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zhanchi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uzhanchi

博文

科考之情在春城 精选

已有 717 次阅读 2024-12-23 08:49 |个人分类:科考科研笔记|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科考之情在春城

 

第一次去昆明,是1964年12月。自此与其结下不解之缘,之后又去过13次

昆明,亦称春城,云南省会,四季如春,山水绮丽。工作之余,遍游山水名胜。大观楼长联,举世无双;西山滇池,驰名遐迩;黑龙潭“三异木”,绝无仅有圆通山铜佛殿独一无二鸣凤山金殿,名不虚传安宁温泉天下第一。景点甚多,不胜枚举。

在春城,曾前往研究所搜集资料,曾走访政府有关部门,曾与虫胶厂工人并肩劳动,曾与同行交流学术,曾与老友欢度春节,曾与队友同室伏案工作、携手游玩赏景。当地人民的热情,老朋友的盛情,同行的挚情,与队友的感情,昆明市的风情,无不深植心底,至今铭记在心。

 

第一次到昆明:

1964年12月中国科学院西南队贵州分队野外考察与室内总结结束。

8我与李继由、汤火顺、陈根富离贵阳,坐火车,转汽车,12日昆明入住云南饭店,为即将开始考察的中国科学院西南地区综考队川滇接壤分队搜集资料

13日,周日,我们来到西山脚下。西山,古代又名碧鸡山,坐落在滇池西岸。远眺群峰,状似卧佛,故也叫卧佛山;自然景观奇秀,人文景观独特,誉享中华。

一路攀登,两旁森林茂密,松苍,竹翠,遮天蔽日。先游元代华亭寺,殿内供奉三世佛,两壁五百罗汉姿态各异,栩栩如生。再游太华寺。寺周古杉苍劲,寺门外有一高龄银杏,粗壮伟岸;寺内天王宝殿、大雄宝殿等建筑群,层楼飞阁,气派非凡。经过布满苍松翠柏的音乐家聂耳墓来到西山绝景-龙门三清阁。沿石而上,殿阁层叠,南侧下临绝壁北侧遍布石经石刻。石坊达天阁上书“龙门”二字。进入龙门,登台远眺,浩渺滇池尽收眼底,平畴沃野,云蒸霞蔚,白帆点点,海鸥飞舞,如诗如画,心旷神怡。近看,万丈深渊,使人头晕目眩。惊回首,但见石室之上,有副对联:举步维艰 要把脚跟站稳置身霄汉 更宜心境放平。横批:天临海镜。所书恰如其分,着实令人感叹。

15日,李继由一先后到院植物所昆明分所和云南省畜牧研究所收集资料植物所位于昆明北郊龙泉山黑龙潭地区,其前身是云南省农林植物所,成立于1938年。1950年始划归中国科学院,所名几经更改,1962年称为中国科学院植物所昆明分所,时任所长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吴征镒。我们请草地植被生态专家欧普定给我们介绍了全省的植被概况、草地分布及其利用现状,而后参观了植物园。中午,品尝了色泽艳丽、咸甜香辣的云南特小吃-炒饵块。

下午,北行,到黑龙潭漫步。黑龙潭为昆明又一道教胜地。园内有两个水池,一个水深,面积较小,水色墨绿,叫黑龙潭,又称清水潭一个水浅,面积较大,水色微黄,叫浑水潭。两池之间有一石桥相连。据说,清、浊两池之水互不相融,游鱼亦不过界,颇有传奇色彩。潭西明清黑龙宫,潭北元代龙泉观龙泉观内北极殿殿前,东有唐代梅花,西有明代山茶花,中为宋代柏树,合称黑龙潭三异木”,全球绝无仅有。园中有一清代对联:“两树梅花一潭水,四时烟雨半山云”,画龙点睛,凸显了景观特色。

17日,与汤火顺一道,前往云南省畜牧研究所。该所位于龙泉镇青龙山一带,建于1959年,是畜牧科学综合科研机构。畜牧专家李树清我们介绍了云南畜牧业状况、家畜品种以及草地管理经验,提供了不少有关资料。中午,一起见识了云南的另一特小吃-过桥米线。饭后,来到坐落在鸣凤山金殿金殿又名铜瓦寺,为昆明又一个道观景区。进入山中,森林茂密,攀石阶而上,过仰仙桥、经三座“天门”,到太和宫。入寺,过棂星门,见一砖城,步入其内,迎面即是金殿。名曰金殿,实为青铜铸成,为清朝平西王吴三桂所建;其高度虽不及北京万寿山金殿,但保存更为完整。殿内供奉真武铜像,上悬七星宝剑一把,旁有明代青铜古钟一座。殿外廊中木架上,竖立着一把大刀,长达2米,重约6公斤。相传此二兵器均为吴三桂遗留之物行至山巅,视野开阔,遗憾的是,大气能见度极低,看到的茫茫雾海云山。

