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与分析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lecXu 为创造价值而奋斗

博文

为什么说美国成功载人登月存在诸多疑点,值得质疑?

已有 14023 次阅读 2019-8-11 16:27 |个人分类:自然科学|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载人登月

       近日里,袁岚峰博士在观察者网发表了一篇文章论证为什么美国成功载人登月不容置疑,并给出了他认为足以证明其真实性的证据,并把对美国成功载人登月存在怀疑斥责为荒谬的阴谋论。然而,单从给出的论证说服力的角度来讲,他给出的证据几乎每一条都存在可商榷的空间,不足以支撑起成功载人登月这个认识。在此,我仅从科学逻辑论证完备性要求的角度对其给出的证据逐一讨论,意图说明美国自1969年实现成功载人登月依然存在诸多疑点,保持怀疑态度是科学精神的体现,而非主流观点中咬定的缺乏逻辑的反智主义。

       首先,袁岚峰博士认为苏联没有科学家反对是反驳质疑者的大杀器。然而事实并非没有苏联或者说俄罗斯的科学家提出质疑,而是因为话语权垄断的问题,我们没能听到苏联或者俄罗斯科学家的声音,中国的科学界已经没几个人看得懂俄语了,因为我们没看见,我们就想当然地认为那些声音不存在。在西方生活已有十三年的我,深刻体会到了会英语之外的西方语言的重要性,于是为了查证是否如袁岚峰博士所言,我使用谷歌把英语翻译成俄语,使用俄语搜索,再逐个把搜索到的链接重新翻译成英语验证内容。结果正如我预想到的,使用俄语撰写的质疑美国载人登月的书籍不仅有,而且还不止一本,只是英语世界不屑于提到它们,极难通过英语检索到相关信息。 依照此法,我找到莫斯科工程物理学院(Moscow Engineering Physics Institute,现名National Research Nuclear University MEPhI,俄语МИФИ)理论及实验物理系毕业的博士Popov Alexander Ivanovich(俄语Попов Александр Иванович,1943年生人)。

500

       据上文中给出的 MEPhI 大学的网页链接,他在激光相关领域发表了超过100篇学术论文、手握15个技术专利并获得多个奖项,此外他是坚定的美国载人登月的怀疑论者,Вече出版社在2009年出版了他撰写的,厚达642页的《Американцы на Луне. Великий прорыв или космическая афера?》(《美国人登录月球,伟大突破还是诈骗?》)。我没有读过该书,不便对书籍内容做任何评论。

500

       我找到的该书网络销售地址:https://www.ozon.ru/context/detail/id/4348914/

       该书出版的2009年是个非常有意思时间节点,恰好在2009年7月16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公开承认1969年载人登月的所有原始视频资料在2006年就全部遗失——“NASA admitted in 2006 that no one could find the original video recordings of the July 20, 1969, landing.”只是尽管原始资料都遗失了,他们不仅设法恢复了,而且恢复重建的资料看起来比原始资料更棒——“but newly restored copies of the original
broadcast look even better”。该新闻并非刊发在什么非主流小媒体,而是大名鼎鼎的路透社——“Moon landing tapes got erased, NASA admits”。

        2015年俄罗斯基于美国丢失原始资料的事实提出应该调查美国载人登月——“Russia calls investigation into whether US moon landings happened -  Russia is suspicious over missing scientific evidence”。我提供的这些有据可查的信息都证实前苏联人或者说俄罗斯人对于美国载人登月是存在疑虑的。没有充分展开资料搜集和调查的情况下因为不了解这些背景情况就下结论,不是值得效仿的行为。

        其次,袁岚峰博士提到的硬证据之一,嫦娥二号月球探测器给出的7米分辨率的全月图中显示的2个像元(注:模拟图像中的像元与数字图像中的像素概念相对应)的阿波罗17着陆舱位置,证明不了载人登月,只能证明阿波罗17号实现了在月球上的着陆,甚至连是否是软着陆都判定不了。此话怎讲?但凡是熟悉图像处理的,都很明确地知道一个物体如果只有两个像素点的,实际上什么结构也看不出来。由于我没有找到原版高清图像,在这里我选用别的图像摘取几个像素点给大家演示一下只有几个像素点是个什么情况,然后大家就能明白这样精度的证据根本无从证明载人登月。

下图给出的是5乘4共20个像素点

500

太小了,是不是觉得根本看不清楚?那我把这20个像素点的图像放大给大家看,见下图:

500

         大家能看出来这20个像素的照片显示的是什么吗?这太考察想象力了,如果不是因为我知道答案,坦白说我根本看不出来。

我再给一张22乘25共550个像素点的图片,不放大的情况下,大家应该能看出来是什么,见下图:

500

        是个人脸!没错!做图像分析的人估计还能认出来这是教科书里常用的“摄像师”的照片。如果我告诉大家上面20个像素点就取自这550个像素点的图片,大家能知道那20个像素点是什么吗?

