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达观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illside 思接地质年代,眼扫地球内外 …… 跋涉于水文水资源、地理科学、土地利用与规划、科学思辨、中外哲学

博文

停留字面理解的“哲学博士”是中国式误会,“科学博士”似近本义

已有 38829 次阅读 2015-8-28 11:55 |个人分类:人文与哲学思辨|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欧洲古典大学中,除神学、法学、医学三科外,其他学科门类都归为“哲学”!

           ——“哲学博士不精通哲学”的困惑一般不发生于西方文化圈,仅多发于中文语境!

           ——“Doctor of Philosophy”与一般及专门意义的“Philosophy”(哲学)两回事

           ——“Doctor of Philosophy”实乃“科学博士”的别名而已,不妨径称“科学博士”

           ——将“Philosophy”解作“哲学”,语义多样性丧失、含义“以偏概全”,元气大伤

          ——“University”(大学)的本义似是“全科学校”或“联合学校”,强调学科广泛

           ——“Doctor”的拉丁语词源是“docēre(to teach)”,意“取得教师资格证书”

            —— 一言以蔽之:尽管中文“哲学博士”有歧义,但它的特有韵味难以替代与省略

   世界上早期的大学有哪些学科?什么大学最先开始授予博士学位?最早颁授“Doctor of Philosophy”的又是什么大学?

    所谓“哲学博士”与“哲学”又有何因缘?有资料称:欧洲大陆古典大学成立的时候,一般是由四个学院组成:神学院,法学院,医学院,哲学院。“哲学”的希腊语原意就是热爱智慧,追求知识,并不特指现代狭义上的哲学。所以,所有不属于神学,法学,医学的学科,都是在哲学院下面的。那个时候,还没有博士学位。前三个学院,法学院,医学院,神学院,地位是高于哲学院的。

   “哲学”是什么?西人眼中的“Philosophy”与国人一般理解的“哲学”也不可等量齐观。据研究,1862年,日本明治时代最早传播西方哲学的学者西周(1827—1877)首次创用汉语“哲学”一词,来翻译英文的“philosophy”(见附18)。The Columbia Encyclopedia(1946 Edition)指出:“In the medieval university there were typically four faculties: the faculty of philosophy and the professional faculties of theology, law, and medicine. The body of disinterested learning once generally known as philosophy had been differentiated, especially in the 19th and 20th centuries. The latest branch of learning to be split off from philosophy is psychology. An earlier loss was physics, formerly called natural philosophy. What is now known as philosophy in the narrower or technical sense is a residuum of the body of learning that formerly included mathematics and the natural and social sciences. Still comprised under philosophy are various branches of learning that have not much in common and may yet be split off as distinct disciplines. These include logic, metaphysics, ethics, and aesthetics.”(http://www.philosophicalsociety.com/What%20Philosophy%20Is.htm。摘译:中世纪的大学一般分4个门类:哲学、神学、法学、医学。后来哲学逐渐分化,由自然哲学分离出物理学,最后脱落的是心理学。剩下的“哲学”部门包括“逻辑学、‘形而上’学、伦理学与美学”)

        现在,1088年在意大利博洛尼亚(Bologna)建立、有“欧洲大学之母”之称的波隆那大学,被认为是欧洲第一所大学。也有研究说,西欧最早的大学是十一世纪下半期犹太基督教徒康斯坦尼·阿非利加(Constanius Africauus)创办的意大利那不勒斯东南的萨莱诺大学,它的前身是萨莱诺医学校。这所大学曾以编译古希腊和阿拉伯的医学名著著称。但要到1231年才由德国皇帝腓特烈二世正式承认为大学。所以一般以1158年和1180年分别被德国皇帝红胡子腓特烈一世和法国国王路易七世正式承认的意大利波洛尼亚大学和法国巴黎大学为近代大学之祖。不过,主要的原因还在于波洛尼亚大学和巴黎大学在学术上、组织上所占有的划时代的地位(http://edu6.teacher.com.cn/tkc045a/FED/Documents/A1007002TA0130.htm)。

   1810年,威廉·冯·洪堡建立柏林大学,将研究和教学结合起来,并确立了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的原则,这被认为是现代大学的开端。“现代大学之母”的洪堡大学横空出世后,古典大学时期正式结束,现代大学的时代正式开启的标志,就是洪堡大学开始授予博士学位(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019210 )。尽管据称公元1180年后,法国巴黎大学已授予了第一批神学方面的博士学位。然而,现代意义上的博士研究生教育确立于19世纪的德国大学:以洪堡为代表的教育改革家在1810年建立柏林大学之时确立了“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科学研究成为大学的首要任务,为世界树立了“研究型大学”的典范。(秦琳,《从师徒制到研究生院 —德国博士研究生培养的结构化改革》,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1)。

