南疆;民国三年始称沿河县;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曾属贺龙、关向应所建的黔东革命根据地。

15日,来到乌江码头。乌江发源于贵州省境内威宁县香炉山流经黔北、川东南,注入长江。流经之地,相对高差大,切割强,水流急,多谷狭、险滩,有“天险”之称。

登船北行,顺水而下。至黑瀬转向西北,未几,进入黎芝峡。该峡,河道曲折,山重水复,不时展现出形态各异的奇山怪石,有的像神龟、有的像老鹰、有的像卧犬、有的像骆驼、有的似佛指、有的似香炉、有的似草帽、有的似金箍棒、有的似妙龄女郎,个个惟妙惟肖,秀美多姿,令人目不暇接。两岸石壁,犹如刀劈斧削,雄奇险俊。峭壁间,飞泉倾泻,水沫四溅,银光闪烁,洒脱飘逸;绝壁上,绿树挺拔,铮铮屹立,根入岩缝,曲如盘蛇;绝壁下,纤道蜿蜒,江水咆哮,木船飞驰。至思渠,江面开阔,转为北行,进入银童峡。该峡逶迆婉转,峰回岸转,如进迷宫;江面时而窄狭,水流湍急,惊涛拍岸,船行如箭;时而宽阔,水流平稳,碧波荡漾,船如步履。将至土坨子时,进入土坨峡。该峡山高、水深、谷幽。西岸有一土家族古寨,吊脚楼建筑独特;两岸峻峰对峙,竹林成片,古树参天,群猴攀树附藤,啼鸣嘶叫,搔首弄腮,憨态可掬。到达四川省酉阳县龚滩镇时,天色已晚,下船,步入龚滩古镇,住宿。该镇属于四川省,地处乌江东岸,与其支流阿蓬江交汇处,海拔250米。有西秦会馆、巨人梯、鸳鸯楼、冉家院子等景点河对面,峭壁上有蛮王洞,相传孟获曾藏兵于此。洞口高30米,宽12米。岩洞左侧岩壁上,有惊涛拍岸四个大字,笔锋遒健。据说,洞内供奉蛮王像;清代时,每逢朝拜蛮王日,即农历正月十五,香客云集,香烟缭绕。江中滩险,水急浪大,历经千百年冲刷侵蚀,礁石造就成各种形状:似蕈类、似浪花、似莲花、似烛台、壶穴、似棋盘,景观奇特,乃岁月之见证。

16日,上船,继续顺水北行,出土坨峡,来到达洪渡镇。该镇地处大娄山与武陵山脉之间,位于乌江与其支流洪渡河交汇处。其历史悠久,古名洪杜、洪都,为古代入黔第一重镇。此地,山峦起伏,沟谷纵横。河流两岸,奇峰对峙,悬崖壁立,怪石嵯峨,溶洞幽深,飞瀑四溅,银泉淌流

18日,乘船离洪渡,原路返回,沿乌江逆水而上,至龚滩,上岸逛街。镇内封火墙别具一格、石板街古朴典雅、古朴幽静的四合院、吊脚楼形态各异,为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堪舆丽江古镇媲美。

924日,野外工作结束之后,返回贵阳,途径遵义,来到老城区子尹路,参观遵义会议会址”。会址为两层楼房,中西合璧式,砖木结构,高12米,建于20世纪30年代初,原为国民党师长柏辉章的私邸。红军长征到达遵义后,这里设为红军总司令部驻地。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即著名的遵义会议在此召开。楼内陈列有:遵义会议会议室、军委总参谋部办公室、作战室、机要室、周恩来、朱德和康克清、刘伯承、叶剑英、彭德怀、杨尚昆、彭雪枫、张云逸等领导的办公室兼起居室。主楼大门正中,高悬毛泽东题写的“遵义会议会址”黑漆金匾。楼南侧为四合院,楼与院之间有一座青砖牌坊,上方两面分别镶嵌有“慰庐”和“慎笃”大字。

1125日,回到贵阳。开始了为时2个月的科考总结。期间,常去河滨公园散步。该公园在南明河畔,河水清澈,绿柳低垂,楼台亭榭点缀其中,是居民晨练、溜鸟、对弈、休憩的好去处。不远处,有黔明寺和甲秀楼。黔明寺始建于明末,重建于清乾隆年间,贵州佛教分会所在地,是贵阳佛教活动的重要场所。主要建筑有:弥陀殿、地藏殿、藏经楼等。弥陀殿供奉阿弥陀佛像,是举行佛教仪式的主要殿堂;藏经楼,藏有宋版影印《碛砂藏》和《频伽藏》。期间,再游花溪公园。

29日,前往安顺收集资料,入住位于虹山水库之畔的招待所。安顺地处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地带。春秋战国时期,先后为牂牁国和夜郎国首邑。有“屯堡文化之乡”、“蜡染之乡”之美誉。

清晨来到虹山水库散步。堤坝宽阔,绿树成荫,幽静清新;库中水质清澈,远山近水,湖光山色,是休闲健身的好地方。据当地干部介绍,无产阶级革命家王若飞出生此地,城内北街174号为其故居。翌日,前往参观,进入四合院说明来意,参观询问。该故居为清代,王若飞曾祖父所建。院内方形石板铺地,房屋为木质结构,顶部覆盖青瓦,具有清代民居风格。据悉,改革开放后,于1982年“王若飞故居纪念馆”建成开放。

12贵州考察总结工作结束,与与李继由、汤火顺、陈根富一道,赴云南省昆明市收集资料。云南地处云贵高原西南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多高山、胡泊。战国楚时为滇国地,汉属益州,唐为南诏地,宋为大理地,清始为云南省。昆明为云南省省会,三面环山,南濒滇池,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温差较小,干湿季分明,草木长青,四季如春,享有“春城”之美誉。

