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秀江安全沉思录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mhua 致力于安全理论研究和现场实践,志愿做安全生产领域的袁隆平。

博文

中华民族素有主人翁“自”精神-三论安全理论本土化

已有 2410 次阅读 2021-2-26 22:49 |个人分类:安全观点|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在笔者看来,中华民族的“和”文化、“和”精神与“自”文化、“自”精神都非常可贵,可以说是民族之魂。本文从追求安全理论本土化目的出发,谈一谈“自”精神。

1.中华民族自古至今都拥有“自”精神

“自”在甲骨文中是鼻子的形象,从造字本义指的是鼻子,人们说自己的时候常指自己的鼻子,由此产生本人、自身的含义。

中华民族在与大自然的相处中,在社会实践中,深刻认识到立足自身、发展自己对生存、发展、强大的重要性,并通过不断地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形成了具有丰富内涵和强大生命力的“自”文化和“自”精神,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中最核心内容。这种文化、这种精神集中体现在传统文化典籍之中,体现在个人修为和道德追求之中,体现在中国民族数千年屹立于世界之林的整个发展历程之中,尤其是当民族危亡之际这种精神更是发挥了关键作用。时至今日,这种精神更是闪耀着绚烂的智慧光辉和强大力量,在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奋斗历程中,丰富和发展了这种精神,进行了新的理论升华和伟大实践,相继提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独立自主”、“打铁必须自身硬”等伟大思想,成为整个中华民族最优秀、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悠远浩博的传统文化孕育了内涵深厚的“自”文化和“自”精神,传统典籍处处闪耀着“自”文化和“自”精神的光辉。总结传统文化典籍可见,“自”强调了三层涵义。

“自”精神的第一层涵义是,要做自己的主人翁,要做自己的主心骨,无论一个人、一个家庭,还是一个社会组织、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皆应如此。《易传·象传上·乾》开篇就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处世也应像天一样,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这其中实际上强调了三个要素,一是强调“自”,立足自身,二是强调“强”,要发奋图强,要强壮、强大,三是强调“不息”,要永不懈怠、永不停息。三要素中“自”是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要素,是“自强”而不是“他强”,是“自强不息”而不是“他强不息”,也不是“自强休息”。应立足自身做自己的主人翁,而不是放下自我去依赖他人。

“自”精神的第二层涵义是,“自”精神是一切事业的起点,从自身做起,应首先从自身的道德情操和业务能力做起。《大学》这一彰明君子修德之学和圣王治政之道的儒家经典中充满着“自”精神,在阐述提高个人修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与治国平天下之间的重要关系时,文中讲到:“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可见,一位德艺双修的君子,首先要通过加强自身修为,按部就班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会研究、明事理、心意诚实、思想端正、道德高尚的人,才能把所在的家族管理得井井有条,才能获得经验进而有资格去治理国家。而且进一步强调“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加强自身修养是事业成功的根本。《庄子·天下篇》进一步提出“内圣外王”思想。首先得先关注自身进步,加强内心的修养,才能成为仁人君子达到内圣;也只有在内圣的基础上,才能够安邦治国实现外王,进而实现内圣和外王的统一。这其中,内圣是基础,是起点,是前提,内圣实现了,才能实现“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的人生理想。

“自”精神的第三层涵义是,工作和生活中遇到问题首先反省自己,既不能得意忘形,也不可失意忘形。《孟子·离娄篇上》中说:“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当事业暂时没有成功或者行为没得到预期效果的时候,应该反躬自省检讨自己、反省自己,通过自省,自身行为端正了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才更有利于事业的成功。在治国理政上,儒学家们更是强调要首先自省,正己以正人,如《论语·子路篇》中提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管理者自己的品行端正、做出表率,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自然会效仿你、追随你;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行为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遵章守纪),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佩服你。

2.安全理论研究需要“自”精神

我们实事求是地讲,安全理论首先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为此已经走在我们的前面至少一百年。因此,虚心学习国外先进安全理论是十分必要的。

但是,我们是不是就只需“拿来主义”、照搬照抄呢?显然不行。

(1)有些安全理论可以直接用

国外一部分安全理论或者国外安全理论的某些部分揭示的是普世规律,这些内容我们应该学习之、引进之、吸收之、应用之。

(2)另有一些安全理论不能直接用

而国外另一些安全理论或者国外某些安全理论中的某些部分揭示的是特定环境、特定时期的特殊规律,不适应或不完全适应我国的国情、企情。这种情况我们就不必、不能直接拿来用,而是学习他们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针对我们的国情、企情进行修正、验证、优化,而后转变成适应我国实际的安全理论。

(3)还有一些情况没有安全理论

我们不能否认的是,中国有些情况国外没有出现过,没有对应的安全理论能给出解释和解决。比如,我国近年来经济高速发展,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企业并存,前现代、现代、后现代的技术水平并行,导致对照西方分阶段出现的安全问题在我国同一时期交织,各类风险叠加,积累性、衍生性、变异性安全问题集中出现。这种情况西方是没有的,也不大可能有对应的安全理论给出对应的解释和解决。在这种情况下,西方的安全理论就变成了砖,而我们要做到的是建高楼大厦,建楼需要砖,但仅仅用砖是盖不成高楼大厦的。

因此,针对我国安全生产实际,开创符合我国国情、企情的安全理论,是十分必要的。这就需要国内的安全界人士继承我们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的“自”精神,探索建立本土化安全理论。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4287-1274023.html

上一篇:中华民族素有海纳百川的学习精神-二论安全理论本土化
下一篇:拿“安全”的反面词汇定义“安全”会以辞害意吗?一论新型生产安全观
收藏 IP: 183.199.94.*|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8 02: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