        估计有些挺难的,对不对?我放大一下,可能容易一些:

500

       也许这样大家能搜索到,上图20个像素点选取的是“摄像师”眼睛的主要区域。现在大家想象一下,阿波罗17号着陆舱在嫦娥二号月球探测器拍到的图像中只有两个像素点(上图眼睛图像十分之一的信息),在没有USA提供给中国阿波罗17号着陆舱的坐标的情况下,中国无法按图索骥,而需要让嫦娥二号月球探测器在整个月球全景的情况下搜寻两个像素点,是不是大海里捞针?那难度是非常非常大的。盯着二十个像素点单独看都很难看出来什么,那么两个像素点,它提供的信息量能让大家判断出来什么?证明得了软着陆吗?遑论载人登月?

        再次,关于被用于测量测量地月距离,阿波罗11号、14号和15号在月面上安放的3台激光反射镜,确实能够证明美国人把反射镜安置上了月球。但是非要说是人登陆月球安置上去的,说服力不足。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苏联人也成功给月球装上了两个反射镜Lunokhod 1 和 Lunokhod 2,只是面积比美国的小,但众所周知,苏联人没有载人登上过月球,是通过无人月球车送上去的因此在月球上安装反射镜,证明不了载人登月。咱中国两个月兔车上了月球,能证明中国载人登月吗?当然证明不了。这是合理的质疑不是抬杠,只是遵循科学逻辑严谨性的要求。

       证明苏联人成功安装反射镜的参考文献:

McDonald, K. (26 April 2010). "UC San Diego Physicists Locate Long Lost Soviet Reflector on Moo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Retrieved 27 April 2010

       关于摆动的美国国旗,袁岚峰博士给出了一张静止的美国国旗照片,并解释看起来像风吹起的皱褶只是旗帜的折痕。看上去这确实也算个解释。但是这个折痕的说法却解释不了确实在飘动的美国国旗,见我从NASA网站上给出的视频截取转制的动图。

flag.gif

        当然了,非要强行给美国国旗摆动一个不依赖空气存在的解释也是“可以”的,比如说解释成人舞动旗杆,旗帜不过是在月球的重力下做“钟摆运动”。但这图像怎么看都不像是周期性的钟摆运动——大家注意看旗帜的左下角,分明是飘动才可能有的形变。当然,这个当做不了造假的硬证据,但是疑点是存在的。造假嫌疑是不能被轻易摆脱的,大家有质疑也非是缺乏逻辑、不尊重科学,恰恰因为尊重科学所以应该质疑。

        截取的美国升国旗视频出处(该视频标注“Footage from the Apollo 11 moonwalk that was partially restored in 2009”——嗯,就在公开承认丢失了原始视频资料的2009年):https://www.nasa.gov/mission_pages/apollo/apollo11.html

        对于十字准星被遮盖,我本来没有注意到相关的质疑,袁岚峰博士给出的解释是“因为在特定曝光条件下,过于细窄的图案会被冲洗掉”。OK,过于细窄的图案会被冲洗掉不是太小概率事件,但是多张照片被冲洗掉的细窄处恰恰是有物体遮盖的地方,这就非常有意思了。从概率的角度上来讲这个解释其实很难站得住脚。因为洗照片出现这种“小事故”应该是随机的,而不应该存在这种选择性。假设冲洗照片发生细节被冲刷刚好在有物体遮挡的位置一处的概率是1/1000,那么两处发生同样的现象就是百万分之一,如果发生三处,就是十亿分之一,那就是低到被认为不可能的概率。当然,我依然不认为这足够成为伪造的证据,但是大家如果有疑问(即使是大的疑问)也是正常反应,因为现有的解释并不足够让人信服。

