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哲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赵国求 研究员,武汉市学科带头人,专著十部,国内外发表论文六十余篇。

博文

对刘全慧博士的评论的回复(字数多了回复栏不能复制)

已有 4953 次阅读 2009-10-22 11:31 |个人分类:物理学哲学|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对刘全慧博士的评论的回复

全慧博士:首先谢谢你近来关注我的博文。不过,我认为“我的理解是您的观点有点希望将量子力学用经典力学的语言去解释”的评论不准确。原因不是别的,因为你对“相互作用实在论与量子力学曲率解释”整个理论体系了解的还不全面,还不了解定义“量子伴生空间”的哲学和物理意义。如果你能深入了解,我想你会改变看法的。我与不少物理学家和科学哲学家交流过,几乎都经历过从不了解到了解到支持,直至欣赏的过程。有些还直接参与了我们的研究团队,其中说不定就有你的朋友和认识者。

量子力学就应用和计算层面,无疑它是完美而精确的。因此我与你的看法一样,量子力学的数学形式体系毋庸至疑,但我们不能仅满足于此,更不能把争论的问题以“都是没有任何积极意义的过时的概念”了事。我们之间的区别恐怕在于对数学形式物理意义的理解上。这是一个当今争议颇大的世界热议难题,我用了六篇博文反映这一现实,应用物理学家可能不大关心,但它直接涉及到对微观领域物质存在形式的深入洞察。因此,也直接涉及到新规律的认识和物理学的进一步深入发展。我是把这件事看得很重的,当然也期望你们少壮派看重它,或许其中深藏科学革命的生长点。

测不准关系是量子力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它的物理诠释直接涉及到微观客体是否有天生的不确定性。我不赞成上帝会掷骰子,因此,必须寻找微观客体不确定性的客观来源。根据我对微观领域实验材料的分析(如博文所载),微观客体的测不准确有其实在论背景。测不准是微观客体的“形”(用物质波波长建构)不可忽略造成的,不是上帝的佳作。这是决定论与非决定论之争,牵涉对微观物质本性的认识,哲学上是原则问题,科学上也是重大问题。难道我们可以把一个测不准难题交给上帝了事,而不去探求更深的物理规律吗?当然,如果“不确定性的根源在于经典语言的不当”,那么什么语言恰当呢?“相互作用实在论与量子力学曲率解释”正是在寻找这种恰当语言啊!博文中对“非点粒子”的“测量”讨论是对量子测量中出现统计分布原因的分析,并非指量子测量本身。

“相互作用实在论与量子力学曲率解释”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它不是旨在修改量子力学数学形式体系,而是探求数学形式体系的物理本质。目前的进展看,它有比其他解释更多的优越性,基本上消除了其他解释带来的全部悖论。著名物理学史学家、科学哲学家、结构实在论的创始人美籍华人曹天予教授认为:“量子力学曲率解释一定有足够的解释力”,“如果它能够作为量子力学解释被接受,那么其成就将远远大于任何传统意义上的解释,并具有发现一种新型存在的意义。”

量子力学曲率解释任重而道远,但充满信心。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15-264205.html

上一篇:2、测不准原理的实在论背景
下一篇:春 梅
收藏 IP: .*| 热度|

3 刘全慧 钟炳 pkuzeal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6: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