    据介绍,世界上第一个哲学博士学位是由德国授予的,而美国1861年就借鉴过来。当英国在1920年才授予该国的第一个哲学博士学位的时候,美国已创造性地设立了专业博士学位,并在哈佛大学授予了第一个专业博士学位——教育博士(Ed. D)。相比而言,英国稍晚些,直到1992年才授予专业博士学位(《我在美国当博导: 亲历博士生教育》,严文蕃,北大出版社,http://edu.people.com.cn/GB/226719/17099314.html

)。另据期刊论文《英国哲学博士学位与专业博士学位比较》介绍,英国1918年设立了第一个哲学博士学位(附2)。

     “Doctor of Philosophy”的真实含义到底是泛泛的哲学博士还是科学博士?我个人判断,它更准确的翻译就应当是“科学博士”。这个判断即立足于欧洲最早大学中神学、法学、医学、哲学四大学科分类的设置,也立足于“Philosophy”在英语辞书中有“自然科学”释义。

      有人说:牛顿的时代有实际意义上的科学,但没有“科学”这个词,那个时代,所有的自然科学都被称为“自然哲学”。

      “Philosophy”原义的丰富性、启发性在翻译成单一的、排他的汉语名词“哲学”后元气大伤。

       英文维基“Doctor of Philosophy”词条(https://en.wikipedia.org/wiki/Doctor_of_Philosophy)中写道:“In the context of academic degrees, the term philosophy does not refer solely to the field of philosophy, but is used in a broader sense in accordance with its original Greek meaning, which is "love of wisdom". In most of Europe, all fields other than theology, law, and medicine were traditionally known as philosophy, and in Germany and elsewhere in Europe the basic faculty of (liberal) arts was known as the faculty of philosophy.”(摘译:传统上,欧洲绝大部分国家,所有学科中,除了神学、法学、医学外,其他学科统称为philosophy)。

      我大体判断,国外早期的大学将博士学位称作“Doctor of Philosophy”是含义隽永的,不仅限于狭义的“哲学”。

      “哲学博士”的困惑主要发生在在华人学者身上,因为英语(或一些其他西方语言)国家中的“Philosophy”本来就与华人理解的狭义“哲学”不是一回事。

      因为一些西方的高校在文化上特别注重传承,比如校训,往往立校后就没有改变过。不像国内,一任校长一个说法,与时俱进,十分随意。“Doctor of Philosophy”沿用若干年以后,确实也存在一些弊端,与社会发展有些脱节,因此专科性或单科的博士学位名称逐渐出现。

     “University”(大学)的本义可能指“一切学科”(参见附13)。维基百科“University”介绍:“A university (Latin: universitas, "a whole") is an institutionof higher (or tertiary) education and research which grantsacademic degrees in various subjects and typically providesundergraduate education and postgraduate education. The word "university" is derived from the Latin universitas magistrorum et scholarium, which roughly means "community of teachers and scholars."

   “Doctor”的拉丁语词源是“docēre(to teach)”,意谓“取得教师资格” 。(https://en.wikipedia.org/wiki/Doctor_(title)

      国内最早将“Doctor of Philosophy”译作什么?有无其它译法?

      时东陆发表于《科学》上海2007年7月刊的《什么是博士学位——与陈丹青商榷》中关于现代大学制度与博士学位的一些分析有理有据,值得一读(见附16)。

      至于用“哲学是其他具体学科的指导者”来解释“哲学博士与哲学学科”的关系,则近于郢书燕说了。

附1:https://en.wikipedia.org/wiki/Doctor_of_Philosophy

   Doctor of Philosophy, abbreviated as PhD, Ph.D., D.Phil., or DPhil in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and originally as Dr.Philos. or Dr.Phil.(for the Latin philosophiae doctor or doctor philosophiae), is in many countries a postgraduate academic degree awarded by universities.

