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实施意见》。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实施意见》,系统部署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工作。《意见》指出,为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发展新动能、打造发展新引擎,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问题导向、创新模式的原则,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双创示范基地,扶持一批双创支撑平台,突破一批阻碍双创发展的政策障碍,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双创模式和典型经验。《意见》强调,要支持双创示范基地探索创新、先行先试,在拓宽市场主体发展空间、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加大财税支持力度、促进创业创新人才流动、加强协同创新和开放共享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激发体制活力和内生动力,营造良好的创业创新生态和政策环境。《意见》确定了首批共28个双创示范基地,包括北京市海淀区、上海市杨浦区等17个区域示范基地,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4个高校和科研院所示范基地,海尔集团公司、阿里巴巴集团等7个企业示范基地。《意见》明确,要以促进创新型初创企业发展为抓手,以构建双创支撑平台为载体,分类推进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并提出了各类型示范基地的建设目标和建设重点:一是区域示范基地要以创业创新资源集聚区域为重点和抓手,重点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完善双创政策措施,扩大创业投资来源,构建创业创新生态,加强双创文化建设。二是高校和科研院所示范基地要充分挖掘人力和技术资源,促进人才优势、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重点完善创业人才培养和流动机制,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构建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建立健全双创支撑服务体系。三是企业示范基地要发挥创新能力突出、创业氛围浓厚、资源整合能力强的领军企业核心作用,重点构建适合创业创新的企业管理体系,激发企业员工创造力,拓展创业创新投融资渠道,开放企业创业创新资源。《意见》要求,双创示范基地所在地人民政府、各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完善组织体系,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保证政策真正落地生根,进一步释放全社会创新活力。建立地方政府、部门政策协调联动机制,为高校、科研院所、各类企业提供政策支持、科技支撑、人才引进、公共服务等保障条件,形成强大政策合力。(摘编自新华社)
·教育部:2016年14省份支援中西部招生计划21万人。教育部、国家发改委日前发布《关于做好2016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计划编制和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规定,2016年,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安排21万人,其中本科14万人,由北京、天津、江苏等14个省(市)的公办普通高校承担,面向河南、广西、贵州、甘肃等10个中西部省(区)招生。国家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安排6万人,由中央部门和地方“211工程”学校为主的本科一批招生高校承担。通知同时规定,地方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专项计划由各省(区、市)在本科一批招生的本地省属高校承担,招生计划原则上不少于有关高校本科一批招生规模的3%。重点高校农村学生单独招生计划由教育部直属高校和其他自主招生试点高校承担,招生计划不低于有关高校年度本科招生规模的2%。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按照统一部署,组织有关高校足额落实上述招生计划。通知指出,将加大对普通高校生源计划存量安排的宏观引导和调控。为落实国务院关于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录取率、缩小录取率最低省份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的要求,高等教育资源丰富、2016年升学压力较小的上海、江苏、浙江、福建等省(市),应在上年常规跨省生源计划和2016年协作计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面向部分中西部省(区)的生源计划。(摘编自《光明日报》)
