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达观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illside 思接地质年代,眼扫地球内外 …… 跋涉于水文水资源、地理科学、土地利用与规划、科学思辨、中外哲学

博文

孔子不说“之乎者也”、曹操DNA泄密与“文言非古代口语“的猜想

已有 4739 次阅读 2013-11-12 15:06 |个人分类:语言文化杂谈|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孔子, 口头语

最近浏览网页,二则历史考古与考证故事颇为有趣。

                            南开大学教授古汉语研究发现:原来古人并不说“之乎者也”

人民网天津5月27日电(记者陈杰)近日,南开大学教授孟昭连在《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发表长篇论文《破解“之乎者也”千古之迷——文言语气词非口语说》。他经过对古代汉语中语气词考证分析,发现“之乎者也”之类的所谓“文言语气词”,并非古人口语,而只是一种书面语符号,它的功能是提示于此断句,并提示此句的语气声调,基本上相当于现代的标点符号;而且这一类词在阅读时是不需要发声的。

此一结论对传统语言学中的“文字是语言的客观反映”观念,是一个冲击。

中国古代主要书面语是文言体,也就是带“之乎者也”之类词汇的文体。研究语言的专家认为,文言既是古代的书面语,也是秦汉之前的口语,那时的古人就是操着“之乎者也”说话的。孟昭连以有力的论据与逻辑推理,否定了这种成见。按照语言学界共识,西周之前汉语是没有语气词的,“之乎者也”等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才在书面语中开始出现的,并且在二三百年间很快达到完备的程度。孟昭连置疑,一个民族的语言,在二三百年间突然出现了一整套以前所没有的语气词,那么它出现的最初动因是什么?在古代传播手段相当落后的情况下如何在全民口语中迅速普及?又是如何进一步在战国书面语中广泛运用的?他分析认为,如此短的时间内在口语中出现了一套完备的语气词,不符合语言发展规律,因此也是不可信的。

孟昭连认为,按照传统语言学著作的说法,文言语气词除了出现过于突然,它的消失也很神秘。语言学权威王力先生说:“汉语语气词的发展有一个特色,就是上古的语气词全部都没有留传下来,‘也’、‘矣’、‘乎’、‘哉’、‘欤’、‘耶’之类,连痕迹都没有了。代替它们的是来自各方面的新语气词。”这些语气词是何时消失的?为什么会消失? “之乎者也”在口语中消失了,却在书面语中持续不断地使用,出现了“只写不说”的语言奇观,并且一直延续了两三千年。孟昭连运用逆向考察的方法,从明清倒溯至春秋战国,考证文言语气词究竟是何时从口语中消失的。他认为,“之乎者也”在古代口语中从来不存在,没有任何文献根据。

孟昭连对一般被语言学家称为“语气词”的词汇实际功能进行细致分析。语言学家经常说“古代文言是没有标点的”,孟昭连认为,其实是一种莫大的误解。古人发明文字,是为了记录语言表达思想,却又不告诉阅读者应该在何处停顿以及什么语气,岂非自设障碍,作茧自缚? “之乎者也”之类所谓“语气词”,就是古代最早的标点符号。先秦口语中并没有语气词,不同的语气是用声调的轻重、缓急、高低来表现的。但当口语转化为书面语时,这些语气无法表现出来,所以古人就借用了一批本来属于实词的文字作为每一句的提示符号,既表示停顿,也提示这一句的语气声调,以使人在阅读时更真实地再现口语原貌。但在阅读时,“之乎者也”之类并不需要读出声音来。

               

                             曹操家族DNA查清:曹操并非汉代丞相曹参后人 

                                       2013年11月12日 08:44 来源:扬子晚报 

  自古以来,对于曹操的出身众说纷纭:有人说曹操是汉代丞相曹参后人,还有人说曹操之父是从夏侯氏抱养而来……

  昨天,复旦大学发布关于曹操家族DNA研究最新成果,首次100%确定曹操家族DNA,证实曹操并非传说中的“汉相曹参后代”,同时也推翻了《三国志》中记载的“曹操为夏侯氏抱养而来”的说法。 该研究是世界上第一次把遗传基因研究精确到家族,并且在没有古人检测样本的情况下,根据对后人的研究,推测出古代家族基因,对于相关学科的发展有很大推动作用。

  传说

  曹操的身世,一直以来众说纷纭:陈寿在《三国志》记载,曹操是西汉第二任相国曹参的后代,而曹操自称其祖上可远溯至古曹国。

  而曹操的政敌袁绍在攻击曹操的檄文中则说“父嵩乞丐携养”,意思是说曹操是父亲曹嵩在路边捡来的乞丐。还有人说,曹操的父亲曹嵩是从夏侯氏抱养而来……

  真相

  ●课题组验证了汉代丞相曹参的家族基因,与曹氏基因没有关系,从而证明曹操是曹参后人的说法有误;

  ●民间有“操姓”,传说操姓是曹操后代避祸改姓而来,经基因验证两个姓氏无关;

