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经》中的美人们
堂上舞师:矫健英武之美
扶 兰
国风·邶风·简兮
简兮简兮,方将万舞。日之方中,在前上处。
硕人俣俣,公庭万舞。有力如虎,执辔如组。
左手执籥,右手秉翟。赫如渥赭,公言锡爵!
山有榛,隰有苓。云谁之思?西方美人。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
这首诗是观看万舞的女子对领舞舞师的赞美与倾慕。
万舞,古代在朝堂、宗庙或祭祀仪式上跳的舞蹈,由文舞与武舞两部分组成,文舞执羽(野鸡长翎,可以参见孙大圣头顶那两根华美绚丽又威风凛凛的长翎)籥(yuè,类似于笛子的管乐器,三孔),武舞执干(盾牌)戚(斧头)——诗中的舞师,在跳武舞时,不知道有没有手执干戚,不过他模拟了驾驶战车的动作,舞具虽然不同,表现的仍然是战争。
在那个“国之大事,惟祀与戎”的时代,殿堂之上的舞蹈很显然常常是以战争为主题的。
这盛大的舞蹈开始之际,先要擂鼓。“简兮简兮”,一般解释为鼓声响起。“方将万舞”,意思就是,万舞即将开始。
什么时候开始?“日之方中”,也就是正午时分、太阳当顶之际。
领舞的舞师,站在最前列(在前上处)。
他长得高大魁梧,矫健又英武(硕人俣俣yǔ)。
先跳的应该是武舞,舞师的动作刚健有力,如同猛虎。他手执丝线编织的舞具,模拟驾车的动作——这个时代的战车,每车驾2匹或4匹马,每匹马都有缰绳(辔),统归到御者手里,御者一手执缰绳(两条或四条缰绳,应该是夹在御者的指间)、一手挥鞭策马控制行进方向与速度,还要听从号令、配合战阵,这个难度可比今天开车的难度大得多了。
因为御者手里控制的缰绳不止一条,所以模拟的舞具,是一组丝带:编织排列得整整齐齐的丝线称为“组”。这个字像不像御者指间控制两条或四条缰绳的样子?偏旁表示其材质是丝线。
蒙古舞里有骑马舞,一般包括走马步、硬骑、软骑、涮马步等几个基本动作。不妨对照着想象一下万舞中的驾车御马动作。
武舞之后,便是文舞。
舞师左手拿着籥管吹奏,右手执着野鸡长翎舞动。
感觉像是在模拟百鸟朝凤的情景?
有个成语叫“凤鸣歧山”。据说周王朝即将兴盛之际,岐山有凤凰栖息鸣叫,当时的人们认为凤凰是因为周文王的德政才来到歧山的,是周将要兴盛的吉兆,故而也以凤比喻周文王。
真正的凤凰不可见,也无从考证舞师手执的是哪一种野鸡的长翎。可以去看看红腹锦鸡的视频,当它拖着长尾从雪地上滑翔而过时,恍惚便是想象中凤凰的原型了。
不过也有可能是因为,古人认为,鸡为“德禽”,有五德:“头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者,信也”——头上有冠,代表文明礼仪;足有利爪,代表威武之力;见了敌人敢于搏斗,代表勇气魄力;发现食物了会召唤同伴过来,代表仁心厚义;夜里警醒、按时报晓,代表守信重诺。
这个说法来自于汉文帝时的博士韩婴所著的《韩诗外传》,该书包括历史故事、道德说教、伦理规范等不同内容,有点类似于杂谈,一般每条都以一句《诗经》作结论,以支持文中的事例或观点。
韩婴生活的时代,远远晚于《诗经》的时代,但是韩婴记载的“鸡有五德”一说,出自于春秋时期鲁国的士大夫田饶(差不多与孔子同时代的人)。因此不妨合理推测,“鸡有五德”一说,至少在春秋时期已经开始为人们所接受了。
鸡为“德禽”的文化含义,此后进一步发扬开来。宋徽宗在他的名作《芙蓉锦鸡图》上题写了一首诗:“秋劲拒霜盛,峨冠锦羽鸡,已知全五德,安逸胜凫鹥。”很直接地突出了“鸡有五德”一说。
为了美观起见,在文舞之中,以野鸡的长翎代表鸡这种“德禽”,也是很有可能的吧?
即使是文舞,舞师的动作也矫健有力,红光满面有如涂了赭(zhě)石粉一般。堂上公侯对舞师的表演大为赞赏,连声说道快快赐酒。
演舞完毕,堂下观舞的人群渐渐散去,但是舞师的英姿,仍然萦绕在姑娘的心头。
她怅然行走在田野之间,望着那高高山头的青翠榛树,望着那低洼地上的碧绿苍耳,心里思念着谁呢?她思念的是那来自西方的美人——诗家说这位舞师来自于西周地区,在卫国之西,故名西方之人。
西周时期,天子威权隆重,各诸侯国,往往仰慕上邦的礼乐制度实力声望,这样的仰慕,或许为这位来自上邦的舞师,又增添了一层辉煌的光辉。
所以姑娘叹息般地又重复吟唱了一句:那位美人啊,他是来自于西方的上邦!
今日我们常以美人指代美丽的女性,但是在《诗经》的时代,很显然,美人并无性别之分,不论是英俊的男子还是美丽的女子,都能被称为美人。
姑娘的思念、倾慕,来自于舞师自身的矫健英武之美,来自于舞师在堂上表演的万舞之美,或许也来自于万舞所象征的那个既有强大武力又有诗书礼乐的文明之美。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5: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