·73所部属高校晒预算首尾相差179亿元。截至5月12日,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中,至少有73所高校公布了其2016年度预算,今年73所高校的预算支出总额达到2957.18亿元。预算支出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和北京大学,2016年预算数分别为182.17亿元、154.28亿元和153.11亿元,年度预算数均超百亿元。排名后三位的为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央音乐学院和中央戏剧学院,预算数分别为9.02亿元、4.20亿元和3.05亿元,均在10亿元以下。第一名与最后一名预算数相差约179亿元。从总排名表看,预算数超过50亿元的高校只有21所,在50亿元以下的有52所。其中,有4所高校预算经费不足10亿元,除之前提到的排名后三位的高校外,还有中国政法大学,预算数为9.91亿元。此外,收入方面看,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收入最高,有过半部属高校的收入尚不足20亿元。支出方面清华和北大两所高校仍然领跑,是唯一两所支出超过百亿的高校。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985高校就比211高校有钱,比如北京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高校的预算数,都超过了很多985高校,武汉理工大学排名25位,预算数超过40亿元,明显高于电子科技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不过,排名靠前的211高校主要是理工类院校。(摘编自《新京报》)
·海峡两岸五所交大将共同培养世界一流人才。5月15日,在西南交通大学建校120周年纪念大会上,西南交大、台湾新竹交大、上海交大、西安交大、北京交大共同启动“海峡两岸五所交大共同培养世界一流人才仪式”。今年,海峡两岸五所交大将举办12个“共同项目”以纪念交大成立120周年,每所交大分别承办两到三个项目。其中,台湾新竹交大主要负责体育项目和校史文化、书画交流。未来,五所交大将推动学分互认、学费互免、教育资源共享。(摘编自《中国日报》)
·哈尔滨工业大学:本硕博可跨学位跨学科选课。近日,哈尔滨工业大学启动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新版培养方案将打通本硕博课程,建立全校性平台课程,允许学生在本科阶段选择硕士研究生课程作为其个性化发展课程;硕士生可跨学院、跨学科选修本科生专业核心课和专业选修课作为其选修课程,并记入学分;博士研究生可选择硕士研究生的学科核心课作为其学位课程,也可选择其他研究生课程作为其选修课程。(摘编自哈工大新闻网)
·中科大成立创客中心 首批遴选55个创新项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5月15日成立创客中心。据悉,该中心将为创业者提供贯穿创新创业“全链条”的服务空间和技术平台,首批遴选出55个涉及新能源、新材料、未来信息、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创新项目。据了解,去年11月中科大投入500万元设立“中国科大青年创新基金”,在校内广泛征集同时具有技术创新和市场价值的项目。经过函评、现场答辩等环节,最终遴选出55个项目,作为中科大创客中心的首批项目,这些项目涉及新能源、新材料、未来信息、生物医药等领域。创客中心内设展示区、轻操区、重操区、休闲交流区四大功能区域,配有光纤激光切割机、3D扫描仪、3D打印机、数字示波器等多种设备。它将通过网络连接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四大研发平台与评测中心,实现设备、人才等资源共享,为创业者提供“全链条”创新服务。(摘编自新华社)
·北大清华在浙首试“三位一体”招生。根据高校申请,并经教育部同意,2016年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将在浙江省实行“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试点。浙江从2011年起在省属高校中尝试“三位一体”高考招生改革,即把考生的会考成绩、高校对考生的测试成绩及高考成绩,按一定比例折算成综合分,按综合分择优录取考生。浙江省教育考试院表示,加上往年已开展试点的复旦、上海交大、浙大、中科大、中国科学院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2016年参加浙江省“三位一体”招生试点的高水平大学将达到8所,总共招生计划预计将超过1000名,比2015年增加100名以上。(摘编自新华社)
·浙江大学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浙江大学在探索创新创业教育上开展了新模式:一是加强顶层设计与资源整合相统筹的组织保障体系。成立由校长担任组长的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校内外力量,加强跨部门协调,定期研究部署创新创业工作。二是构建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互补的教育教学体系。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创业教育》等课程并举办各类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三是拓展科教协同与国际交流相贯通的政产学研体系。四是营造以文化涵育与品牌活动相依托的创业文化氛围。(摘编自浙江大学新闻网)
