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决策思维
思维模式决定了决策的质量。有什么样的思维模式,就有什么样的决策。需追求科学决策。
1.概率思维
很多事情,不能追求绝对0或100%的极限值,因为不可能且成本巨大,是不科学的。比如黄金提纯,很难达到100%,只会99%、99.99%等。一个社会,无论制度多么好,好人也不可能100%。无论酒驾惩罚多么严重,都不可能完全杜绝酒驾,发生酒驾的概率永远不会降为0。这就是自然规律。
那么成本与效益之间有没有一个最佳概率值呢?当然有,比如可能是80%或20%,即“二八定律”。超过50%,属于“多数”;超过80%,就属于“绝大多数”。防止酒驾是需要付出经济和社会成本的,如果采取的措施能防止80%的人不酒驾,就很好了。
因此,管理者决策时要有概率思维,不能盲目追求概率极限值,即0或100%。
2.弹性思维
政策执行一刀切,其利在于防止营私舞弊,防止看人下菜碟,防止随意变通,就像评职称要求数论文一样。其弊也恰巧就在于失去了灵活,失去了弹性,失去了具体情况具体对待。综合看,弊大于利,因为“一刀切”不符合自然规律。
上天赋予自然界最大的特征就是“多样性”。例如,植物有高的,有矮的;有粗的,有细的;有适合淡水的,有适合咸水的。又如,人有胖的,有瘦的;有爱吃咸的,有爱吃淡的;有爱吃甜的,有爱吃辣的,等等等等。反正都不是整齐划一,十个指头不一样长。自然界中不存在树种单一的森林。人们发现,人造林如果树种单一,更容易发生病虫害,难以存活。
因此,任何政策都不可能适合所有人。如果强制所有人都执行同一政策,其弊一定大于利,因为违反自然规律。
政策往往是由专家们制定的。这些政策在他们看来是合理、正确的,他们的出发点也是好的,因此想当然地认为对所有人都是合理、正确的。这本身就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些专家人数毕竟有限,每个人的阅历毕竟有限,他们不可能知道、体会到所有人方方面面的问题,不可能考虑到所有情况。
举个假设的例子:假设为了让全国人民吃上好菜,于是组织者把全国的烹饪大师都请来,共同制定一个菜谱,然后推向全国。烹饪大师水平都很高,组织者自然认为制定的菜谱是最好的,色香味俱全,营养均衡。但事实是:高水平者认为是最好的东西,未必对所有人都是适合的,因为众人口味多样,酸、甜、苦、辣、咸,各有所好。正所谓众口难调,即使大师们也有各自的口味。如果强制所有人都按一个菜谱做菜,必定有的人吃不下去或吃不好。长期下去,必定损害其健康,结果与想让所有人爱吃、健康的初衷相违。
总之,出台一项政策时,要尽可能考虑到各种特殊情况并制定豁免原则,要有一定弹性,要有一定变通范围。为了防止营私舞弊,可以让公众监督,把豁免者的情况公示。例如,列出了评职称硬条件之后,再加上一条:如某一方面特别突出,可以破格,但需由评定委员会讨论决定,并把破格理由公示。
3.自愿思维
政策的执行要尽可能鼓励自愿,努力避免强制。很多情况下,政策制定者自以为政策是汇聚了专家们的意见,而专家水平比普通民众高,比民众看得远,因此制定的政策是正确的。所以,如果民众不愿意,就强制执行,并定下完成指标。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有不少失败的例子。民众预见性或许差一些,他们不制定政策,但能检验政策,是检验政策正确与否的标准。群众的眼睛是亮的,民意即天意。
如果相信民众是十分智慧的,那么检验政策是否正确的试金石就是政策的执行是强制的还是民众自愿的。如果政策受到民众欢迎,尤其是执行了一段时间后仍受欢迎,那么政策极有可能是正确的;如果民众一开始就从心里抵触,或者执行一段时间后开始抵触,那么政策极有可能是错误的。自愿原则还可以避免“一刀切”,避免对少数情况特殊者造成伤害。
孟子主张“民贵君轻”,是有道理的。其另一层含义就是“民”其实比“君”更智慧。
“民众十分智慧”的论点基于两点:(1)民众人数众多,作为一个整体,观察和考虑问题更全面,“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2)民众是政策的践行者,是最早的感知者。鞋子合不合脚,只有穿鞋的人知道,而不是鞋子制造者。政策好与不好,民众最有发言权。
总之,凡事要顺其自然,要鼓励自愿。不要一刀切,不要立竿见影,要有耐心,耐心等待民众的验证。那些民众抵触的政策,很可能是错误的,一定要慎之又慎,反复论证。
4.渐变和突变思维
地质学中,把地质作用分为渐变的和突变的两大类,并以渐变地质作用为主。渐变地质作用的发生是逐渐的、缓慢的,如大海的填平、河道的侧向迁移。突变地质作用的发生是突然的、瞬间的,如火山爆发、地震。当然中间还有过渡类型。
政策的推行也有渐变的和突变的。当没有紧迫性时,政策的推行最好是渐变的,像温水煮青蛙。当有紧迫性时,政策的推行可以是突变的。政策执行应以渐变为主,突变为辅,像自然界一样。突变容易引发灾难。
推荐阅读:
1.金振奎 金明 贾若溪, 2018, 《科研论文写作方法与技巧》.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主要内容:为什么要会写论文、科技论文、综述论文、社科类论文、课题申请书、口头汇报、评审意见、投标书、写作技巧 等等。图书链接:当当网http://search.dangdang.com/?key=%BF%C6%BC%BC%C2%DB%CE%C4%D0%B4%D7%F7%B7%BD%B7%A8%D3%EB%BC%BC%C7%C9%BD%F0%D5%F1%BF%FC&act=input)
2.金振奎 王金艺 梁婷 朱小二等, 2021, 沉积地质学(约140万字).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图书链接:https://item.jd.com/10043913081901.html)
3.金振奎、朱小二、王金艺、王昕尧、任奕霖、王凌等, 2020,天津冀州区元古宇地层与沉积考察指导书(中英对照,46万字).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图书链接:https://item.jd.com/13031562.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0 20: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