12日,到达昆明,海拔1890米。天高云淡,阳光明媚,空气清新、两旁银桦郁郁葱葱。天气不似北京冬天之寒,亦不如北京春天之暖。

13日,乘公共汽车,来到西山脚下。西山,古代亦叫碧鸡山,坐落在滇池西岸。远眺群峰,状似卧佛,故也叫卧佛山;自然景观奇秀,人文景观独特,誉享中华。

一路攀登,两旁森林茂密,松苍,竹翠,遮天蔽日。先至华亭寺。该寺建于元代,五百罗汉姿态各异,栩栩如生。而后继续登阶而行,来到太华寺。寺周古杉苍劲,寺门外有一高龄的银杏,粗壮伟岸;寺内天王宝殿、大雄宝殿等建筑群,层楼飞阁,气派非凡。经过布满苍松翠柏的音乐家聂耳墓,来到西山绝景-龙门三清阁。沿石阶而上,殿阁层叠,石经岩壁遍布,道教精美石刻。石道位于断层南侧,下临绝壁。道中石坊-达天阁之上,书有“龙门”二字。进入龙门,为一小巧玲珑的半圆形月台。登台远眺,浩渺滇池尽收眼底,平畴沃野,云蒸霞蔚,白帆点点,海鸥飞舞,如诗如画,心旷神怡。近看,万丈深渊,使人头晕目眩。惊回首,但见石室之上,有副对联:举步维艰,要把脚跟站稳;置身霄汉,更宜心境放平。横批:天临海镜。所书恰如其分,着实令人感叹。

14日,前往昆明北郊龙泉山麓黑龙潭地区,到中科院植物所昆明分所收集资料。之后,第一次参观昆明植物园。走马观花,浏览了温室区、树木园、茶花园、杜鹃园、蕨类园等。

下午,顺路北行,到黑龙潭漫步。黑龙潭为昆明又一道教胜地。园内有两个水池,一个水深,面积较小,水色墨绿,叫黑龙潭,又称清水潭;一个水浅,面积较大,水色微黄,叫浑水潭。两池之间有一石桥相连。据说,清、浊两池之水互不相融,游鱼亦不过界,颇有传奇色彩。潭西有明清黑龙宫,潭北为元代龙泉观;观内北极殿前,东有唐代梅花,西有明代山茶花,中为宋代柏树,合称黑龙潭“三异木”,全球绝无仅有。园中有一清代对联:“两树梅花一潭水,四时烟雨半山云”,画龙点睛,凸显了景观特色。

17日,前往坐落在鸣凤山的金殿。此处为昆明又一个道观景区。进入山中,森林茂密,攀石阶而上,过仰仙桥、经三座“天门”,到太和宫。入寺,过棂星门,见一砖城,步入其内,迎面看到金殿。名曰金殿,实为青铜铸成,为清朝平西王吴三桂所建;其高度虽不及北京万寿山金殿,但保存更为完整。殿内,高悬一把七星宝剑,殿外廊中木架上,竖立着一把大刀,长达2米,重约6公斤。相传此二兵器均为吴三桂遗留之物。行至山巅,视野开阔,遗憾的是,大气能见度极低,只有茫茫雾海云山。据说,现在此处有一钟楼,是改革开放之后的仿古建筑,不是古迹。但楼内大钟,确属明朝永乐年间铸造,不过并非太和宫原物。

21日,天气晴朗,闲暇无事,陪同事再次前往金殿。阳光下,金殿光彩夺目,更为辉煌灿烂;站在鸣凤山顶,四下观望,心旷神怡,弥补了数日前的缺憾。

期间,到市中心逛街,至正义路与金碧路交汇处,有牌坊二座,东为金马坊,西为碧鸡坊。二坊相隔数十米,始建于明朝宣德年间,均为门楼式木构牌坊,飞檐翘角,雕梁画栋,精美绝伦,为昆明闹市胜景。

据说,金马碧鸡坊的设计非常巧妙,60年会出现一次“金碧交辉”的奇特景观,即:碧鸡坊的落日余晖投影与金马坊的升月银光投影互相交接。几百年前,在数学、天文学和建筑学方面,造诣就如此之深,不得不令人敬佩。

23日,从昆明出发,乘汽车前往成都。

25日,途径黔西北的草海,海拔约2200米。草海是我国三大高原湖泊(草海、滇池,青海湖)之一,是贵州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泊。有“高原明珠”、“鸟类王国”之美誉。湖周属高原缓丘,地形开阔,地面平坦。水域周边,为浅水沼泽、莎草草甸。尽管天气寒玲,仍有鸟类飞翔。水禽种类颇多,以黑颈鹤最为珍贵。

27日,赤水河,进入四川叙永县,夜宿赤水镇,海拔660米赤水河发源于云南省镇雄县,河水颜色赤黄,含沙量高。赤水镇很小,民居为木壁瓦舍,镇东、西东两侧,群峰屹立,险峻陡峭

28日,来到位于长江东南岸的纳溪,海拔280米。自此进入盆地,地势平坦。继续北行,来到蓝田坝,见大片龙眼树林。再前行,再次来到达长江岸边,江面宽阔,流速缓慢。江上无桥,人、车上船,摆渡过江,到达泸州市,海拔260米。市区有报恩塔,俗称泸州白塔,始建于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年),砖石结构,重檐八角七级,顶立金属刹,高33米。城北有鼓楼,建于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高20米,4层,砖结构,底部呈正方形,顶部5个尖塔。

29,到达成都。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664-1089357.html

上一篇:回忆录:《淡淡人生亦有痕》 观光游览篇(3)
下一篇:回忆录:《淡淡人生亦有痕》 观光游览篇(5)
收藏 IP: 123.113.41.*|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0: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