·甘肃省人民政府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近日,甘肃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书。根据协议,甘肃省政府与中科大将在政策、资金等方面采取强有力措施,进一步推动双方在人才、教育、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全面交流和合作。将充分发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人才、科研、信息优势和甘肃省的资源、产业优势,进一步拓宽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内容,创新合作形式,提升合作层次,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互利共赢,推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促进甘肃经济转型跨越发展,成为省校合作新典范。将出台政策支持中国科大师生到甘肃创新创业,鼓励更多的中国科大科研成果到甘肃转化应用,同时大力支持中国科大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各项工作。据悉,此前甘肃省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已进行合作,建立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技术转移甘肃中心,在科技攻关、技术转移等方面密切合作,取得了初步成效。(摘编自人民网)
·清华大学与加州伯克利大学签署双硕士学位项目协议。5月10日,清华大学校长邱勇,教务长、副校长杨斌一行访问了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与加州伯克利大学校长Nicholas Dirks,科研副校长Paul Alivisatos,工学院院长Shankar Sastry等深入探讨了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Tsinghua-Berkeley Shenzhen Institute, TBSI)合作办学的若干重要问题,并签署了清华-伯克利双硕士学位项目协议,这是伯克利历史上第一个在海外举办的双硕士学位项目,也是目前唯一运行的此类项目。两校校长此次签署协议的双硕士学位项目,将在2016年秋季启动,学生有机会通过2年半到3年的时间,同时获得清华大学的工学硕士学位(目前开设了环境科学与新能源技术、数据科学与信息技术两个方向)和加州伯克利大学的工程硕士学位(工程领导力)。此次访问中,邱勇校长同TBSI的部分伯克利教授会面,并为15位伯克利教授签发了清华大学双聘教授聘书。这些教授将与清华大学的教授一起,在深圳建设首批共17个TBSI科研实验室,覆盖环境科学与新能源技术、数据科学与信息技术、精准医学与公共健康等三个交叉学科领域。(摘编自新华网)
·QS最新排名:中国高等教育系统实力世界第八。全球高等教育权威QS全球教育集团18日发布“2016年全球高等教育系统实力排名”。在这份旨在评定高等教育机构所处最佳综合环境的排名中,中国大陆的高等教育系统实力位列世界第八名,超过位列第九的韩国和第十的日本,亚洲第一。该排名使用进入世界大学排名的世界一流大学的数量和质量,以及其他关键指标,对不同高等教育系统所处的环境进行综合评估,希望通过综合对比,协助政府出台有效政策,积极促进所在国家和地区高等教育系统的发展。此次排名是中国大陆过去3年中取得的最好成绩,也是中国大陆高等教育系统实力第一次超过西方经济强国七国集团中的日本和意大利。美国依旧占据首位,英国、德国、法国和荷兰则代表欧洲揽下十强中的四个席位。数据显示,去年,意大利高等教育系统实力全球排名第八,日本第九,中国大陆仅列第十一。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大陆高校在政府财政投入和产出上得分最高,为99.9分,以0.1分的微弱差距惜败于美国,世界排名第二。与去年相比,中国大陆在所有有利于发展高等教育的指标上都有提高,尤其是教育公平一项,比去年提升45%,系统优势一项年增长10%,财政投入年增长1%,顶尖大学年增长0.3%。(摘编自《光明日报》)
·汤森路透发布《2016全球创新报告》。近日,全球知名专业信息服务提供商汤森路透知识产权与科技事业部发布了《2016全球创新报告》,对全球创新活动进行深入分析。报告显示,全球企业、高校、政府和研究机构的创新速度已经达到创纪录水平。今年是汤森路透连续七年发布全球创新报告。该报告作为全球创新活动的领先指标,对12个技术领域的全球科技文献和专利数据进行了细致分析。该报告显示,2015年全球创新活动同比实现两位数的增长,其中医疗器械、家用电器、航空航天与国防、信息技术及石油与天然气等领域的增长最为显著。该报告通过研究全球科技文献的发表数量,深入探究科技与学术研究现状。全球科技文献的发表总量与专利总量相比,同比呈下降趋势,这表明未来创新增长速度可能会有所减缓。该报告还显示,第一,全球创新实现两位数同比增长。总体来看,2015年全球专利总量的年增长率为13.7%。自2009年发布第一份《全球创新报告》以来,专利总量的增长率已超过100%。而新发表的科技文献总量与去年相比下降了19%,与2009年相比下降了27%。第二,医疗器械、家用电器、航空航天与国防领域的创新增长领先。专利总量同比增长幅度最大的领域依次是医疗器械(27%)、家用电器(21%)、航空航天与国防(15%)、石油与天然气(14%)以及信息技术(13%)。第三,生物技术在专利总量方面成为惟一呈现下滑趋势的领域专利总量,下滑幅度为2%。第四,开放式创新蓬勃发展。在“开放式创新”模式下,各大企业、高校、政府机关和研究机构相互合作,共同努力将各种新技术推向市场。开放式创新的发展显示出跨国公司与多产的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越来越紧密。