附2:《英国哲学博士学位与专业博士学位比较》


附3:《德国哲学博士“博”在哪里?》陈洪捷



附4: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39941-705385.html 

                                               Doctor of Philosophy 博士不需要博,但需要哲

                                                                         王雄

                                                                    2013-7-4 23:25

   所谓博士,英文叫Doctor of Philosophy,或叫哲学博士,事实上,现在的博士一点都不博,而是非常非常的专,因为现在的科学分支得越来越细,隔行与隔山,曾经有个博士说他研究的领域他已经世界第三了,其中第一是他导师,第二是他师兄。这确实反映了一定的事实,除了跟自己的导师,跟师兄师姐们有一点共通,估计全世界都没几个共通。所以博士根本不博学,反倒会局限人的思维。

   所以我不喜欢博士这个中文,更喜欢英文的原文Doctor of Philosophy,或许用“哲士”这个翻译更好,我觉得哲士还是应该有点哲学态度,这里所谓的哲学,不是狭义的哲学这么学科,而是希腊人所谓的“爱智慧”,哲士,应该多关注一些原始的问题。

附5: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8980-804857.html 

                                               哲学博士和理学博士的差别暗含着教育理念的不同

                                                                           潘学峰

   Ph D, Doctor of Philosophy (哲学博士)in something 和 DSc, Doctor of Science ( 理学博士)虽都是博士学位,但两者所隐含的教育理念却不同。

   俗话说,哲学是使人聪明的学问,那么哲学博士,标识的是一种“资质”,强调个人素养达到了一种特定的高度;获得哲学博士的人,如果在今后的科学生涯里,表现的(得)凤毛麟角,出类拔萃,会被荣誉性的(地)授予DSc学位,即Doctor of Science.

附6: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58940-430346.html 

                                                        为何我们理科生拿到的是哲学博士学位?

                                                                 杜彦君(中科院植物所)

   一年前我开始思考这个问题:理科的博士毕业生,拿到的学位居然是“哲学博士学位”,也就是Ph.D,为什么?为什么不是按照学科分别被授予“生物学博士学位”、“物理学博士学位”、“化学博士学位”“经济学博士学位”?这个问题,经google搜索也没有什么好的解答,我后来在平时的阅读中受到过一些启发,有了自己的思考。下面我从四个相关方面谈谈自己浅薄的认识,还请大家批评指正和补充完善,给出一个更全面更准确的回答。

1. “哲学”是对世界本质的研究。这导致了硕士和博士阶段研究水平的差异,不能授予“哲学硕士学位”。硕士阶段的研究工作可以是描述性的,而博士阶段的研究工作应该上升到探讨机理,试图解释为什么,探讨现象背后的潜在原因。以我所研究的植物生态学方向举例解释:植物学的最早研究者之一是古希腊哲学家狄奥弗拉斯图,他和亚里士多德都是柏拉图的门生,要知道,在那个时代,植物学还处在启蒙阶段,人们才开始试图区分不同植物。狄奥弗拉斯图之所以研究植物,目的已经不单纯是按照字母表写一部以杏树开始、葡萄结束,关于植物的百科全书,也不单是为了描述各类植物的基本特征,以供世人辨认(这部分的研究性质是前面说的描述性的)。相反,他提出了一些有关植物的关键问题,比如,如何定义一种植物?哪些部分是划分植物种类的关键所在?用来区别不同植物的典型特征究竟是什么?(这就上升到一个探讨本质问题的高度,有哲学的味道了)。

2. 哲学是几乎所有学科的祖先。古希腊的哲学以整个宇宙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它是包罗万象的,先有哲学,后有各种具体的学科。所以,我们会看到,古希腊哲学家狄奥弗拉斯图竟然是两本著作《植物问考》和《植物本原》的作者,而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撰写了《动物史》,因为哲学家的目的是为了认识世界,当然会包含植物、动物、物理学和化学等各个方面,只不过这些学科还未开始细分。直到17世纪,自然科学的大发展使哲学退出了一系列研究领域,哲学从一门学科退出,意味着这门学科的诞生。单从这个层次上说,理科生获得哲学博士学位是讲得通的。

3. 我未读博士之前,一直认为生态学就是对大自然的一种现象认知,与数学没有多大关系;等读了4年博士,发现生态学的本质是数学,那些理论都要上升到数学方程式。我相信其它学科像物理学、经济学等的基础和本质也是数学。而数学的本源是哲学。 我们知道毕达哥拉斯是古希腊的哲学家,但他也是数学家。他认为 “数学的本源就是万物的本源,是构成世界的基础,试图用数解释一切,“数学”一词就是他发明的。  