其后数日,去了昆明农林学院、畜牧局、情报所等单位,收集了许多科研、生产资料及统计数据。每次都是乘兴而去,满载而归。

21日,天气晴朗,闲暇无事,陪李继由再次前往金殿。阳光下,金殿光彩夺目,更为辉煌灿烂;站在鸣凤山顶,四下观望,心旷神怡,弥补了数日前的缺憾。

 

第二次到昆明:

1965年参加中国科学院西南地区综考队川滇接壤分队。综考会的成员有:李龙云、孙鸿烈、朱景郊、张耀光、李继由、沙万英、田济马、王联清、杜占池、李辑光、汤火顺、李实喆、张烈、陈振杰、章铭陶、李宝庆、李杰新、鲍世恆、陈根富、李百浩、朱忠玉、鈡烈元等。

3月31日,到达昆明,入住翠湖饭店。饭店坐落于五华山西麓,翠湖公园之旁。翠湖之水为城东北“九泉所出”。园内,唐堤横贯东西,阮堤纵通南北。湖畔,花草繁茂,垂柳成荫;湖中,荷叶满塘,碧波潋滟;亭台楼阁精巧玲珑,犹如春城美玉。每日工作之余,湖边漫步,谈笑风生,疲劳顿消。

4月上旬,全体队员云集昆明,各专业组和任务组召开会议,拟定详细考察提纲和考察路线,同时请云南省计委、人委介绍情况。此间,还先后去农垦局、畜牧局、畜牧所、植物所、计委等单位收集资料。此,曾观看闻名遐迩的云南民族歌舞-昆明花灯。该剧载歌载舞,欢快流畅,声情并茂,情景交融。精彩的演出,增添了我对云南的热爱和情谊。

 

第三次到昆明:

1967年8月,中国科学院紫胶考察队第一次出队。

11日杨绪山凌锡求、林钧枢、赵维城、李明森、候光良、李立贤、韩裕丰、赖世登、王联清、黄瑞复、杜占池、朱忠玉、陈斗仁宋世廉、刘举鹏等一行20人,达昆明下榻云南饭店

12-19日,队内交流情况,阅读有关资料,讨论近期任务参加“云南省紫胶工作会议”。

20日周日,全体人员前往西山一游。

21-28日,讨论考察任务、地区和方法召开民主生活会。

其后,赴野外考察3个月。

 

第四次到昆明:

1967年12月28 日,野外考察结束,回到昆明。停留2天,交流考察情况。30日,离昆明返京。

 

第五次到昆明:

1968年12月,中国科学院紫胶考察队第二次出队。

23日到达昆明住某指挥部招待所之后,去昆明虫胶厂分组轮流各车间参加劳动。

31日岁末,休息,去圆通山一游。该山又名螺峰山,位于市区北部,相对高差50余米,山色深碧,巨石盘旋,犹如螺狮,昆明动物园所在。除珍禽异兽之外,嶙峋山石、苍翠古树、名贵花木处处可见。山南峭壁之下,题刻颇多,并有元代所建古刹-圆通寺,相传清代文人、大观楼长联的撰写者孙髯曾在此隐居。寺院主要殿宇-天王殿、八角亭和圆通宝殿,皆分布在中轴线上,左右对称,布局严谨。其中,圆通宝殿富丽堂皇、气势雄伟,为寺院之中心。整个景区,青山、绿树、泉水、长廊、朱殿、彩坊交相辉映,美妙如画。该有两大鲜明特色,一是具有国内独一无二的小乘佛教庙宇-铜佛殿,其建筑由大乘、小乘和藏传三大教派的佛殿组成;二是寺内虽以供奉佛教神仙-三世佛和五百罗汉等为主,但亦雕塑有南极、三星、八洞等道教诸仙,以及代表皇帝的彩龙立柱。佛道共处一寺,可谓一帜独树。

1969年元旦,放假,前往大观楼公园游玩。公园系清代所建,南临滇池,与西山隔水相望。园中,既有明清风格的古典建筑,也有中西合璧的现代景观。不同风格的园区之间,以桥、堤、廊相连,集湖水、小溪、柳荷、回廊、石桥、曲堤、楼阁、亭堂、碑刻为一体,相互映照,景色绝佳。近华浦是园内主要景区,大观楼是近华浦的主体建筑,前门柱上,有清代乾隆年间陕西人氏孙髯1744年所写旧句,光绪年间赵藩刻制长联