例如宝洁公司与圣保罗大学、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及哈佛大学等知名研究机构在化妆品领域的合作,以及福特汽车与密歇根大学、都灵理工大学等顶尖研究机构在汽车领域的合作都是“开放式创新”模式下的典型合作案例。报告显示,中国科研机构、高校及企业在创新发展中有突出表现。中国科学院在家用电器、制药和半导体材料领域进入论文数排行榜全球前十;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知名学府进入了报告榜单,包括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第四军医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美的集团、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海尔集团在家用电器领域荣居专利数排行榜前三名;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在石油领域继去年荣登榜首后,今年再次夺魁。(摘编自汤森路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拟搭建科学类二类中心信息共享平台。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科学中心主任16日齐聚北京,探讨如何搭建UNESCO科学类二类中心信息共享平台。会议目的有二:其一是探讨各二类中心如何为联合国新可持续发展目标、联合国2030议程等议题及所在的会员国服务;其二是讨论65个科学类二类中心之间如何增进合作。由UNESCO赞助的二类中心,即由所在国政府申请并承办、在法律上独立于UNESCO的实体。中国现有二类中心13个,其中8个在科学领域。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表示,2014年依托中国工程院成立了国际工程科技知识中心,2015年该院又与清华大学共同申办了UNESCO国际工程教育中心,并已获得批准。“科技创新已成为世界各国提高综合国力、寻求发展机遇、谋划人类未来的第一动力。”他希冀这两个中心能成为UNESCO科学部各中心加强合作的平台。未来将搭建一个覆盖全球UNESCO科学类二类中心的信息共享平台,并委托国际工程科技知识中心进行各项开发。(摘编自中国新闻网)
·英斥巨资从事跨学科联合研究。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网站宣布,英国5家科学研究理事会首次启动一项总费用为4000万英镑、旨在应对全球挑战的跨学科联合研究。该费用源自英政府2015年“开支审查报告”公布的15亿英镑“全球挑战研究基金(GCRF)”。该计划于5月13日正式开始,主要针对非传染性疾病、全球性传染病、农业及食品系统等领域的研究,目的在于充分利用世界一流的研究基础,以帮助提供减少并预防人类、牲畜疾病的各种解决方案,确保能为日益增加的全球人口提供安全、营养和可持续的食品供应,并提升低收入和中等国家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这5家研究理事会分别是生物技术与科学研究委员会(BBSRC)、医学研究理事会(MRC)、人文艺术研究理事会(AHRC)、经济和社会研究理事会(ESRC)和自然环境研究委员会(NERC)。这反映了复杂的全球性问题,只有通过跨学科交叉研究才能实现国际性发展目标。此次研究是为GCRF未来科研项目作铺垫。同时,这些研究理事会也会资助应对全球挑战的其他有关研究项目。在未来5年内,这些研究理事会和英国五大学院将着重完成GCRF的任务,力求将英国打造成解决发展中国家所面临诸多问题的主要力量,构建适应能力和应对主要的全球性挑战。(摘编自《科技日报》)
·澳大利亚新预算忽视科学。在近日公布的澳大利亚2016~2017财年预算中,科学仅稍被提及,可谓转瞬即逝。科学、创新和研究总支出金额被分割在各政府部门间,而且并未在从2014年开始的22亿美元缩减中有任何恢复。该预算提出的最大金额科技经费是划拨给国家创新和科学局(NISA)的8.2亿美元,计划提振该国的创新和企业家精神,并推动科学、数学和计算机教育的发展。另外,除了减免税费激励中小企业投资科研外,该预算案并未透露过多细节。但该国并未提出NISA推动企业和公共研究机构合作的举措。而这方面一直是澳大利亚的薄弱环节,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中,该国2013年的公私合作排名位居最末。不过,面对这份预算,澳大利亚科学界领军者们超乎寻常地安静。但只有澳大利亚科学院院长Andrew Holmes表示了一些支持,“温和”地欢迎极地科学预算升温。该学科将作为耗资16亿美元的澳大利亚南极战略和“20年行动计划”的一部分。在环境科学领域,大堡礁计划预算仅小幅提升,以便将项目扩展到礁石恢复研究。相比之下,资源产业将从澳大利亚地球科学局获得8600万美元拨款,以模拟石油、矿物和地下水。原子能科学和技术组织也将获得经费,推进乏燃料处理研究。基础研究经费则喜忧参半。已经确定的公司合作研究中心项目增加900万美元资金支持澳大利亚天文台。但国家合作研究基础设施策略则遭到削减,该项目致力于超级计算机和成像设备等高端设备研发。澳大利亚联邦科工组织(CSIRO)将继续辅助其他公立实验室商业转化其成果。政府似乎也支持CSIRO主席Larry Marshall重新聚焦企业来源研究的方案。(摘编自《中国科学报》)
(编者:姜洁,同济大学发展规划研究中心政策研究专员)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6 01: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