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圃弄斧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pe 关于消防工程的历史/随感/趣闻

博文

鹏程万里靠消防(4)瑞士航空空中火灾中的阻燃材料

已有 4921 次阅读 2009-10-11 05:38 |个人分类:特种消防|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航空消防, 阻燃材料, 安全测试

大飞机消防之材料测试

 

1998年九月8日,瑞士航空的麦道飞机MD-11(编号SWR-111)从纽约市的肯尼迪机场起飞,飞往瑞士日内瓦,途径加拿大圣玛格丽特湾上空时栽落大海,全机229人遇难,成为历史上有名的空难事故。事后,加拿大交通安全委员会的调查研究历时四年,耗资3900万美元。结论是,该飞机使用了易燃物作装饰物,造成了火灾蔓延无法扑灭,导致飞机的失控和坠毁。

该飞机是麦道公司专为瑞士航空生产的机型,14名机组人员受过符合瑞士标准和欧洲联合航管局的训练,完全胜任当时的工作。飞机载有215名旅客在20:18 EDT,美国东部时间)起飞,22:10AT,大西洋时间,相当于23:10 EDT)时机长和副驾驶闻到特别的气味,确认是空调系统中传过来的烟气。 四分钟之后,烟气变浓可见,机长决定就近寻找机场紧急降落。2214分,机组发出‘Pan-Pan’的无线信号,表明有紧急情况,但没有立即的危险。随后要求前往波士顿洛根机场降落(300海里),但是被引导前往加拿大Halifax机场(66海里)。 2019分离目的地30海里时,开始降低飞行高度。2020分机组通知塔台,需要倾倒燃油。由于倾倒燃油导致再循环风机电源丧失,使火焰向驾驶室蔓延。 2024分,机组发出紧急报警。机上照明、飞行仪表和自动驾驶仪开始失控,结果是机组人员丧失了驾驶飞机的能力。根据附近的地震记录,飞机是2231分坠入大海。黑匣子和数据记录仪都被找到,但很遗憾,两者都在万尺高空停止工作,大约是坠毁的6分钟前。

大约打捞上来200万件飞机的残骸,各个调查机构的350位调查员现场检查组装。 调查发现了导致事故的11项原因,第一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是:对材料可燃性进行认证的标准严重不足,导致了使用大量的易着火和可燃的材料。驾驶室后墙天花板的右侧起火,火灾发展很快,摧毁了飞机控制系统,导致飞机失控。

其他原因有: 飞机娱乐系统网路的线路发生短路,没有启动短路保护,而是点燃了保温地毯的可燃表面。机组人员不知火灾的发生,仪器没有报警。当意识到火灾的发生时,问题的不确定性又无法准确判断。快速蔓延的火焰导致关键显示设备的掉电,使机组丧失控制能力。结果,飞机离开预订的路线,继续飞往大洋。飞机残骸表明,驾驶室的温度很高,使天花板开始融化。恢复后的高度表和速度仪表明,飞机是以300节速度20度的倾角冲向水面,然后又转110度,机头朝天。在这种冲撞下,飞机立即解体,所有人员全部死亡。

该型飞机是麦道公司专门为瑞士航空生产的,通过的标准有问题。美国在六七十年代非常重视材料的阻燃性。当时又是大上大飞机的年代,对空中使用的材料安全性研究投入很多。Journal of Fire and Flammability刊登了不少这方面的研究。后来这方面技术成熟了, 研究投入少了。该学刊与其他两种刊物并入了Journal of Fire Science,一直保留到今天。中国上大飞机,能否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别人的材料安全经验是值得怀疑的。飞机上的材料应用又很广泛,不值得全面进口。在这种条件下,如何采用国际先进的标准,严格测试手段,通过自己的材料安全性测试,是保证未来拿到许可证的前提之一。飞机研制不同于汽车开发过程,不允许有早期的失败。材料的可燃性问题,不可以不察也。另一方面,如果通过大飞机的材料安全性研究可以改进整个社会的安全水平,则又可将不利条件转换为有利的结果。上大飞机项目,目的不就在于此么?关键是科技的投入。

关于这一事故的逸闻是, 本来美国的赌博利益集团正游说国会,允许离开美国国土的美国国际航班上开设赌场。瑞士航空的事故就和该飞机上的电子赌博机器故障有关,结果危害了飞机的安全。现在,事故给这一游说工作增加不少难度。但人的贪婪是无限的,或许有那么一天,空中赌场飞来飞去,以安全性为代价去满足某些人的贪欲。

有道是,材料舒适不耐烧,通风方便烟气冒;电缆安全连中枢,空中停电难回天。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02992-261410.html

上一篇:鹏程万里靠消防(3)空客380设计中的疏散逃生
下一篇:鹏程万里靠消防(5)TWA800爆炸事件中的燃料油箱
收藏 IP: .*| 热度|

1 吕喆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7 06: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