  ●研究还表明现有的夏侯氏基因与曹操家族基因也不一致,因此曹操从夏侯氏抱养的说法也不准确。

  后人基因 曹操基因

  滴血认亲

  从后人身上查2000年前曹操家族DNA

  曹操到底出身何门?数千年来,没有人能说清。

  2009年,河南安阳宣布发现曹操墓,此消息一出即引发轰动。随后,复旦大学人类遗传学实验室宣布,拟用DNA技术开展对曹操家族DNA的研究。曹操本是生活在近2000年前的历史人物,如何寻找他的DNA呢?课题组想到一个办法:用现在人的基因反推曹操的基因,从而破解曹操的身世之迷。

  征集1000多例血样“滴血认亲”

  要把曹操后人与2000年前的曹操进行“亲子鉴定”,首先需要的是可靠的样本。课题组李辉教授告诉记者,

  2010年1月22日,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发布征集令,面向全国征集曹姓男性DNA,准备用DNA技术来破解曹操墓的真伪。一时间,引起曹姓男性的普遍关注,许多人打来电话表示愿意滴血验证。专家组在全国各地采集了79个曹姓家族的280名男性和446个包括夏侯、操等姓氏男性志愿者的静脉血样本,最终样本总量超过1000例。

  找到江苏海门、盐城等9个族群

  与此同时,历史学家韩昇教授则通过对上海图书馆馆藏家谱、民间家谱等各种历史文献的搜集分析,找出曹操后代可能的线索。找到9个持有曹氏家谱、真实可信的曹氏后裔族群,分别来自安徽绩溪、安徽舒城、安徽亳州、江苏海门、广东徐闻、江苏盐城、山东乳山、辽宁东港、辽宁铁岭。

  他们都有一个罕见的染色体

  找到这9个曹氏族群后,再对他们的DNA进行检测。人类DNA共有30亿个碱基对组合成23对染色体和线粒体,男性独有的、碱基对也比较稳定的Y染色体是最合适的检测对象。经过复杂的Y染色体DNA全序列检测,最终发现其中6个家族属于O2*-M268的基因类型,这6支O2*-M268类型样本的祖先交汇点在1800年至2000年前,这正是曹操生活的年代。

  李辉教授说,“这些家族共同检出了一个非常罕见的染色体类型,这个比例在全国人口只占到5%左右。假定他们都是仿冒的,那么巧合概率就等于这个基因型所占人口比例的乘积,也就是5%的5次方,所以说,他们假冒的可能性只有千万分之三。因此在法医学上可以认定,他们是真实的曹操后代。”

  先人基因 曹操基因

  牙齿泄密

  从叔爷爷牙齿里的骨粉推测曹操DNA

  光从后代分析,还不能把曹操基因的类型定到100%,于是再做曹操祖先的研究,让两头都能定下来。

  联合课题组得到了安徽亳州文物局、亳州博物馆的支持。原来,对曹氏家族,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墓葬曾有挖掘。安徽亳州是曹操的老家,它的宗族墓都埋在那里,其中有一个“元宝坑一号墓”,里面发现了两颗牙齿。结合墓室内中央位置的墓砖铭文“河间明府”等,可以确定两个牙齿确定来源于曹操叔祖父河间相曹鼎。当时有两颗牙被认为大有用处,所以被放在库房里等待日后研究。

  如今,课题组来了。

  他们把一颗表面非常坚硬、保存相当好的牙的侧面打了小小的孔,从里面提取了骨粉,做了Y染色体类型,结果发现Y染色体类型与曹操后代的Y染色体类型完全一致。而且对它内部的多样性分析发现,这颗牙齿的基因跟安徽绩溪的曹氏家族最接近,与江苏海门、安徽亳州、舒城非常接近,江苏盐城等等稍微远一点。

  根据现代基因和古DNA的双重验证,课题组得出最终结论——100%确定曹操家族DNA。

  曹操后代基因是

  O2*-M268

  曹操的Y染色体

  百分百确定是这种类型

  曹操爷爷一辈也是

  O2*-M268

  这两个研究

  是这样互为验证的

  最终通过研究,联合课题组确定,曹操后代基因是O2*-M268,曹操爷爷一辈也是O2*-M268,曹操的Y染色体类型几乎是百分之百能够肯定是这种类型。根据这个类型,就能够解决很多曹操家族的历史疑案。

  Y染色体为男性独有,其绝大部分片段不可重组,严格遵循父传子的遗传模式,因此其传递规律与正常情况下的姓氏一致,同一个父系宗族的男性的Y染色体具有极高的相似性。

  李辉教授说,“研究Y染色体,就可以发现人群在父系关系上的延续和发展。同一父系男性的Y染色体几乎是一样的。不过,Y染色体有6000万个碱基对,它们在不同的支系中会有很细微的差别,根据这些变化特征,就可以使关于家族系列的推断更为精确。”

  突破了三大历史谜团

  非汉代丞相曹参后代

  也并非从夏侯氏抱养

  也非民间所传避祸改姓“操”