4. 不论是生物学、物理学、化学、还是经济学,上升到一定阶段都是一种广义的哲学观。 还是以我从事的生态学研究案例来做通俗的解释: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定律”一开始是对生物学的研究成果,可是“自然选择”或“优胜劣汰”理论就上升到了一个哲学的高度,在很多方面都适用。后来直到2001年, Stephen Hubbell(他是哈勃望远镜发明者哈勃的亲侄子,从小就在叔叔家见爱因斯坦)提出了“中性理论”(neutral theroy),在生态学单个领域,是指“在热带雨林林中,某棵树之所以长在某个地方,不是经过激烈的优胜劣汰竞争,而是该物种的种子随机地传播到这个地点,由于没有其它植物的种子与它竞争,种子就在这里生根发芽。”,中性理论也有很强的哲学涵义,能够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很多时候,某个人获得某个职位,并不是经过激烈的竞争,而是正好该单位缺人,你又正好得知这个消息,然后就被录取了。因此,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最后都会上升到哲学高度。

   以上权当抛砖引玉,还请大家提出自己的看法,一起讨论。

[3]赵福垚  2011-4-7 15:45这个是西方传统。牛顿的时代有实际意义上的科学,但没有“科学”这个词,那个时代,所有的自然科学都被称为“自然哲学”。因此表面上,科学是被包容进哲学里了。博主回复(2011-4-7 17:37)谢谢您的补充。

附7: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649160-911828.html  

  PhD 翻译成-研究博士-,或简称博士;但在欧美医学院得到的PhD也不能翻译成医学博士。

  - PhD 翻译成‘哲学博士’还是不太好理解。

附8:http://zhidao.baidu.com/link?url=xoC1zx6rcK78ACK94CG3cQYK7QssKbRkoGJEkWNgpEuj3Cr9drgED4wMT4w8Jdn8L1pek-DqArIMvtEBJQkpJKTIxf9db9rSR-vGkjgDwg_

   因为学术型博士Ph.D直译就是哲学博士啊!谁叫哲学是种学科之母呢?不过现在也很多翻译成学术型博士的,这就是语言的不可通约性造成的,没什么好纠结的,谁叫博士这玩意是西方学术体系里面的呢?

附9:http://www.chinabaike.com/english/en/683758.html

   University 一词中的“universe”并不是我们所知道的宇宙这个词, 虽然university 是由我们的 universe 这个词的前身派生而来的。 这一前身,即拉丁文中的universus 是由表示“一”的 unus 和表示“沿着某一特定的方向”的 versus 构成的。 Universus 字面上的意思因此就是“沿着一个特定的方向”, 但它实际的意思却是“整个、全部”和“被视为一个整体的,被视为一个群体的”。 Universum ,是 universus 的中性单数形式, 用作名词时指“宇宙”, 同样派生词universitas 也指“一群个人的联合体,社团”。 在中世纪,拉丁文继续在诸如政府、宗教和教育等领域得到使用,universitas 这个词被用来指由教师和学生所构成的新联合体,比如在萨勒诺、巴黎和牛津出现的这种联合体, 而这类联合体即是我们今天的大学的最初形式。我们今天的university 这个词可以上溯到拉丁词, 它首次被记录下来是在大约1300年,当时就是用来指这种联合体。

附10: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fd8a5f01018ave.html 

                                                     部分中国人对PHD(哲学博士)概念的误解

                                                                 (2012-10-24 04:01:10)

   庞思奋博士将哲学的主要问题分别纳入到树根(形而上学与认识无知)、树干(逻辑与理解语言)、树枝(科学与爱智慧)和树叶(存在论与静默的惊奇)这样四个相关联的有机体中来探讨。

   从这个结构中可以看到,在树根和树叶两端,保留的是西方哲学古老的形而上学传统及其在现代以“存在主义”之名统摄的各种思想成果;而在树干和树枝部分,涉及了逻辑学、语言哲学以及科学哲学、道德哲学、政治哲学等颇具实用性和操作性的哲学支脉。

   网上有人批评PHD (Doctor of Philosophy) 毕业生没有读过哲学,对哲学一窍不通,却持着PHD哲学博士头衔。这是对西方哲学的误解,他们以为政治理论、批判和辩证法代表哲学,忽略了哲学在科学领域的最终目的:求知和创造。所谓哲学博士,是指拥有人对其知识范畴的理论、内容及发展等都具有相当的认识,能独力进行研究,并在该范畴内对学术界有所建树。为了这个目标,每个哲学博士也应该拥有了庞思奋博士定义的西方哲学:树根(形而上学与认识无知)、树干(逻辑与理解语言)、树枝(科学与爱智慧)和树叶(存在论与静默的惊奇)等等做Research的Skills。