 

五百里滇池 奔来眼底 披襟岸帻 喜茫茫空阔無边 看東骧神骏 西翥灵儀 北走蜿蜒 南翔缟素 高人韻士 何妨選勝登臨 趁蟹嶼螺洲 梳裹就風鬟霧鬓 更蘋天葦地 點綴些翠羽丹霞 莫孤负四圍香稻 萬顷晴沙 九夏芙蓉 三春楊柳

 

数千年往事 注到心头 把酒凌虚 嘆滚滚英雄誰在 想漢習樓船 唐標鐡柱 宋揮玉斧 元跨革囊 偉烈豊功 费盡移山心力 儘珠簾畵棟 卷不及暮雨朝雲 便断碣殘碑 都付舆蒼煙落照 只赢得几杵疏锺 半江渔火 两行秋雁 一枕清霜

 

以往在寺庙所见对联,通常二、三十字,短者不足10字,长者不逾百字,该联长达180字,实属罕见。读之,朗朗上口,气势磅礴。上联写景,绮丽壮观,心旷神怡,下联抒情,寓意深刻,发人深省。连读二篇,不忍离去,于是掏出考察笔记,抄在扉页。该长联文采彪炳千秋,后人称赞不已。清代宋湘撰联赞曰:“千秋怀抱三杯酒,万里云山一水楼”;现代才子郭沫若咏诗称誉:“长联犹在壁,巨笔信如椽”。诸如此类的诗联,益发增添了长联的魅力。大观楼亦因此而誉满神州,名扬四海。尽管其后字数更多的长联不断涌现,如:张之洞的洞庭湖屈原香妃祠联,400字;钟云舫的成都望江楼联和江津县临江城楼联,分别212字和1612字;李善济的青城山建福宫联,394字;以及当代玉虚居士的攀枝花观音岩联,1884字;李良辉的武胜松涛楼联,3800字;以及当今最长对联-赵晓光的《爱我中华》,66666字。尽管如此,就撰联时间和楹联水平而言,孙髯的大观楼联被誉为天下第一长联”,至今仍然当之无愧。

 

第六次到昆明:

1969年9月20日,紫胶考察队野外考察结束,回到昆明。

10月14日,前往昆明西郊玉案山花红村,参观中国科学院西南动物研究所。该地山清水秀,峰峦清幽,好似世外桃源,是个从事科学研究的好地方。附近有筇竹寺和花红洞。筇竹寺是佛教禅宗传入云南的第一寺,始建于唐宋年间。因不开放,无缘参观。据介绍,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华严阁、天王殿、天台莱阁、梵音阁、祖师殿、伽蓝殿等,内有五百罗汉塑像。花红洞所在地,原有法界寺,现已荡然无存,仅残留有一块地界碑和一株古枇杷树。

 

第七次到昆明:

1970年2月,中国科学院紫胶考察队第三次出队。

5日,除夕,抵达昆明,不见其他队员到来。不日,前去拜访家住昆明的同事黄瑞复,方知出队时间推迟到了2月中旬。我与老黄夫妇一起,包饺子、炒菜、聊天,度过了愉快的一天。其后几天,无所事事,重游西山、圆通山、翠湖公园等景点。

春节过后,队员陆续来到位于昆明市区西南、滇池之西的安宁温泉宾馆。宾馆位于螳螂川东岸,泉水源自玉泉山石灰岩壁,引入浴室。浴池清如碧玉,泉水由底上涌,接连不断;入汤沐浴,温度适中,柔和舒爽。庭院池边立有“天下第一汤”刻石,据说是明代文人杨慎所书。宾馆周边,景色秀丽,绿树成荫,江水滔滔,泉水潺潺,是绝佳的工作与疗养胜地。

 

第八次到昆明:

1970年4月13日,紫胶队滇西考察结束,回到昆明。

14日,我与韩裕丰等,带着采集的植物标本,到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向学部委员、所长吴征镒请教。没用多长时间,吴先生就全部说出了植物种名,并将中文名和拉丁名写在纸上,其中有的标本,无花、无果,很难辨认。真使我们佩服之至,惊叹吴先生在植物分类学方面的深厚功底,精湛研究和超群记忆。

