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秀江安全沉思录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mhua 致力于安全理论研究和现场实践,志愿做安全生产领域的袁隆平。

博文

孔乙己严谨的治学精神对当代学者的启示

已有 5428 次阅读 2012-11-10 21:03 |个人分类:工作札想|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严谨, 孔乙己, 学术语言, 准确表达

        1、孔乙己治学严谨
        鲁迅笔下的孔乙己一直以来被大家看做旧社会穷酸秀才的迂腐,但我也觉得我们该转变一下看法了。孔乙己作为旧社会知识分子的一个缩影,其实他身上凝结了旧有知识分子的严谨。
        一个重要的体现在于:当别人骂他“偷书”时,他反驳道:“是窃书,不是偷书”。记得小时读到这里只觉得好笑,语文老师在这个地方也没深究,当时上上下下都觉得这个家伙真是十足的迂腐:偷就偷了吗,还窃书,有什么区别吗!若干年后的今天,我终于知道此话有深意。在传统文化中从字的本义看,凡是带“俞”的实际上多与性快感有关系,如愉快的愉,指的是心里上类似性快感的那种状态,榆钱儿吃了也会有让人愉快的功能,而古时“偷”更多是指偷人、偷情。正因为如此,书怎么能“偷”呢?!就该是“窃”吗!人家孔乙己先生没说错啊!于此可见,孔乙己先生对问题的表述才是准确的。另外,人家孔先生还知道“茴”字有四种写法,可见对文字研究之深啊。
        所以我们是不是该改变一下对孔先生的看法呢,他的治学精神和饱学的才识是可敬的,而不是可憎的,可憎的是他老人家赶上了一个万恶的旧世界,把这么一位优秀人才给荒废了。如果赶上当今盛世,他应该是位响当当的饱学之士,兴许也会著作等身,点儿壮的话没准会获诺奖呢。
        2、启示
        随着时代的变迁,象“偷”这样的词会越来越脱离原意,人们慢慢不再追究其本意了,反正大众都那么用自己也随众呗,这样做一点问题都没有,否则别人还不把你当外星人看待。
        但是,任何词语都有它的时代性特征不假,但是不是要对词语进行准确的界定得视使用者身份和用途而定。
        如果是普通大众,或者进行的是一般性的交流,那么只要你能把想表达的意思表达出来同时对方也能领会你的意思,你词语爱咋用就咋用,文字和语言就是为了交流的啊。
        而作为一位学者,你要对学术问题进行最为准确、贴切的表达,弄懂你涉及到的每个词是有必要的,因为你要面对的是学术问题而不是一般的大众交流问题,你面对的问题更为复杂,复杂的东西就需要用更详尽的语言表达出来,而且你所用到的词汇也会比一般人多,要把事物的本质抓住并贴切的表达出来,一个必要条件就是你要对你所用到的关键词汇进行深究和界定,这有助于让同行准确地理解你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再去传达你的理论和观点。如果连基本的关键词大家都存在不同解读和理解,理论、方法等问题就更加难以让人接受了。
        3、对安全专业的反思
        我是读安全的,目前安全科学与工程领域,一些重要的关键词,如安全管理、管理安全、安全系统工程、系统安全工程,不安全行为等一些词汇尚未达成一致共识,统一界定这类词汇的定义是非常有必要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4287-631203.html

上一篇:2012年的第一场雪,比以往时候来得稍早一些!
下一篇:同行讨论与跨行讨论的异同分析
收藏 IP: 202.112.208.*| 热度|

4 刘钢 王振亭 张雪峰 王晓云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21: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