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症,伴随有多种病理生理机制的交织和相互作用。近年来,心力衰竭的炎症机制逐渐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炎症反应不仅在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且与心力衰竭的预后密切相关。因此,关注炎症反应在心力衰竭中的作用和具体机制或为其提供新的潜在干预策略。
CVIA最近发表的一篇原创研究Inflammation in Heart Failure: Mechanisms and Therapeutic Strategies中,重庆医科大学郭永正副研究员、龙洋主治医师和余江、周国祥博士从心力衰竭的炎症机制出发,探讨了不同类型心力衰竭中的炎症特征,并总结了目前针对炎症的临床干预策略和相关临床试验,为未来的治疗方向提供了有价值的见解。
针对心力衰竭的炎症反应,当前的治疗策略主要集中在靶向炎症标志物或特定的细胞因子。然而,许多临床试验的结果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是这些临床试验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经验教训,即炎症网络的复杂性可能导致单一细胞因子的靶向治疗效果不佳。另外,一些用于心力衰竭治疗的新型药物,如SGLT2抑制剂的抗炎作用已被多项研究证明。多项临床试验(如EMPA-REG OUTCOME、DAPA-HF等)表明,SGLT2抑制剂在减少心力衰竭住院和心血管死亡方面表现突出,且其抗炎作用可能是其主要的心血管保护机制之一。这提示未来针对代谢炎症交互机制的药物可能在心力衰竭治疗领域有广阔的前景。
尽管目前抗炎治疗在心力衰竭中的应用面临诸多挑战,但针对炎症的治疗依然是心力衰竭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炎症网络的复杂性意味着单一靶向治疗可能无法获得理想效果,未来可能需要更为精确的、多靶点的抗炎策略。
总的来说,炎症在心力衰竭中的作用已经得到了广泛关注,并且已有多个研究为炎症干预提供了临床依据。然而,当前治疗方案仍存在不确定性和局限性,未来的研究需要更多关注个体化的治疗策略,并且探索如何精确调控炎症反应,以更有效地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
通讯作者介绍:
郭永正
郭永正,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副研究员,重庆市中青年医学高端人才。主要从事心血管疾病的诊治及研究,是重庆市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心脏康复学组委员。承担国家自然学基金项目(2项)、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科研课题多项,累计科研经费500余万元。以第一/通讯作者(含共同)在Cardiovascular Research,Redox Biology等国际期刊发表SCI论文14篇。受邀担任Nutrition & Metabolism等期刊编委,是十余个国际期刊的审稿专家。
引用本文:Yu J, Zhou GX, Guo YZ et al. Inflammation in Heart Failure: Mechanisms and Therapeutic Strategies. Cardiovasc Innov Appl 2025. Vol. 10(1). DOI: 10.15212/CVIA.2024.0050
原文链接:(点击下方阅读原文链接可直达)
https://www.scienceopen.com/hosted-document?doi=10.15212/CVIA.2024.0050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0 20: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