17日,全组人员来到洱海之滨,参加全市围海造田劳动。工地人山人海,你来我往,热火朝天,有的挖土,有的挑担,有的筑堤,有的排水,场面热闹非凡。我们用铁锹挖土,用箩筐挑土,一天下来,有的肩膀红肿,有的腰酸背痛,有的手掌磨出了水泡,但大家心情十分愉快,因为自感既得到了锻炼,又为云南生产“战备粮”做出了些许贡献。直到八十年代,才意识到这是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悔恨当初没有生态系统的观念。

 

第九次到昆明:

1970年7月11日,紫胶队黔南考察结束,再次来到安宁,入住温泉宾馆,进行大总结。

期间,曾前往曹溪寺参观该寺位于螳螂川西岸,与宾馆隔河相望,距宾馆只有一公里之遥,是云南名刹,与“天下第一汤”温泉相映成趣。我们信步过桥,沿山南行,来到松柏掩映的曹溪寺。遗憾的是,只能外观,不能入内,因为当时将其视为“四旧”而被关闭。据说,寺中大雄宝殿内供奉的观音、文殊、普贤三圣像,为宋代木雕,国内少见。而后,南行,道旁苍松翠柏,环境清幽寂静,其间有一小小碧潭,潭水清澈见底,犹如珍珠的水泡,从潭底串串上升,冒出水面,故名珍珠泉。时有游人将硬币投入泉内,嬉笑玩耍,妙趣横生。

 

第十次到昆明:

    1987年参加中国科学院西南地区资源开发综考队,赴云南考察。畜牧草场组的成员有:黄文秀、田效文、杜占池、孙庆国、钟华平、梁飙。

4月9日,到达昆明,入住翠湖宾馆。

10日,去云南省畜牧局收集资料。该局设在云南省人民政府所在地-五华山。五华山海拔约 1930 米,为蛇山之余脉,是昆明城区的制高点,在翠湖宾馆东南,相距不远。山上主要建筑为五华楼,乃省政府办公室。收集资料之后,从南下山,正对正义路。近看,街道纵横交错,建筑鳞次栉比;远望,西山、滇池,历历在目。

11日,请云南省畜牧局有关同志介绍情况。

12日,熟悉文献资料。傍晚,到云南大学家属宿舍,拜访原综考会老同事、老朋友,现云大遗传教研室教师黄瑞复。多年未见,倍感亲切。俩人从家庭谈到工作,从综考会谈到云南大学,从资源生态谈到遗传育种,从“文革”谈到改革开放,从紫胶考察谈到草地调查,从饲用植物谈到有害杂草飞机草和紫茎泽兰。无所不谈,言语投机,思想合缘。

13-15 日,到食用菌研究所翻看植物标本,到省情报所等单位收集资料。其后,先后拜访了原西南队接壤分队队友、同行、昆明农学院教师李琼华及原西南队贵州分队队友、同行现中国科学院昆明生态所庞金虎。期间,还请草地专家武丕琼成绍先,介绍了云南省草场普查、草场资源、饲用植物、饲料资源开发及重点地区草场建设等情况。

 

第十一次到昆明:

1987年4月25日,畜牧草场组考察西双版纳、思茅地区结束,回到昆明,入住昆明学生公寓。整理考察资料。

 

第十二次到昆明:

1987年5月4日,畜牧草场组考察昭通地区结束,返回昆明,入住昆明学生公寓。整理考察资料。

 

第十三次到昆明:

1987年5月18日,畜牧草场组考察大理、保山、德宏结束,复回昆明,入住昆明学生公寓。

19日,去省畜牧局,了解全省人工牧草种植和天然草地利用情况。

20 日,来到云南大学,请生物系的黎老师介绍作物生态研究内容与进展。

 

第十四次到昆明:

1987年5月25日,畜牧草场组考察曲靖地区结束,返回昆明,入住昆明学生公寓。

26日上午,来到黑龙潭院昆明植物所拜会原综考会同事梁荣彪,一起参观了山茶园、木兰园、杜鹃园、百草园、水景园、温室区等植物园区。园中大量珍稀濒危植物、药用植物和名贵花卉,与中院北京植物园比较,各具特色下午,先游大观楼,后到云南大学,再次拜会黄瑞复。两人在云大校园漫步,边走边聊,并在钟楼前合影留念。

27日,搬到云南饭店住宿。到省情报所搜集资料。

28日,整装待归。下午,到圆通公园散步。

29日,乘飞机回到北京。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664-1465601.html

上一篇:世界最大圆拱门-巴黎凯旋门
收藏 IP: 123.116.2.*| 热度|

7 尤明庆 许培扬 高宏 宁利中 王从彦 朱晓刚 刘进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14: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