       我注意到很多网友在袁岚峰博士的文章下面评论区提到月球车(自阿波罗15号开始出现)橡胶轮胎的疑点。同在观察者网风闻写作的“鹰击长空”贴出维基百科上给出的一张月球车近距照片作为回应,意图说明橡胶轮胎的书法只是传言——月球车是细密金属网格轮胎。见下图:

500

       为什么大家会关注月球车的轮胎呢?因为月球表面温度变化巨大——月昼127摄氏度,月夜为-173度,温差可达300摄氏度,根本无法使用橡胶轮胎。既然无法使用橡胶轮胎,单纯从设计功能需求的角度上来讲,何必把月球车轮子设计成类似橡胶轮胎的模样?月兔车轮子的设计就简单很多,大家都注意到了, 我就不在此处贴出。值得注意的是2012年USA的“好奇号”火星车的轮胎为什么设计就没有再遵循仿橡胶轮胎外形的设计思路呢?见下图(3D渲染图):

500

“好奇号”火星车3D渲染图全图链接:https://en.wikipedia.org/wiki/Mars_rover#/media/File:Curiosity_at_Work_on_Mars_(Artist's_Concept).jpg

       一个看上去更合理的关于轮胎的解释,NASA也许是为了回应橡胶轮胎质疑,故意造了个使用细密金属网格结构,远看像橡胶的轮胎,然后以远景看不清楚细节因此让大家误解是橡胶轮胎作为解释。但有趣的是,同样一个维基百科的词条,给出的另外一张阿波罗16号的月球车,轮胎却完全不同,完全可以看到轮胎的细节,而其明显是橡胶轮胎的模样,我截取的原图轮胎部分见下图:

500

       被截取的原图太大,我就不上传了,链接见: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unar_Roving_Vehicle#/media/File:Moon_Buggy_Ap16-KSC-71PC-777.jpg

       怎么解释这种不一致?我认为这只能去问NASA了。

       事实上,我个人认为被NASA公开承认丢失的所有原始视频资料,是更应该关注的内容,而不是一些细枝末节的点。除了原始视频资料因为丢失无从查证,同样重要的证据是载人登月带回地球并被赠予多国的月岩。举个有趣的例子,同样是2009年(8月29日),据英国销量最大的报纸之一,《每日电讯报》(The Daily Telegraph)报道,当年由美国驻荷兰大使赠送给荷兰首相存于阿姆斯特丹的国家博物馆Rijksmuseum的“月岩”被证实其实只是石化的木头而已——'Moon rock' given to Holland by Neil Armstrong and Buzz Aldrin is fake。而这可不是什么孤例,维基百科上有个词条Stolen and missing Moon rocks(被盗和丢失的月岩),巴西、加拿大、塞浦路斯、洪都拉斯、爱尔兰、马耳他、尼加拉瓜、罗马尼亚、西班牙、瑞典获得的美国赠品都不翼而飞了。名单这么长,我实在是懒得一个一个国别地去看相应的报道。即使是瑞典这个我生活多年的国家,我也懒得去查瑞典的情况了。我就提一嘴,我就职的机器视觉企业的瑞典工程师同事们没有一个相信美国成功载人登月的。这还不是我故意问的,因为最近刚好是USA成功“载人登月”50周年庆,这是跟同事们午饭聊天的时候,瑞典人主动聊到的。

       面对这样大规模的证据丢失,我认为我很难不保持一个谨慎怀疑的态度。如果哪个实验室发表了一篇论文,声称有重大突破,但是原始数据都丢失了,实验样品也丢失了,我只能看到经过处理过的数据,我真的没办法去相信这篇论文里讲述的故事及其得出的结论。尤其是,这个世界上只有这么一个实验室声称得到了这么个结果。如果样品在,原始数据在,我还能姑且相信只是暂时其他实验室不具有相应条件做不出来。而就现在具有的硬核证据,我只能说很遗憾,我对美国载人登月持保留意见。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03-1193256.html

上一篇:对学术研究的评价而言原创不原创不关键,解决问题才重要
下一篇:瑞典“环保公主”背后的真相——地球自近数亿年以来的科学数据显示气温与二氧化碳无关
收藏 IP: 81.230.44.*| 热度|

26 武夷山 范振英 杨正瓴 张国宏 周少祥 刘德力 程代展 周洲 张学文 张志东 崔树勋 姬扬 闵应骅 张磊 鲍海飞 王宏琳 王从彦 苏保霞 李粒 贺玖成 钟振余 张鹰 唐凌峰 黄河宁 李沣 xqhua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10: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