   不同的人接触西方哲学有不同的结果,而最大的差别在于:有的人仅将哲学当作一种Knowledge,而有的人则达到存在的Skill;前一种人居多,后一种人则是少数。庞教授说这也正是他的两个不同层面的教学目标: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哲学,学会思考;其次也是最重要的,是要启发他们理解哲学的真谛,将它融入自己的生存和生活。 后一个目标是一种境界,是需要长期修炼才能领悟并付诸实践的(applying knowledge to practice)。PHD哲学博士应该是后者吧。

附10注:附10的作者指责别人误解了“哲学博士”。然而,没有根据的想当然式否定同样可笑。所谓的“根树根、树干、树枝、树叶”已经是上述博文中言及的“哲学“剩余物了:包括“逻辑学、‘形而上’学、伦理学与美学”)。正如“理学博士”并不要求精通理学的每个分支,哲学博士也未必需要掌握“哲学剩余物”。

附11: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50729-760709.html 

                              牛顿《自然哲学》与“巨人肩膀”暗藏讥讽?不需要“人”的假设?

附11注:“自然哲学”与Philosophy的关系参见:https://en.wikipedia.org/wiki/Natural_philosophy

附12: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07423234025843178122.html?id=178122 

                                                                   哲学关心的是事物的意义

                                                               陈嘉映: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

  我猜测哲学家和数学家是气质十分相似的人。长期从事哲学思考的人,会羡慕文化批评家那些大胆的、时有实际启发的议论,但面对文化批评领域思想飘飞的状态,哲学家会觉得不踏实、不落实,不敢轻易发言。我们对照德国哲学家和法国思想家可以感觉到这种气质上的差异。

   我说到,哲学的确定性与数学的确定性,两者性质不同。数学的确定性来自定义和推理规则的严格界定,适合于外部检验。数学有助于从外部来训练和检验逻辑是否缜密,从事学术工作的人都应当受到数学训练。但这对哲学学生的意义格外大,因为哲学思考的有效性格外缺少外部标准,往往分不清哪些只是主观上觉得very sure,哪些是深藏在我们概念深处的牢靠指引。内在的严格性必须从外部的严格性训练开始。例如在社会生活中,说到最后,心诚而已矣,但我们得从学习礼仪开始。

    关于“哲学和数学的相同之处”,还有很多可谈的。例如,由于哲学和数学都是“语法研究”,它们都具有普遍性。但它们又是很不一样的普遍性。我们今天就不谈这些了。总之,哲学在有些方面和数学相邻最近,在有些方面和数学离得最远。大家都感觉到这些,但要把这些远远近近说清楚并不容易,我今天只提出一些初步的想法。应取消大学本科的哲学专业对普通劳动者来说,哲学本是无用之学,爱好者得了闲空,自可以读读、聊聊,但把这无用之学强加给年轻人,枉费四年最宝贵的青春,我个人觉得很残酷。

附13:以下内容摘自《论英雄与英雄崇拜》([英]托马斯·卡莱尔著,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8)

附14:http://blog.ifeng.com/article/17657520.html

                                                                    爱因斯坦其实也是论文博士

                                                                              许锡良

    明确地说,博士这个词,在中国翻译是有问题的,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以为博士就是学识很渊博的人。其实不是的。恰恰相反,博士学位,其实是真正的“狭士”,博士研究领域非常狭窄,问题非常具体,只有一项要求是不可马虎的,那就是必须要有原创性的研究成果,在某个具体的问题研究上达到世界首创。简直可称之为“针尖上雕花”的学问。

附15:http://blog.sina.com.cn/s/blog_9d4d552101012z17.html 

                                为什么在英文里用一个单词表示两个意思?doctor:医生、博士 

                                                             2012-05-30

   Doctor这词起源于拉丁 (Latin: doceō, I teach) 。在中世纪的欧洲,意为 a license to teach at a medical university. 在医药学校里教书的资格。最早可以追溯到那些教堂里教习,翻译圣经的信徒。当他们付费、通过考试并且起誓之后,就可以获得这个许可。1213年罗马教皇授予巴黎大学为受教皇许可的大学,可以颁发universal license to teach. 但仍然要通过考试。

   早期的doctor学位逐渐分化成三派,神学,医学,法律。后来发展的科学,人文领域也都用Doctor of Philosophy 来代替。缩写一般来说是Ph.D.  而牛津把它缩写为D.Phil (Yay我们不是Pig has dreams 也不是Permanent head damage但是每次都要跟人解释D.Phil=PhD好麻烦@ @ )

随着分化,医学法学博士多有自己的专业名称。现在的医学博士多为是M.D (Doctor of Medicine), 而法学博士主要是JD(Junior Doctor). 其中JD是美国先发明的名称。由于很多国家借鉴美国的教育系统,从而也就使用JD。

   一些从事医疗的专业人员是否可以使用doctor这个头衔,是取决于各国自己的讨论。一般来说牙医会有一个单独的名字Dentist. 英国一直有争论牙医是否可以管自己叫Dr.  

