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经》中的美人们
思我慈母:和风煦暖之美
扶 兰
国风·邶风·凯风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睍睆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凯风,就是夏日温暖的南风。暖风自南而来,诗人感受到风的吹拂,看到枣树在暖风中发芽生长,联想到母亲养育儿女的辛劳,触景生情,写下这首诗,感念母亲的恩德,又愧疚于自己这些儿女们不能为母亲分担辛劳。
也有诗家认为这是诗人在怀念亡母。
不过从整首诗的基调来看,笼罩着一层凯风带来的温暖光辉,就像诗人在回忆与想象中感受到母亲的慈爱,虽然也有“莫慰母心”的愧疚,到底不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伤酸楚,而是让人心也变得柔软温热的煦暖。所以笔者不认为是怀念亡母之作。
再回到这首诗。
温暖的南风,吹拂着枣树的嫩芽。娇嫩的芽心在暖风关爱下茁壮成长,就像母亲辛苦操劳(劬qú劳),抚养幼小的我们慢慢长大——夏日的南风,常常是在晴朗的午后,徐徐吹过山林、吹过原野,吹拂着诗人的脸颊与手臂,让诗人想起幼年的时光,想起记忆中母亲温暖的怀抱、温热的手掌。
温暖的南风,吹拂着枣树的枝干。已经长大成柴木的枣树,就像已经长大成人的我们。母亲明理又善良,儿子们没能成材成器,是我们自己不争气,不能埋怨母亲没有费心教导。
那寒泉水冬夏常冷,源头就在浚(xùn)县之旁。寒泉水可以消解夏日炎热,我们兄弟七人,却不能分担母亲的劳苦。
那黄鸟婉转歌唱(睍睆xiàn huǎn),歌声悦耳动听,听者忘忧。我们兄弟七人,却不能让母亲欣慰安心——常言道,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母亲总要为儿女担忧;而惭愧于未能成材成器的诗人,恐怕更加觉得,母亲一直在为他们兄弟忧心。
母亲的形象,在诗人的歌唱中,渐渐丰满:慈爱和煦有如凯风,明理善良又坚强能干。
诗人的形象也在歌唱中渐渐丰满:怀念母亲的温暖,感念母亲的辛劳,惭愧自己兄弟们未能成材成器,未能替母亲分劳解忧。
能够养育出这样真诚体贴的儿子,母亲的形象,就更进一步完善完美了。
颂扬慈母的诗歌,我们大家更熟悉的应该是唐人孟郊的《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自己写了一个短注:“迎母溧上作。”
当时孟郊任溧阳县尉,迎接母亲来溧阳居住,应该是在等候母亲的时候,心情激荡,写下了这首诗。朴素的语言,近于白描的手法,从最日常的场景切入,写尽慈母之心。
孟郊以三春暖阳来比拟母亲的慈爱与温暖,愧疚于自己如那春草一般,沐浴着春阳成长,却无从报答这春晖之恩德。
春晖与凯风,物虽不同,但都有着慈母的光与热。
这也是一种美,一种能够让诗人和让读诗的人都心软心酸的和风煦暖之美。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7: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