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斗的“玄科马”能够进化为和谐的“中西马”吗?
对于民国历史上的所谓“科玄论战”我了解不多,但总觉得其实就是“科学与哲学之争”。哲学是什么?世界观的学问。所谓科玄之争,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看作不同人的“哲学”观点或态度之争。
仔细一瞧,当初就有人将之视作“科哲论战”了。
据介绍,王平陵在《时事新报·学灯》上发表的《“科哲之战”的尾声》,篇幅虽小,却极有分量。此文将“科玄之争”称为“科哲之战”,即科学与哲学的关系问题,是很有见地的。围绕这个问题,他着重谈了两点:1.科学(实则科学主义的实证主义的哲学)企图排斥哲学是办不到的。2.科学与哲学是一种对立互补的关系。
“科哲论战”的话题在中国仍然历久弥新、难以回避。可叹的是,这个问题在中国依然还是个难题,历史在原地打圈?
历史的“科玄论战”有三大主力阵营,也可以说是三座山头,各布其道、各显机锋。其实并不没有所谓真正的赢家。玄学派、科学派、马哲派各展其能。彼时之“玄科马”三足鼎立乎?
有意思的是,“科玄论战”中“科学派”之第一大将与斗士丁文江先生对“玄学派”的顶尖高手、执彼时思想界牛耳的梁启超先生佩服有加,牵头主编了《梁启超年谱长编》(丁文江、赵丰田)。《梁启超传》(解玺璋,上海文化出版社,2012)的第十六章名为“忘年知交:梁启超与丁文江”。
什么是适应中华大地的“国家哲学”与“个人哲学”或“社会哲学”?我不由得想到高亮之先生试图融“中西马”三位一体(hillside:某种程度上也可看作“玄科马”的延续)的所谓“综合哲学”?能够找到普适性的“哲学”或“人生观”吗?还是像生物多样性一样,所谓哲学或人生观本身也应该是多样的?丁文江先生如果再生,看到今日之现状,没准还会慷慨激昂一番。
附: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9440-915419.html
“科玄论战”九十周年祭
伍光良 2015-8-23
上世纪20年代初,中国学术界发生了“科学和人生观论战”,后波及整个中国思想文化界,为时近两年,且影响深远。在这场论战中,由于论战一方的主将丁文江把“人生观的学说”称为“玄学”,故这场论战也称为“科玄论战”(也有学者称“科学与玄学论战”或“科玄之争”等)。“科玄论战”爆发于1923年初,结束于1924年底,至今整90年,然而论战涉及问题直到今天也没有彻底澄清,虽然当时学界一般认为“科学派”取得了胜利,但当初“胜负已定”显然经不起时间的检验。一段时间之后,当初的胜利者变成失败者,失败者变成了胜利者;再过些时候,却又完全反过来,这也似乎说明了论战并没有结束,更像处于长期停战状态。重新考察“科玄论战”这一过程,以及90年来学界对其研究过程,就会发现“科玄”都有所发展,虽程度有异,但还将长期共存,并对马克思主义发展提供营养,马克思主义更应基于两者之上才能获得更多的话语权。
附2: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50729&do=blog&id=916611
停留字面理解的“哲学博士”是中国式误会,“科学博士”似近本义
附3:http://video.chaoxing.com/play_400003680_39447.shtml
This“形而上学”is not that“metaphysics”
附4: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50729-584095.html
任何哲学都不能指导科学——农业气象学家、模型专家高亮之如是说
陈昌春 2012-6-20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界与科学界都关注的问题。农业气象学家、农业模型专家高亮之先生近年讨论了这个问题。从科学网博客中搜索“高亮之”发现的四篇博文标题看,高亮之先生在这些博主们的眼中是个纯然的科学家。然而,不太为人所知的是,高先生晚年实现了从科学到哲学的跨越。开句玩笑话,不做模型做概念了。
高亮之先生作为科学人,已在搜狐、新浪等博客安家,宣传自己的人文思考。
高先生近年倡导的核心概念是“中、西、马哲学大综合”。他主张: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下,促进中国传统思想、西方主流思想和马克思主义思想(中、西、马)的大综合,以推动当代中国现代化的兴盛发展。高先生在大著《综合哲学随笔》中讨论了哲学与科学的关系问题。
附5: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26-252360.html
中国哲学、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观上的会通
——对当代中国哲学创新的元哲学及方法论思考
周可真
内容提要:当代中国哲学创新,是根据所要构建的新哲学理所当有的时代性以及由其时代性所决定的新哲学所必有的学术特征,凭由综合中、西、马各种不同哲学观而加以灵活变通的处理与转换得来的具体方法,建造出一个在研究范围上向原始哲学回归,在研究路径上走马克思主义哲学之路,在研究内容上对以往中、西哲学有继承性扩展,以和谐精神为内核的马克思主义后现代哲学。
附6:http://www.gongfa.com/html/gongfapinglun/20141223/2744.html
陈来:评李泽厚
2014-12-23
李泽厚先生是1949年以来,中国大陆最富有原创性的思想家之一,他的学术思想影响广泛波及到人文社科诸多领域,他的很多思想论断至今大家仍耳熟能详、津津乐道,此可见其思想魅力之大。更难能可贵的是,李先生是一位以思想为生命的哲人,而今已入耄耋之年的他仍泉思喷涌,与青年人谈学论道,乐此不疲,近年仍大作不断,特别是其新近出版的《该中国哲学登场了》、《中国哲学如何登场》等书,其思想之犀利深刻可谓不减当年。
...
哲学本来就是一偏之见,正是这些偏见推动了思想史的发展,李先生的这些哲学思想无疑在今天仍是中国学术思想界的重要声音。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6: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