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light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ewlight

博文

如何打造一个适合居住的星球

已有 3919 次阅读 2013-5-6 12:14 |个人分类:科学图书|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宇宙, 地球, 生命

人类居住的这颗行星,在茫茫宇宙之中似乎是个极端的例外,天文学家们找了几个世纪,也没找到其它有生命迹象的星球。从远古到现代,当人们仰望星空之时,大概都不免有自觉渺小和孤独惶惑的感觉。

地球从何而来?为什么能出现生命?人类将会把地球变成什么样子?今天这个日子,大概是读一下《如何打造一个适合居住的行星》(How to Build a Habitable Planet)最恰当的时候了。

本书的第一版出版于1985年,作者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著名科学家沃利•布勒克(Wally Broecker)。他的科研领域主要在地球与海洋化学,建立发展了大洋环流的理论,并且对通过碳同位素确定年代的技术作出了相当贡献。1975年他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第一次使用了“全球变暖”(global warming)这个概念。20多年前写这本书时,是希望向普通读者解释是什么原因使得地球上能够出现生命、讲述地球如何成为一颗适合人类居住的行星的故事。虽然谈的是一个非常复杂、也没有完美答案的话题,却在保持科学理论严谨性的前提下,写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成为一部经典的科普著作。台湾的天下文化出版社2005年曾出过繁体中文版,书名为《开天辟地》。

在这本书出版之后的20多年中,人类对于地球以及宇宙的认识已经有了巨大的飞越。查尔斯•兰米尔(Charles Langmuir)开始着手为这本传奇作品写一个新的版本。他本人在哥伦比亚大学呆了20年,曾是布勒克的同事,2002年搬到哈佛大学,他在哈佛教的一门课程就是以这本书作为教科书、面向大学们的各科学生,所以他自然成了撰写新版的最佳人选。他对原书做了较大的扩充,原书的9章被扩大成了21章,页数增加了一倍,超过了700页,最重要的是把加入了多门学科的研究成果,原版以地球科学为主,新版中加进了天文学、生物学、环境科学、量子物理等学科的知识。

本书的副题《从大爆炸到人类的地球故事》(The Story of Earth from the Big Bang to Humankind)确切地概括了叙述的线索。这本书的前4章讲的是宇宙大爆炸,从第5章开始行星才出现,到第13章才开始讲述生命的起源,人类则要到第19章才登场。但是在这有关人类活动的两章中,却涉及到了许多十分关键的问题:地球提供的独特环境为生命的产生提供了条件,物种的进化最终产生了人类,反过来人类活动对地球生态的影响,包括气候变迁、海水酸化、生物多样性的破化等等,也是十分明显的,这些会对地球的未来发生什么样的影响,现在还难以预料。当然书中也谈到了一些可能的解决办法,比如降低温室效应、再生能源以及碳抓取碳沉降等等。

虽然覆盖的科学广泛、涉及的题材众多、其中有许多复杂的理论,但是本书采用的语言却是清晰而简单,读起来并不觉得艰深。这是一本科普读物,也是一本大学教材,因此书中不乏图表、照片、结构式等等,但并不要求读者具有很强的理工科背景。

NASA的科学家们解释玛雅人年历的“终点”,并不意味着世界末日,而是新一论历法的开始。这一新旧交替的时刻,也许是应该好好地回顾一下这个蓝色星球的过去,思考一下地球家园的未来了。


原为《深圳特区报·读与思周刊》稿件





读书荐书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3102-687142.html

上一篇:科学求知也可以轻松有趣
下一篇:互联网的骨架
收藏 IP: 188.29.101.*| 热度|

4 蒋迅 张玉秀 曹聪 强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9 10: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