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院是一所大学办学的重心所在,是一所大学组织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地方,是一所大学最为重要的二级单位。一所大学的水平往往通过其学院水平来体现,学院的管理水平也直接影响大学的办学水平。有关统计资料显示,美国大学内的教学科研实体学院的设置平均数为9个以下,英国大学不超过10个。而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大学在探索“学院制”的进程中,二级实体院系设置数普遍在20个以上,不少学校在30个左右,少数学校甚至在40个以上。如:耶鲁大学现有12个学院;斯坦福大学有7个学院;柏林洪堡大学有11个院系;柏林工业大学有7个学院;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有10个学院;巴黎第六大学(皮埃尔与玛利•居里大学)有10个学院(教学与研究单位)。设置学院最多的可能是牛津大学,有39个学院(但牛津大学的学院与其它大学的学院有较大差别)。中国北京大学有六个学部,55个学院(系);浙江大学有7个学部,36个院(系);即便是一些名称为“学院”的大学,里面往往也设置有近20个学院;清华大学有14个学院,有可能是中国大学中设置学院最少的985工程大学(没有详细对比过)。以上大学的教师人数、学生人数大致相当。
中国大学为何设置这么多学院呢?这其中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但关键的可能有以下几条:
第一,中国官本位思想。无论是中国古代社会,还是中国现代社会,“学而优则仕”基本是不变的信条。中国政府、各级官员尊重知识分子的基本方式也往往是给知识作出了封个一官半职。到目前为止,中国的大问家、大师、大牛等人,基本上都有一官半职,往往是学问越来,影响越大,官级也就越高。这种文化特征,直接影响当代知识分子的选择。大部分的知识分子还是十分乐意去当个学院院长,作为大学校长,为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也不得不设更多的学院,以满足学院“大牛”和“小牛”们的需要。
第二,中国团队精神较弱。我们常说“一个中国人是一条龙,一群中国人是一条虫”。不管我们是否同意,这一现实是存在的。我们不善于互相合作,不善于互相配合。两个大牛在一起好像基本上难以合作。为了他们的发展,有时学校不得不为他们成立学院,让他们都有个院长当当。因人而设置学院的情况,基本上在每一所中国大学中都存在。
第三,中国大学专业导向较强。建国后,我们一直在学习苏联大学的办学模式,以职业为导向,以专业为中心。每个专业就是一个学院,最多也是三、五个专业成为一个学院。虽然经过90年代末的多次合并,但中国专业设置过多的情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改观。有人戏称中国人建一个厕所需要五个专业的人员,其中至少涉及三个学院。专业多了,大牛们也就多了,都想当院长,校长为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就多设学院吧。
第四,中国大学“学部”难成正果。学院设置过多的情况已经引起中国大学领导的重视,终归现代社会是一个多科交叉的社会,学科交叉是一种趋势,也是一种必然。只有学科交叉成功的大学,才能取得较好的成绩。中国大学为此开始了一些学院设置新探索。这其中之一就是在大学里设置“学部”成为一种时尚。北京大学、吉林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等很多985工程大学开始了学部设置的探索。学部本是一个外来语,在其本来意义上,它就相当于中国大学的二级“学院”。但是,中国大学却对它赋予了新的概念、新的理念、新的追求。中国大学寄希望学部可以实现以下目标:充分实施学科综合优势,优化资源配置;去行政化,实施“教授治校”;平衡大学的学术与行政权力,学部的行政职能和学术职能相对分离,担任学部行政领导职务的人员,不再担任学术机构的职务,学术机构负责人通过竞争产生,从而逐步实现高校去行政级别的目标。但经过一年多的观察,我们发现中国大学的“学部”最多是一种“理性的神话”,而根本不是一种使命的诉求。学部没有实现设置者的理想追求,倒是多了一些学部干部。
中国大学里学院的情况看来既有文化上的原因、体制上的原因、专业设置的原因、资源分配的原因,合并大学里的学院决不是容易的事。只是学院多了,中国大学的里当官的也就多了,去行政化也就难了。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8: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