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常常是充满着变数的。9年多前(2007年9月1日)我在科学网开博客的时候,是非常笃定自己要坚持走学术的职业道路的。“科学家”是小时候的我眼中神圣的职业,尽管当时对于科研完全没有概念。刚刚进入科研门槛的时候,我也将学术工作看成是个人人生当中可以追求的最有意义的工作。随着对科研工作内容了解程度的增加,以及对于社会分工日益加深的认识,我转而认为对于社会而言,学术界之外也有很多具有重大意义的工作。学术研究工作尽管依然有吸引我的地方,可以直接给人民带来福祉的科技研发工作,带给我更大的乐于投身其中的热情。本来身处应用物理系,博士期间以及毕业后两年的科研工作也是奔着可以应用到医疗诊断的目的,让我在职业转向的道路上走得还算顺利。
当然,现实中并没有在键盘上敲下上述文字那般轻松。
当年我在北欧找硕士论文的实验室,以及找可提供博士位置的实验室时的相对容易程度,让我低估了如今在瑞典职业转向可能遇到的困难。我的求职待业期和瑞典社会几乎令人感觉停摆的7、8月暑期完全重叠,9月份顺利入职一家高科技公司从事研发工作其实应当说还算顺利。只是那种缺乏安全感,不知何处落脚的心境,着实令人难熬。我对现在的工作内容和收入都颇为满意,与暑期求职时感受上形成强烈的对比,更是格外地珍惜现在的机会,也非常感激雇佣我直接上司,公司的系统研发经理。在这里,我分享一下个人的求职经验,对于同在瑞典或者北欧国家甚至于泛泛地说对于在海外打拼,有意向转向工业界工作的博士(生)们, 或许会有一点帮助。
根据我的个人经历总结,我觉得在瑞典从学术界转工业界的主要难点是,业界的人对具有博士学位的人对工作的契合度要求会很高。本科或硕士学位者入职,公司可能会愿意给更多的耐心来培养他或她的技能提升,这个时间尺度可能会是以年来做单位的。博士入职,工作的契合度要求就非常高,希望对方给予自己时间成长,可能会是一种奢望。就我自己的教育和科研背景来说,我本科是生物工程(其实就学校的设置来看和化学工程专业并无实质区别,巨大多数专业课完全重叠),硕士转到物理,博士研究从事的单分子荧光光谱和显微镜的技术开发和生化和生物医学应用研究。在我的求职期间,我给不少公司投简历发现招聘信息往往写得似乎有一定的灵活性,比如一家招收核磁共振仪场地服务工程师的公司对于教育背景要求只是工程物理或者分析化学专业,这样来看我的专业背景也算符合,并且我也修过相关课程的学分,更有光学仪器技术支持方面的工作经验,而这与场地服务工程师的职位吻合得很好,但是根本连简历筛选这一关都过不了,面试机会也拿不到。我还投过医学图像分析,医学数据统计分析,光波模拟分析编程之类的工作,有的拿到面试机会,有的邮件往来好几轮表现出对我的兴趣但最终没给面试机会不一而足。我最终拿到的工作,也恰好是工作内容和博士研究契合程度最好的:目前的主要工作内容是负责两台用于优化生化诊断实验条件的奥林巴斯显微镜基于java的控制软件的界面开发,日后会参与到一个全自动诊断用光学仪器的软硬件开发。
瑞典就业市场小,国际上几家大的显微镜公司无需招收新进人员就满足用工需求,这个现实导致我的求职口径受到限制,令人无奈。当然,这个应该是因专业而异的,对于其他专业的,大约并不适用。当然,还有一些相关的公司只有销售方面有缺口,而他们对缺乏销售经验者完全没兴趣(这依然是第一条提出的契合程度不够的原因)。值得一提的是,我参加过一些公司到学校的招聘会,有德国的生物设备技术公司愿意招聘博士做销售,只是工作地点在德国,我不愿意离开瑞典。事实上我的专业在德国就业机会不少,在德国留学的同行转向工业界应该会比我更容易找到合适的工作。
在瑞典求职第三点感触是会当地的语言对我来说还是有帮助的。我拿到现在的工作一共经历了六家企业的面试,全部都是投递的瑞典语简历,面试过程也全程用瑞典语的。这六家当中,只有一家公司用英语面试应该也不会有任何劣势,而这家公司是乌普萨拉大学孵化出来的,公司老板同时也是大学教授,员工则来自欧洲数国,相对国际化。而最终录取我的公司虽然是总公司是US的,公司员工除了我之外只有一个来自加州的管理层人员就全都是瑞典人——还有两名亚裔和一名非洲裔,但都是在瑞典长大的二代。由于母公司是跨国企业,而人员组成并不国际化,导致公司交流所有文档都采用英语——文书方面唯一采用瑞典语的是我看到的招聘广告,而口头交流完全靠瑞典语。另外,我在瑞典求职遇到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招聘广告以及人力资源部门邮件中用英语的国际企业,我一个面试机会都没有拿到。当然,没拿到面试机会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不好妄自下结论。只是掌握当地语言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幸好,这不是我的劣势。
再者,我还有一个经验总结,就是写简历和求职信一定要抓招聘广告的关键词,面试的时候也一定要强调和突出自己的背景、经历和公司招聘条件的契合程度,否则会被直接过滤掉的风险。尽可能自身具备的学术界和工业界共同需要的技能,并尝试用工业界习惯的词汇来做概况。当然,面试的时候,招聘者会要求应聘者给出具体的事例作为说明。准备充分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我觉得有必要强调的是,作为求职者,主动非常重要。要通过各种公共渠道能够获取到的方法找到招聘者的直接联系方式并与之沟通,有节奏地跟进,主动询问获取求职反馈。另外,制作求职列表,记录应聘职位,公司,联系人,联系方式,标注好每一步联系合适的日期,大概也是一个值得推广的经验。
最后一个我觉得有价值的个人经验是,找有博士学位的人相对富集的企业——至少在欧洲我不只一次听到,有博士经历的主管,也愿意招聘有博士学历的员工。恰巧,我的主管,公司的系统研发经理也是一名博士。当然,这也因为我应聘的就是研发岗吧。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7 12: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