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针对狂犬病的免疫力(Immunity)
本章目录
2.1 预防临床疾病
2.2 狂犬病疫苗
2.3 疫苗接种的免疫反应(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2.4 被动免疫的作用
2.5 主动免疫接种的途径
2.6 不同危险群体的免疫反应
2.3 疫苗接种的免疫反应(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a)
图2: 在存在和不存在暴露后预防(PEP)介导的免疫反应†时,狂犬病毒发病机制*的动力学示意图
图注:
横座标:疫苗接种日期 ¶。
纵座标:狂犬病毒浓度(左纵线)、或抗体反应水平(右纵线)。
5条曲线:
1. 疫苗诱导的体液免疫反应(在存在PEP的情况下)
2. CNS(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病毒(在不存在PEP的情况下)
3. 唾液腺中的病毒(在不存在PEP的情况下)
4.被动免疫-HRIG(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在存在PEP的情况下)
5. 病毒在进入位点的存在(在存在PEP的情况下)
* (狂犬病毒发病机制)狂犬病要经过5个发展阶段: 潜伏期(5天到1年:在美国的中位时间是~35天),前驱期(0- 10天),急性神经症状期(2- 7天),昏迷期(5- 14天),死亡。
† (免疫反应)狂犬病毒一旦到达进入部位的组织,可通过被动给予狂犬病免疫球蛋白(RIG)予以中和(被动免疫)。主动免疫(疫苗)能刺激宿主免疫系统,其结果是,大约在疫苗接种后10天产生病毒中和抗体(VNAs)。大约在第14天-28天(注射4针疫苗后),VNAs达到峰值。在缺乏早期和适当的PEP的情况下,病毒进入宿主神经元,传播到中枢神经系统(CNS),并引发疾病,产生不可避免的致命后果。
早期的实验证实了VNAs(狂犬病毒中和抗体)在防止有效的病毒感染方面起主要作用。含有灭活病毒的狂犬病疫苗刺激B淋巴细胞,在CD4 + T淋巴细胞的帮助下使用II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II)分子,导致分泌抗体的浆细胞的产生,结果是VNAs迁移到感染位点并进入神经系统内部。
中和抗体已被证明可以从感染该病毒小鼠的中枢神经系统(CNS)中清除病毒。细胞毒性(CD8+) T淋巴细胞已被证实可被狂犬病疫苗接种激活。
为了确定免疫系统中负责抵御病毒感染的成分,进一步的实验研究了细胞介导的免疫在小鼠体内的作用,证实了细胞毒性T细胞本身并不能单独抵御狂犬病,因为CD8+ T细胞的消耗对接种过疫苗的动物对疾病的抵抗力或存活率都没有影响。
通过激活CD4+ T细胞和B细胞,发生暴露的受害者的免疫接种在提供保护方面发挥了主要作用,最终导致VNAs的产生,这些VNAs能在疾病开始显现之前靶向并摧毁病毒。
(未完待续)
参考文献: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7). The immunological basis for immunization series: module 17: rabies.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https://apps.who.int/iris/handle/10665/259511. License: CC BY-NC-SA 3.0 IGO
相关博文:
接种狂犬病疫苗后,抗体能维持多久?(1) (WHO专题文献选译) 2021-12-12
接种狂犬病疫苗后,抗体能维持多久?(2)(WHO专题文献选译) 2021-12-14
接种狂犬病疫苗后,抗体能维持多久?(3) (WHO专题文献选译) 2021-12-16
接种狂犬病疫苗后,抗体能维持多久?(4) (WHO专题文献选译) 2021-12-18
针对狂犬病的免疫力(1)(WHO专题文献选译) 2021-12-20
针对狂犬病的免疫力(2)(WHO专题文献选译) 2021-12-22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15: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