   至于平时口语里怎么区分,想到The Big Bang Theory S02E08里面,Leonard对Penny说到Stephanie,

Leonard: "She is a doctor."

Penny: "A doctor doctor? Or a you kind of doctor?"

Leonard: "Doctor doctor."

   不过我觉得平日里口语说到She is a doctor的话,一般都默认指医生。 Dr. blabla 就要根据语境区分到底是医生还是博士了。

附16:http://www.cssm.org.cn/view.php?id=14648 

                                                    时东陆:什么是博士学位——与陈丹青商榷

                                                     现代大学是一个西方文化体系中的概念    

   本人在<<大学教育的目的>>[2]一文中清楚的阐述关于中国大学的近代历史。为方便起见,引用这篇文章中的一段:

   “现代大学是以Newman和Humboldt模型为基础而建立的概念。这种大学与中国古典的大学概念有本质的不同。比如,中国宋代在湖南建立的岳麓书院被称为中国最早的高等学府。但这种中国的高等教育机构与现今的西方大学概念有本质的不同。中国在20世纪初才建立了一些教会大学,如圣约翰大学和燕京大学。事实上就是某种意义上的Newman型大学。但是中国在50年代按照前苏联的模型建造了更加专业化的院校,比如农业学院,石油学院,煤矿学院等等。从而在20世纪下半叶停止了Newman型的人文大学。中国是在1980年之后才开始建立Humboldt型的研究大学。许多院校开始筹建研究生院,并设立硕士,博士制度。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在中国再没有恢复Newman型的大学教育。”

   Newman 与Humboldt 模型在某种意义上说可以是分别针对本科生与研究生教育而言。Newman时代,研究型大学还未建立。因而Newman主要是为大学本科教育提供了一个基本的理论模型 [2]。当代世界上西方大学本科教育都是基于Newman模型而建立的。

   ...Humboldt模型主要针对学术研究。Humboldt在1810年创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所研究型大学:柏林大学。他的理念后来成为现代学术研究的基础和研究生院的模式。在Humboldt之前的大学研究,主要是由教会和政府控制的。而Humboldt首先提出学术独立和学术自由的概念,并在自己的柏林大学加以实施。这种理念的提出使得科学研究从教会和政府控制的大学里走出来,并且逐步形成完全独立的学术体系和学术团体。所以,Humboldt模型是今天现代研究型大学的基础,同时也为学位制度奠定了学术规范和标准。更为重要的是, Humboldt模型为“知识分子” 的形成提供了理念上和精神上的一种标志。“知识分子” 其实是一个十分现代的概念。这个概念在19世纪还没有清楚的定义。因为知识分子的一个核心理念就是“独立的思维” ,所以Humboldt提出的学术独立思想就是知识分子意识的前身。在Humboldt模型提出之后,知识分子不仅以更为集中的团体形式 (大学和学术团体) 在社会上出现,更为重要的是找到了自己的精神认同:学术独立,思维自由。Humboldt 理论的另一个观点与Newman不同,那就是教学与学术的统一。这在今天的大学里十分明显地体现出来。

   ...对于学位制度,尤其博士学位,我们必须有清楚的认识和理解。在欧美国家,以美国为例,博士是最高的学位。但是高等教育的最高学位绝不仅仅是博士(Ph. D). 美国以及欧洲的高等学位分为两大类:一种是研究型学位(Research Degree),另外一种属于职业型学位(Professional Degree)。为了避免中英文翻译的误差,本文将直接用英文名称解释这些学位。

   研究型学位的“博士” 英文为“doctorate”. 它来自拉丁文:“doctor”. 其中有“teacher” 的意思。这个词起源于欧洲中世纪。在那个时代,“teacher” 是一个人在大学教书的证书。而我们通常讲的“ 博士” 学位英文为:“Philosophy Doctor” (Ph. D). 在英国系统里称为:“Doctor of Philosophy” (D. Phil). “Ph. D” 是现代欧美大学中在学术界任职的基本学位要求。首先,博士 (Ph. D) 是一个学术研究型的学位。它要求在学术研究领域有严谨的训练和考核。一个博士必须懂得什么是学术研究,学术规范,学术道德,学术服务。在美国系统里,博士生不仅要通过最基本的博士资格考试,修完固定的课时,平均B以上的分数,还要进行深入的学术研究并在世界学术杂志发表一定的论文。最后在博士委员会成功的答辩自己的学术论文才可能得到博士学位。在理工科,博士生一般要经过3-6年的时间才可能完成学业。