  历史教科书将可能改写

  在《三国志》记载上,确证曹操的爷爷曹腾是曹参丞相的后代,实际上曹操之父来自家族内部过继,该家族并非曹参本族。

  破解:在这次曹操家族DNA的研究中,课题组也用同样方法验证了汉代丞相曹参的家族基因,证实与曹操的家族基因没有关系,从而证明曹操是曹参后人的说法有误。

  这就带来一个重要的历史问题,这个时期是门阀氏族的社会,曹腾家族怎么能混进去?这是很不容易的,而且混到让当时的国家档案馆的官员都相信他,作为档案把它记录在史册里面,这是历史学的重大问题了,今后整个东汉统治阶级的成分,它的由来和一系列的研究就要展开。

  在《三国志》记载及后人形成的观念里,认为曹操就是夏侯氏的后代,甚至现在的很多曹氏人,也说自己是夏侯氏后代。

  破解:通过复旦的研究,现有的夏侯氏基因与曹操家族基因也不一致,因此曹操从夏侯氏抱养的说法也不准确。

  此次研究也碰到了人类学的新问题,比如南京周围有一个村庄,他们整个村姓“操”,他们主动联系课题组说他们是曹操的后人,因避祸所以改姓为“操”。

  对民间传说操姓是曹操后代避祸改姓而来,经过基因验证这两个姓氏之间也没有明确的遗传关系。

  破解:通过基因采样分析,发现“操”姓跟曹家也没有关系。

  复旦的这一重大研究也颠覆了现有历史教科书的众多结论,专家们认为,教科书将有望改写。(扬子晚报记者罗小娜 综合东方早报 上海商报 辽沈晚报等 张叶 制图)


                         复旦确定曹操家族DNA 将研究尧舜禹是否为真实人物 
                                  2013年11月12日 07:25:42 来源:光明网
0

微博图片


昨天,复旦大学历史学和人类学联合课题组发布关于曹操家族DNA研究最新成果,首次100%确定曹操家族DNA,证实曹操并非汉相曹参后代,同时推翻了曹操为夏侯氏抱养而来的说法。相关论文于今年上半年在国际著名学术杂志《人类遗传学报》上发表,并已得到国际认可。

                                                下一步将研究孔子尧舜禹

韩昇表示,这次的曹氏DNA研究是世界上第一次把遗传基因研究精确到家族,是在没有古人检测样本的情况下根据对后人的研究,推测出古代家族的基因。在遗传学和历史学相关的理论、实验试剂以及研究方法方面,都有很多新的突破。

“我们在合作之初有一个夙愿—用现代科技解决历史问题,如果能通过现代人的基因反推历史著名人物的基因,比找到谁是曹操后代意义更大。”韩昇表示,历史人类学将成新的学科。

复旦课题组下一步还有更庞大的计划,从三个层面立体地来做研究,一是中华民族形成史,二是中华家族史,三是历史人物。孔子及其后人、尧舜禹、黄帝、炎帝是真实历史人物还是传说人物的研究都有了相当大的进展,中国的政治史也会因此大大地往前推进。


我的点评:对于文言文,尽管一直声称是古代语言的忠实记录,但我直觉上从来不相信如此严谨、如此简约、高度凝练的文体会在中国文明早期出现,后来的宋元明倒是大白话了。据目前的研究,曹操的DNA已经能够作出比较靠谱的推断,古代语言的模样何时能有比较清晰的形象呢?


一点疑问:孟昭连教授发表的论文题为”千古之迷”,但一般文章该词常写作“千古之迷”,不知差异何在。不少媒体或者读者可能都有疑问,比如,有记者意识到”“千古之迷”看上去有些不适,径自将有关报道题目改为:南开教授解“千年之惑” 古人过日子不说“之乎者也”(2013-5-28 11:51:11 来源:城市快报,http://www.022net.com/2013/5-28/446428382638667.html)。


我的猜想:孟昭连教授发现中国古人口语并不说“之乎者也”,我则更进一步,我认为中国的文言系统完全是一个人工的、古代文人编造的书面语言,与当时的口头语言是两回事。“孔仲尼”不如“孔老二”来得真实与爽快。正像西方的圣经语言版本一样,书面语言可以体现部分文人的创造、可以面目迥异,但民间的口头语言我总觉得有一个平稳发展、变化的过程,它属于口耳相传,不会有太大的跳跃,古代如此,现在仍然如此。尽管各朝的官方会强行推行某种语言,但在交通不便、教育是奢侈品的民间口头层面传播范围应当是非常有限的,普罗大众是很难受到太大影响的。


注:本文我标为“原创”,似乎有些勉强,但因为包含我的观点,所以标为“转载”也很别扭,权且充当一回“原创”吧。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0729-741134.html

上一篇:介绍《风暴守望者》 — 28位气象学先驱者的故事(全书可下载)
下一篇:纹风不动,逆温而上;夜度尘仓,十面霾浮——灰霾成因凑句
收藏 IP: 58.240.14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8 08: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