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常讲“知识改变命运”、“奋斗改革命运”、“性格决定命运”,等等。但今天这些似乎与“命运”的关系越来越远了。
50年代甚至是70年代出生的人,或者70年代、80年代的大学生都有一个感想,那就是“知识改变命运”。这些人中的很多人,生在农村、长在农村,靠自己的知识实力考入大学,靠国家给予助学金完成了学业,然后靠国家分配政策当上了“国家干部”。这些人现在由衷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党的培养。在当时,人们确信“好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社会也相信“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当时农村孩子的家长也基本这样教育自己的孩子:“好好学习吧,将来上大学,吃公粮,当干部”。而对当时的城里人来讲,如果学习不好,另一个改变命运的办法就是“当兵”。当兵服役3-5年后,回到自己的城市,“城市退伍办”就会给安排一个较好工作。时至今日,几乎每所大学里都还有一批退伍军人,有些甚至当上了大学的处长。
但今天这一切好像都变了。大学毕业了,找不到工作,或者客气点说找不到理想的工作。研究生毕业了,也找不到工作,甚至不如本科毕业时找的工作!一般的博士生,也不敢对用人单位提过多的条件了。文科类的博士能找到工作就不错了。军队退伍了,也基本上没有了安置,往往是一笔钱而已。今天的年轻人,靠什么来改变命运呢?综合看来,主要靠“爸爸”!有个“有能耐的爸爸”,就可以找个好工作。于是乎,这几年流行语变了:“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学得好、靠得好,不如嫁得好”。“知识改变命运”的功能越来越弱。我们更多地看到的是:富二代、官二代、英二代(精英的孩子)开始成为社会的宠儿。他们轻松拥有财富,轻松获得机会。
更为可怕的是,今天的教育越来越分化。优质教育越来越被富二代、官二代、英二代的孩子所占居,他们甚至有的是钱和“路子”去疏通关系,去上名校。可以说,这些孩子从小学、中学开始已经开始与穷人的孩子“不在同一起跑线上”。上大学、特别是上名大学的机会越来越被这些二代的孩子所占据。当然,富二代、官二代、英二代的孩子也更有机会和实力把自己的孩子送出国门,享受国外的优质教育。几年后回来,又是一个个鲜活的“海归”,他们毫无疑问又会占据社会有利地位。要命的这些将来要成为社会精英的孩子,对社会并没有太多的了解和认知,在他们心目中“钱、官、权、关系”占居更大的地位。而对乡村、对城市低层人员缺乏应有的感知。
今天的年轻人,20年后就是明天社会的栋梁和支柱。如何让他们增加对社会的了解,对下层的理解,可能是当务之急。对社会、政府来讲,也应该增加紧迫感,加大教育公平的改革力度。只有公平有序,通过自己能力换来的社会地位,才会得到认可。靠上代的传递换来的社会地位,并不为大多数人所认可。社会要加大这方面的改革力度,使现在的年轻人,不管是穷人,还是富人,都有较为平等的教育机会、工作机会和上升机会。只有这样,将来的社会精英来源才会多样化,人与人之间的沟壑才会得以消解,社会才会最稳定。
今天年轻人靠什么来改变命运,是一个小命题,但会涉及社会稳定的大问题。只有当知识、能力、奋斗等成为改变个人命运的最有力工具时,社会才是公正、公平和正义的社会。如果“金钱、关系、上代传递”成为改变命运的最主要工具,那么这个社会就有点畸形了,就会失去公平、公正、正义的基础。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20: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