   博士(Ph. D)是以学术研究为基础的。离开了学术研究就失去的博士的意义。那么什么是学术研究呢?在现代西方高等教育中,首先必须在“科学” 的范围内从事学术活动。科学除了自然科学之外还包括人文科学,比如社会学和艺术理论。在西方现代大学里没有任何可以被承认的“非科学”的“博士,” 也没有任何“非科学” 的研究活动。于是,在讨论科学研究的课题时,必须对什么是“科学”进行一般意义上的定义。但是关于科学的定义却并不简单,它属于一个哲学的范畴。为了简单起见,我们定义“科学”为现代国际学术界认可的学术活动,并且可以在世界正式的学术杂志上发表的一切研究成果。而学术研究意指在对自然规律和社会现象的探索中创造,积累知识的活动。由于我们刻意的定义这种活动属于科学范畴,那么学术研究即是基于科学概念的基础之上,利用科学方法,进行的系统的理论与实验活动。对于“科学” 的定义,可参见本文作者的论文“科学的定义。”[6]

附17:http://www.cssm.org.cn/view.php?id=14356 

                                                                           时东陆:科学的定义

   摘要:近年来中国学术界对于科学的概念发生了许多激烈的讨论。尤其对于科学范畴,科学定义,以及科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产生了许多根本性的疑问。本文从思想文化的角度,阐述科学的历史发展,近代演变,以及现代定义。基于这些讨论,本文得出结论:“科学” 是“现代科学” 的简称。科学是西方在17世纪之后,由笛卡儿奠基之后才逐步形成的。所以,科学是西方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社会里,科学已经有十分清楚的定义。只有那些被世界学术界接受,并且可以在世界学术界认可的杂志上发表的研究工作才属于科学的范畴。

附18: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22948257/ 

                                              从Ontology的译名之争看哲学术语的翻译原则

                                                                          杨学功

   众所周知,哲学不是中国传统中本来固有的学问。汉语学术界所使用的“哲学”一词,是从西语迻移译过来的。1862年,日本明治时代最早传播西方哲学的学者西周(1827—1877)首次创用汉语“哲学”一词,来翻译英文的“philosophy”。实际上,西周译为“哲学”的“philosophy”,作为一门学科来说,原本特指起源于古希腊的西方哲学学说。即是说,“哲学”者,乃“西方哲学”之谓也。西周的译名并不含有把“哲学”这一概念拓宽运用到其他文化传统中的用意。但是,在文化传播中,特别是在异质文化的交流中,通过翻译来叙述某种学问和研究某种思想,总是不能避开“前见”(潜见)的影响,从而必然会发生用自己的文化传统,去理解或解释人家的东西这种情况。因为“外来影响必须通过语言之针的孔洞”,即“必须经由中国的语言和书写系统进行传播。” 这种具有解释学特征的文化现象,是我们讨论与翻译有关的问题时应该时时注意的。

附19:http://www.sinotefl.org.cn/a/zhongxinxinwen/20140630/1924.html 

                                     陈国华教授在北京外国语大学2014年夏季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时间:2014-06-30

   博士的英文是doctor这个词原本是拉丁文,意思是‘指教者;教导者’,后来指完成了某一学科最高级别学业的人,也就是有资格给人当老师的人。最早的doctor有doctor of laws‘法学博士’、doctor of divinity‘神学博士’、doctor of medicine‘医学博士’、doctor of philosophy‘哲学博士’等。医学博士可能最为常见,后来人们把medicine省掉,仅剩一个doctor,这个单独使用的doctor就有了‘医生’的意思。人文学科的博士,包括哲学、语言学、文学、艺术、史学、新闻传播学等等,可以统称doctor of philosophy‘哲学博士’。一说起哲学博士,有人会想,我又不学哲学,干嘛给我一个哲学博士呢。这是没有理解philosophy的含义:philo-的意思是‘爱’,-sophy是‘知识;智慧’,经过最高一级学业的学习,成了爱知识、有智慧的人,就是doctor of philosophy。

