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德哈勒科考记
1984年5月,参加中国科学院地植物学考察组,赴民主德国考察,组长:郑慧莹,组员:陈灵芝、杜占池。
民主德国,即德国统一之前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境内水系发达,湖泊众多。北部为平原,南部为丘陵山地;地带性植被为落叶阔叶林,现状以人工针叶林面积最大。
27日,乘机离京,到莫斯科转机。28日,飞至民德东柏林,海拔约50米。市区,绿地遍布,林木茂盛。前往使馆途中,经柏林墙,即“反法西斯防卫墙”,此乃德国分裂的象征,亦是美苏冷战的重要标志。
29日,乘车西南行,跨过易北河,来到海拔不足200米的哈勒。
30-31日,访问位于萨勒河畔的哈勒大学。地植物研究所所长等介绍全所及实验生态学研究情况。然后参观实验室、实验田和植物园。植物园种植有:地中海植物、热带植物、高山植物、水生植物、濒危植物、兰科植物、蕨类植物、杜鹃花科植物、仙人掌科植物等,共约11000万种。
6月1日,参观哈勒景观和自然保护研究所。该所主要研究动、植物的自然保护,下设耶拿、波茨坦、德累斯顿、德绍等5个研究站,以及2个研究室,分别研究矿区植被的恢复和农业耕作对植被的影响。此外,设有700多个保护区。保护区分为景观保护、自然保护和文物保护3类:。
2日上午,西行,进入哈茨山区,来到位于威悉河和易北河之间的自然保护区。此地,森林茂密,参天蔽日,沟谷纵横,溪流潺潺,风光优美,空气清新。常见树种有:云杉、铁杉、赤松、山毛榉、栎树、桦树、杨树等。林下多蕨类和苔藓。
下午,前往位于山区的奎德林堡。古城堡具有900年历史,原为国王狩猎行宫,庄严肃穆,富丽堂皇,保持着中世纪风貌。远眺,群山绿色苍茫,河水蜿蜒,红顶房屋点缀其间,天空湛蓝如洗、白云飘逸,宛如一幅优美的画卷。
3日,在哈勒进行考察小结。到市区散步,行人寥寥,中世纪教堂和城堡云集,古色古香,充满诗情画意。
4日,西行,来到小哈茨山,考察盐矿、铜矿开采后植被的恢复情况,参观石灰岩洞。之后,登上高达95米的电视台塔,稍事休息,极目四望,心旷神怡。
5日,北行,来到Steckby生物研究站。该站建于1935年,主要研究动物和鸟类的分布动态及其生长状况。此外,还研究森林生长量及其演替动态。
下午,先在站内参观,而后考察易北河北岸的自然保护区。人工林多为赤松,自然林为栎、桦混交林,林间草甸以禾本科植物为主。河滩林主要种类有杨、栎、槭、榆等。
6-8日,来到德绍研究站。连续2天在易北河南岸,考察德绍研究站所属的自然保护区,参观植物与动物群落演替样地。下午,返回柏林。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8: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