附20:http://blog.ifeng.com/article/35521748.html 

                                                                      国内对“博士后”的误解

                                                                                 姚鸿恩  

   美国博士基本分两大类。

   其一叫做哲学博士(Doctor of Philosophy),简写为 Ph.D.,或PhD。这个“哲学”并不是我们理解的马列哲学、西方哲学的含义。而是源自philosophy 的希腊文原意“智慧之爱”(love of wisdom)。在欧洲绝大多数国家,除了神学(theology)、法律(law)、医学(medicine)之外,所有的学科都被认为是哲学(philosophy)。

   其二叫做博士(Doctor)。通常需要注明学科领域,如:教育博士(Doctor of Education, 简称为 Ed.D.),心理学博士(Doctor of Psychology,简称为 Psy.D.),神学博士(Doctor of Theology,简称为Th.D.)。根据维基百科,专业博士学位源于美国,1767年,哥伦比亚大学创立了医学博士(Professional doctorates originated in the United States,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M.D. at Columbia University in 1767)。

两者的区别是,哲学博士属于研究型博士(research doctorate),更专注于学术探索与理论研究;而专业博士(professional doctorates),则更专注于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Professional,指专业,亦指职业。

   这两大类博士都是最高学位,或称为终极学位(terminal degree),也就是说,没有比博士学位更高的学位或学历。因而,也就不存在什么“读博士后”、“拥有双博士后”。

附21:《“哲学博士”及其他》(张经浩,《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年8期)


附22:《也谈“哲学博士”及其他》(周开鑫,《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附23: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c2c43f010094c3.html 

                                                           大陆博士水平不及法国高中生

                                                  (原标题为:大陆哲学博士水平不及法国高中生)

   中国是一个没有哲学传统的国度。没有了思想,当下中国社会就像一艘没有燃料和技术人员的巨大“游轮”,在浩浩荡荡的世界潮流中浮沉。人们在焦急地等待着外来的救援,有的已经非常失望和愤怒,我们的耳边到处都是埋怨和谩骂。这些糟糕的情绪,已经形成了我们这个民族的集体无意识。为了控制这种情绪,防止“游轮”沉没,能够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就可想而知了。

   一位华裔学者认为:没有哲学的民族是非人的民族,没有哲学的国家是丛林化的国家,没有哲学的群体是盲目的群体,没有哲学的时代是没有未来和前途的时代。因此,本博认为,中国人太需要认识自己,中国的社会实践太需要知性的看护了。只有看清楚了与别人的差距,我们才可以开始正视现实,放心地跨出第一步,走向一片开阔的天地,否则永远都是作茧自缚的命运。有人也许会说,中国有哲学!他们所说的诸子百家里面大概是有一点的。但至少我们现在没有,除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外,我们的哲学思维却彻底丢掉了。

附24:http://blog.sina.com.cn/s/blog_9c5f798f01016vix.html 

                                                           哲学这个词汇是日本人发明的

   汉语中是没有哲学这个词的,原因是汉文化中没有“哲学”这种学问。

   ...这类学问传过来我们不知道该叫它什么。徐光启将之译为“费禄苏菲亚”,是取其音译“philosophia”。

   徐光启的学问是很好的,如果我们中华文化体系中确有这样的学问,岂能找不到现成的译法与之对应?音译是不得已的办法。

   “philosophia”中的“phil”是“爱”,“sophia”是智慧之意,合起来就是“爱智慧”之意。

   明朝的李志藻将之译为:“爱知学”。

   估计在当时的中国,关心这种学问的人全国连十个也没有吧,因为学他“无用”。

   “哲学”一词是由日本的学者西周所译。西周的全名叫西周时懋,1874年留学荷兰,回国后大量翻译了西方学术著作,在翻译中创立了许多新词,如“科学、哲学、现象、理性、演绎、归纳等。”

   在当时的日本,能称得上学者的人首先必须是比较熟悉汉文化的人,西周对比了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在中华文化体系中也找不到一个现成的词汇来概括西方的这类学问,没有办法只好造了一个词。

   西周“创立”“哲学”这个词汇也是经历了一个过程的,一开始他译成“希哲学”或“希贤学”后来改为哲学。                                     ---------以上的观点参考了李中谦编的《图解哲学》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0729-916611.html

上一篇:“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实乃平等的“吾友爱吾师、更友爱真理”
下一篇:”科玄论战“似乎就是”科哲论战“——悬而未决、常说常新的话题
收藏 IP: 112.80.71.*| 热度|

4 蒋永华 蔡宁 吕乃基 biofan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6 03: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